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说教学的模仿学习理论及应用研究

2019-06-04张桂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张桂军

[摘要]模仿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常用方法。语言模仿学习不能只是单纯的语音模仿,还应该包括发音动作等全方位的模仿。话语肌动理论认为人类发音模仿实际上是模仿发音动作;范例理论认为记忆包含了听觉和视觉特征,同时能解释音变现象;影子跟读理论适用于语音输出时的模仿。本研究根据话语肌动理论、范例理论和影子跟读理论提出了在跟读模仿、角色配音、角色扮演等课堂实践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模仿。

[关键词]仿学;话语肌动理论;范例理论;影子跟读理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5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6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传统的听力教学通常使用母语国家朗读者录制的听力材料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口语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经过规范化后抽象出来的标准发音。例如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音素,音节,重音等信息,这种训练方法的确对外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外语产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在真实生活中,语言信息复杂多变:超音段、语音变体、说话者、情境等都关系到交流是否有效,将这些信息适当纳入教学环节,模拟真实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听、说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真实交际的顺利进行。

模仿是二语或外语学习中的常见方法。模仿是内化的桥梁,在学习环境下就是学习者通过和更有知识的老师的互动学习在未来独自操作的能力。语言交际的实践中伴随着大量的副语言信息,如语调、说话的节奏、音量等,另外还有身体语言等,它们一起决定了交际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视听教材提高听说能力?本研究采用最新的模仿相关理论分别从语音感知、语音记忆和语音模仿三个角度研究尝试探讨语言模仿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模仿的方法。

二、相关理论

(一)语音感知中的模仿——话语肌动理论

语音感知肌动理论(Liberman,1985)认为语言感知的客体是说话者预期的语音动作,在大脑中表征为恒定的运动指令,这些动作指令是语音感知和产出的基础,而语音片段是这些基础的组成部分。听话者感知到说话者的声道动作,他们也会用同样的声道系统去发音。肌动理论能够解决语音不变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音素输出和感知的动作行为比声学表征和感知方式更有共同性。

科学家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因为人们有共同的意义编码系统,镜像神经元使人们能够在交流时理解别人的行动或没有明确表达的意图、体验别人的情感。Meltzoff(2002)认为人们通过“共振机理”模仿别人的行为,他认为儿童天生就会模仿,镜像神经元参与到观察别人的行为并做同样的行为。儿童开始模仿时,他们似乎是由动作特征而不是声学特征指引。

(二)语音记忆——范例理论

传统的语音观以经典范畴论或原型范畴论为指导思想,认为语音表征是不变的,变化的语音需要规范化处理,将变体过滤掉,只留下抽象表征。而范例模型认为我们不是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是把具体的范例储存在记忆中。记忆中编码的语音信息包含了详细的语境变量和其他的索引信息。这些记忆的范例为将来的判断提供基础。例如每一个新输入项目的声学属性都会和记忆库中的范例进行相似度对比,如果匹配性高那么范例的激活程度就高。新的项目归入激活度最高的范畴中。范例语音中的语音单位,例如音节、音素是从心理词库中词汇的共同语音特征中涌现出来的范畴(Pierrehumbert,2003)。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块是范例理论的具体体现。

范例语音可以解释超音段信息对听力和口语的影响,也可解释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音变体问题。Hintzman(1986)提出语音变化是由于回声(echo)造成的。回声由于被加权平均,所以有更大的概括性,回声随着每一次新的经验生成,不会被储存在顯性记忆中。回声的特点导致了频率效应。由于回声的不断出现,语音改变就会不停地产生(Goldinger,1997)。语音变体乃至语言的不断改变是个恒定现象。语言学习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学生发音在不断地发生细微改变,并逐渐接近目标语发音。

因为范例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者将经历中的所有特征都复制到记忆痕迹中,这些特征也包含了对听觉和视觉特征的记忆。语音的产出是基于对自己和别人的各种语音细节记忆,所以范例理论暗示人的一生都在进行语音模仿,并通过相似性对比,进行类比迁移到新的语言加工中。

(三)语音输出中模仿——影子跟读理论

影子跟读指的是学习者将听到的言语快速复述出来,就像是人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这是一种将转瞬即逝的工作记忆转化成短期记忆的方法。

影子跟读研究结果表明跟读对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敏感。听话者不仅对高层次如语法的语言变量敏感,而且对词汇中音素出现的频率或概率敏感。Goldinger(1998)在研究影子跟读时发现了一些变量,例如词出现的频率和受试者重复之前听过的次数,这些都会影响到模仿的准确性。他得出的结论是听话者记忆了感知到的词的痕迹,这些词保留了各种情境信息,例如说话者的嗓音质量等其他的特征。当受试者跟读说出一个词,这个词的记忆痕迹就被激活,它们和所说出的词一起指引影子跟读反应。因此,当受试者感知到话语,记忆中的痕迹被激活,如果跟读词的特征符合输人的话语特征,被激活的痕迹和新输入的痕迹一起变成回声(echo),影响到说话者的影子反应。重复越多,记忆中的痕迹增加越多。这就使得那个话语的回声越来越像重复的话语,例如嗓音的质量、语速。

三、视听在语音学习中的优势

我们人类的交流本质上是多模态的。听力材料中往往附有文本信息;口语交流当中,我们能看到说话者的面孔、身体语言等。电视节目不仅有声音、图像、甚至还有字幕。英语教学中的视听材料符合人际交往的特征,提供了交际的语境信息和理解语言的线索。真实交际中的变量非常多,如超音段信息、社会信息等。按照抽象论的观点,词汇的特质会得到规范化处理,但是范例理论实验表明依靠语境对说话者的话语加工不会把语言信号的变量和复杂性当作噪音处理,而是当作心理表征的一部分(Goldinger,1997)。语言交际是在无数的细节化的背景下得到识别的。

McGurk等(1976)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展示了视觉信息对语音感知的影响,也就是麦格克效应。他发现如果只用单一通道的话,儿童倾向于听觉,成人倾向与视觉。他因此提出在加工语音信息时,同时用视觉和听觉能达到最佳结果。

不同说话者的话语对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水平也有帮助。视听材料中常会出现不同的人物,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真实交际中的实际,而且教学中不同说话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研究发现不同说话者产出的语音对听话者的识别准确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并有利于听话者理解新的刺激和适应新的声音,并且能够导致语言输出水平的提高及有利于该语言能力的保持。

视听材料在“仿学”中的教学建议人类行为、社会交往、工具使用等大量的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学习到的。在语言学习中模仿是为了语言知识的理解和真实语言输出的预演掌握。视听材料不仅让学生听到语言信息,更重要的事给他们提供了视觉形象,形象地提供了说话者的面部、身体语言,说话时的节奏等非语言信息,给学生的模仿提供了全方位的示范。

在語音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跟读模仿、角色配音、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发音质量。跟读模仿中不但要重视单个音发音准确,而且更要重视超音段音位的模仿,也就是在连续语流中的词重音、句重音、元音弱化、连读、语调等等信息。学生充分理解视频资料后,可以消掉视听材料的声音供学生模仿配音。生在角色扮演时,除了要注意模仿语言要素外,还应该模仿短剧中表演者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腔调等超音段信息和他们在情境中的行动。有效的角色模仿一是增加了输出频率、增加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二可以给学习者的真实交流提供类比输出的范例记忆,有利于应对类似情景的真实交际。

四、结语

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变量太多,导致了学生听、说水平一直很难提高,哑巴英语一直广为诟病。大学英语视听说为教学开出了一条新路,它既采用了传统的听力材料,更重视利用视听资料的优势,强调在教学环节中的仿学。视听材料中的视觉材料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模仿。要充分发挥视听材料的优势,仿学中就不能只是单纯的语音模仿。增加了副语言信息的视觉资料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水平。在模仿中注意说话者的发音动作能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对副语言的模仿在辅助学生发音水平的同时,也符合未来真实交际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