APP下载

《彩色的面纱》中的现代主义主题研究

2019-06-04刘佳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死亡异化

刘佳佳

[摘要]《彩色的面纱》是毛姆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毛姆的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和研究,但较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其现代主义主题。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主题,包括异化、幻灭、死亡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等主题,以便读者加深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彩色的面纱》;现代主义主题;异化;幻灭;死亡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8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短篇小说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最为流行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尖锐反讽的笔锋,丰富的思想和深邃的人性洞察力而著称。《彩色的面纱》创作于1925年,这是他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

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20世纪初混乱动荡的社会局势,工业物质文明空前展对人性的异化以及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毛姆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主义主题主要表现为深刻揭示人的异化感、焦虑感和幻灭感。毛姆的《彩色的面纱》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异化、幻灭、死亡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等现代主义主题。

二、异化的弥漫

(一)婚姻的冷漠

贾斯汀太太是一个冷漠残酷、工于心计又雄心勃勃的女人。贾斯汀先生勤奋踏实,但是刚愎自用。贾斯汀太太虽看不起丈夫,但她只能通过丈夫才能出人头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她总是想方设法驾驭丈夫按自己的喜好行事,毫无怜悯地苛责丈夫,直到他向自己屈服。近三十年来,他一直扮演着忠诚的好丈夫角色。虽然贾斯汀先生内心不情愿,但从未贬损过他的妻子。尽管他们总是假装彼此相处得很好,但实际上,他们貌合神离,婚姻关系非常冷漠。贾斯汀夫人因病去世,贾斯汀先生本应抱有痛失妻子的悲伤。但当凯蒂回到家中,她察觉到了父亲想要掩饰的“一种解脱,一种发自内心的解脱”,(阮景林,2006:244)她感受到了父亲在摆脱母亲精神压迫下的自由。妻子的去世让他如释重负,重获自由。他们看似相敬如宾,互敬互爱的婚姻背后是彼此的厌恶与冷漠。

(二)亲情的疏离

多年来,贾斯汀负担全家的衣食来源,但由于收入微薄无法提供更奢华的生活而受到家人的蔑视。“他的两个女儿从不把他看成父亲,只当作钱袋。在女儿们看来,为了供她们衣食,他理应忍辱负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女儿们本来就对他漠不关心,眼下,他一步失算,财源减少,她们就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了。(阮景林,2006:16)”他的两个女儿只把他视为收入的来源,而从未表露出她们对于父亲的爱,她们从未真正地关心和体谅过自己的父亲,也没有尽过孝道。她们认为,父亲微薄的收入不足以让她们过上奢侈的生活,因而对于父亲有种愤怒的蔑视。对于她们而言,贾斯汀先生更像是一个陌生人,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中,没有亲情的流露,只有金钱关系。

凯蒂和多萝茜姐妹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冷漠。凯蒂从小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而妹妹多萝茜相貌平平。贾斯汀太太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凯蒂身上,希望她能嫁一位年轻、富有的丈夫。多萝茜多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姐姐的光环和优越感之下,而且两姐妹之间也暗藏竞争。凯蒂年过25岁,依然未婚。然而,妹妹多萝茜已与一位富有的外科医生订婚。多萝茜的订婚极大地挫败了她一直以来的骄傲和优越感。凯蒂为了躲避母亲的责备又唯恐妹妹赶在自己之前结婚,于是她匆忙嫁给沃尔特。

贾斯汀一家看似幸福,实际上家庭关系并不和谐。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非常冷漠,父母和子女之间以及姐妹之间的亲情异常疏离。

三、理想的幻灭

(一)贾斯汀太太的幻灭感

贾斯汀太太的父亲是一位英国王室顾问律师,有望成为一名大法官,然而他最终优柔寡断,踌躇不前,这让贾斯汀夫人愤怒而失望。当时,由于女性很难通过职业谋生,野心勃勃的贾斯汀夫人只能通过婚姻来取得成功。她父亲说贾斯汀先生大有作为,前程光明。因此,她嫁给了伯纳德·贾斯汀先生。起初,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贾斯汀先生虽然勤劳肯干,但多年来事业上并没有太大起色,仍然是一名初级律师。她后来发现,丈夫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有雄心壮志。因此,她倍感沮丧和失望。她想通过婚姻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破灭了。于是,贾斯汀夫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颇有姿色的女儿身上。

(二)凯蒂的幻灭感

凯蒂当初草率嫁人是为了躲避母亲的责备和不输给已经订婚的妹妹,她和沃尔特之间的婚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由于兩人性格迥异、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共同语言,凯蒂很快意识到嫁给沃尔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她遇到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总督助理汤森时,她与汤森发生婚外情。在她眼中,汤森完美无缺,她认为汤森才是自己理想中的丈夫,他们之间才是真正的爱情。在私情被发现后,她与丈夫进行谈判时,凯蒂自豪地向丈夫宣告自己与汤森的爱情,为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而自豪。“他真心实意地爱着我,他热烈地爱着时,我也同样地爱着他。既然你已知道了,我也不准备否认任何事情。我干吗还要否认呢?我们相爱已经一年了,我为此事感到自豪。”(阮景林,2006:63)但当凯蒂得知丈夫要带她去正在发生瘟疫的梅潭府。便满怀希望去向情人汤森求救,希望能与他结婚,摆脱目前的困境,但却遭到了汤森的拒绝和无情地抛弃。“这当然不是什么小插曲。但你知道,你要让我去跟那位我相当信赖的妻子离婚,然后给你结婚,继而毁了我的事业,你要的也太多了。”(阮景林,2006:77)对汤森而言,他和凯蒂的风流韵事只是为了满足他丑陋的情欲。当他们的婚外情被发现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事业是否会受到影响,全然不顾凯蒂的艰难处境。最终,凯蒂认清了汤森的真面目,她在汤森心中只是一个玩偶和牺牲品,她对汤森愚蠢浪漫的幻想被打得支离破碎。倍感绝望的凯蒂只能答应随丈夫一起前往瘟疫肆虐的梅潭府。

在凯蒂到达梅潭府之后,沃尔顿的一番话让她看清了汤森的虚伪的面孔。他对汤森非常熟悉,“他有时也干点拈花惹草的勾当,但不会太过分。这个人鬼得很,他不敢搞得太明显,招惹麻烦。当然,他不是那种容易感情冲动的人,只是爱虚荣。喜欢别人崇拜他”(阮景林,2006:92)。凯蒂听完沃丁顿的分析后,彻底看清了汤森虚伪的本质。因此,凯蒂不仅为自己之前所做的羞耻行为而羞愧悔恨,而且她对汤森肤浅的认识也演变成了自己的幻灭感令她痛苦不已。

四、死亡的启示

(一)沃尔特的死亡

当沃尔特发现凯蒂与汤森私情后,他给了妻子两个选择,要么她陪他到梅潭府应对霍乱疫情,要么他起诉离婚。沃尔特和凯蒂来到梅潭府之后,他整日埋头于工作中,经常工作到深夜。他冒着生命危险医生病人。起初,他提出的条件为了报复妻子的不忠。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不和谐的关系逐渐缓解。凯蒂试图让他消除内心的仇恨。沃尔特逐渐倾向于原谅她。他对凯蒂说:“想必你知道,把你带到这来,就等于我宽容了那个过错。”(阮景林:2006:172)。

在两人关系逐渐缓和的时候,不幸的是,沃尔特感染了霍乱。沃尔特临死前,凯蒂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沃尔特拔除毒害他灵魂的积怨,让他安心离世。“沃尔特,我求你原谅我。”“我为自己对你犯下的过错而深感抱歉,这让我痛悔不已”(阮景林,2006:194)。“我求你原谅我。我现在没有机会表示我的悔改。可怜可怜我吧,我恳求你原谅我。”(阮景林,2006:195)。沃尔特的死亡在凯蒂的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死亡,她开始反思,发现之前的所为是如此荒唐羞耻。在丈夫去世时,她并不像以前一样,只关注自己的快乐,她考虑的全然不是自己,而是深深忏悔自己的过失,恳求丈夫的原谅,想让沃尔特在去世前消除内心的怨恨和她和解。

(二)贾斯汀夫人的死亡

贾斯汀太太是一个残酷又霸道的女人,她一生所有的努力和算计都是为了实现她的野心。她的家人甚至也被视为实现她的梦想和野心的工具。虽然她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但她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凯蒂回到家后,她看见母亲躺在床上,双手温柔地交叉放在胸前,她这辈子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姿势,死亡掠去了她脸上的卑劣狭隘,只留下性格的印记。当凯蒂看着这个冷酷跋扈的女人安静地躺在那里,她那些微不足道的目标全都被死神挫败,她顿时对母亲感到一丝悲悯之情。她突然意识到,母亲穷其一生都在谋划算计,她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实是一些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母亲的去世引发了凯蒂对生命的意义的沉思,她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

五、自我的追寻

(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凯蒂在梅潭府的生活,开启了她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之旅。在到达那里之前,凯蒂对我自我的认识并不清晰,她不明白生活的意义,也不明确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女修道院院长和圣约瑟夫修女对凯蒂的自我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初次参观修道院,凯蒂看到了修女们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照顾哪些感染霍乱的病人和孤儿们。她被修女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她开始意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同时,她发现以前自己是多么自私,为之前的羞耻行为感到愧疚。修道院的工作不仅给予了凯蒂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让她的生活更有意义。“凯蒂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自己正在成长。一刻不停地忙碌分散了她的心思,窥见他人的生活、他人的视界唤醒了她的想象。”(阮景林,2006:149)。女修道院院長和圣约瑟夫修女的乐观和自我牺牲精神令凯蒂深受触动,逐渐让她理解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二)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凯蒂的自我成长还体现在她对她父亲的态度变化。过去,凯蒂只把父亲当成收入来源而不是亲人。她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父亲。凯蒂回家后,看着年迈、孤独的父亲,她内心充满内疚和悔恨。“她隐隐约约地看出三十年来积压在父亲内心的所有痛苦。”(阮景林,2006:250)“一想到我们一辈子那么压榨你,却从来没有任何报答,我的心就沉甸甸的。对你甚至没有一点点的爱,恐怕您一直都过的不太愉快,您愿意让我弥补一下以前的过失吗?”(阮景林,2006:251)。她意识到她的父亲从来没有亏欠过她,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地担负着家庭的责任。为了弥补她之前的过失,她决定陪同父亲一起去巴哈马群岛任职,尽自己的孝心,好好照顾年迈的父亲。

(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在凯蒂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之后,凯蒂已经成长。她在与父亲谈话时,表达了自己未出世的女儿的期盼,也清晰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凯蒂的女儿意味着她对在未来新生活的期望。她悔恨自己之前总想依附男人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她想把女儿好好抚养长大,给她自由,让她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我决心让女儿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我要把她培养成一个无所畏惧、心胸坦荡的人;我要把她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我要使她像一个自由人那样地生活,她要比我生活得好。”(阮景林,2006:252)她想让她的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希望她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她还告诉父亲,无论未来的生活如何,无论将要发生什么,自己会带着希望和勇气,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活。

虚荣肤浅的凯蒂只看到了生活虚浮的表面,她从未看到生活的实质。在青少年时期,她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养育之恩。在婚姻里,她忽视了丈夫的体贴关怀,直到经历了婚姻的失败,见证了死亡,她眼前的那层华丽的面纱才被掀开,她才真正找到了自我的认同。

六、结语

现代主义小说重视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和精神活动。

猜你喜欢

死亡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