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探究
2019-06-04杨敏
杨敏
[摘要]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平台中海量多样的信息内容,在为人们的生活及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简要分析网络媒介及网络媒介公信力的内容,并论述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建设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媒介信任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媒介信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9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4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背景之下,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技术支持及政策支持。互联网的普及化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群体的主力军,受网络内容影响作为严重。影响大学生网、络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因素即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微观影响因素即为媒介自身的表现力,以及大学生的媒介期待。
一、网络媒介及网络媒介公信力
(一)网络媒介
网络媒介的概念较为宽泛,不同的学科对于网络媒介的侧重点不同。网络媒介具有两个面的含义,即网络公众所能感知的传播环境,以及网络平台中从事具体信息传播的网站。例如微博、新华网、人民网等。现阶段,网络媒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网络媒介的舆论性,对于现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网络媒介在整个信息传播系统中,地位以及作用得到了基本的肯定及确认,并且网络媒介已经由边缘化发展成为引领主流的传媒方式。例如,近年来社会热点实践多从网络之中传播,并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性。基于网络媒介的传播影响力度及传播现状分析,网络媒介可与传统媒介并未了“第四媒介”。
(二)网络媒介公信力
网络媒介的公信度,是针对网络机构与网民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网站通过自身的建设取得广大网民的信任及信赖。基于现阶段社会文化环境背景,网络媒介的公信力将基于网络民众受教育程度、媒介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继而得出网络媒介受信任程度。网络媒介的可信度,主要针对网络媒体发布的新闻或是其他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而网络媒介的公信力,则涉及在社会中的权威性、美誉度、公众影响力等多种问题。网络媒介作为新型的大众传媒工具,对于其公信力具有真实、权威、准确等基本要求,在保证自身互动性、时效性及自由性的基础上,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有内涵的内容。
二、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影响因素
(一)媒介因素
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学生的主体影响,网络媒介作为另一客体,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网络媒介之间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在满足大学生的内容需求及交流需求也将存在差异性。首先,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受网络媒介的交流方式影响。不同的网络交流媒介传递出的信息内容与形式不同,并且每种交流媒介都将在一定呈上减少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且丰富的表情符号降低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难度,人们在为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建立起情感及关系。因此,声情并茂的网络媒介交流方式,对于学生的媒介信任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视听结合的互动模式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交流体验满意度。其次,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受媒介定位因素的影响。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现实,大学生的差异性将导致个体之间建立的信任类型不同,例如,“人人网”曾在所有实名制的社交网站之中,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但是该平台在为了拓展用户数量及规模,经历了目标用户群体定位的转变发展,这种转变最终导致大学生的信任程度降低。因此,网络媒介应明确自身的服务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功能定位。
(二)环境因素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深受环境的影响。首先,现实情境因素是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受客观的环境影响,无法有效的摆脱社会文化习俗及社会现状的影响。大学生的媒介信任会表现出多变性,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事情,将会对大学生的媒介信任程度产生不同的冲击,消极的网络环境,将会影响学生的媒介信任建立。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影响,现实环境可归纳为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其次,大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于学生的媒介信任影响较深。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且持续的时间最长。家庭之中的不信任情感,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社会其他人、网络媒介等产生不信任,并且这种影响将会贯穿学生的整个人。
(三)人的因素
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的结果。在大学生媒介信任建立过程中,主要的主体包含施信者及學生,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媒介信任的主要因素。首先,网络施信者的因素,其中包含网络角色呈现及其他因素。在大学生媒介信任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个体不断发展及完善自身的网络角色,并在同时对其他的网络身份进行认同,网络施信者主要根据自身的意愿,或是客观环境的需求,建立起相关的形象,并借助网络平台呈现在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之中。关于网络施信者的信息越多且越真实,大学生越容易形成媒介信任。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建立,受网络施信者的影响较深。其次,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受自我的能力、喜好、情绪等因素影响较深。大学生缺少准确判断的能力,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将难以建立起媒介信任,对于网络内容无法做出准确的选择及判断。因此,大学生自身的个人性格、网络经验、生活经验、社交经验等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媒介信任。
三、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的建设路径
(一)媒体层面
网络媒介的公信力构建是较为漫长且具有互动性的过程,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建设,应基于媒体层面进行完善。首先,网站应注重信息内容的质量,着重建设网络编辑团队。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组织,应为广大网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内容,形成网络媒介公信力的建设。互联网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个网站通过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道德素质,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优质、健康的网络内容。网络编辑工作人员,应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信息需求进行挖掘和了解,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内容,促使学生成为媒体品牌的关注者,构建网络媒介公信力。其次,网络媒介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增强自身的媒体意识,借助网络媒体法律约束自身。政府职能部门应认识到,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完善相关的网络建设法律条令,其中涉及互联网行业规则、尊重网民隐私、尊重知识产权等内容。例如,《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等。
(二)社会层面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建设,应基于社会层面进行完善。首先,应尽快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媒介公信力评价体系。相关的网络学界及网络业界应加强合作,积极构建合作建设平台,构建出具有科学化及系统化的网络媒介公信力评价测量体系,为网络媒介公信力提高提供理论支持,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对于媒介的信任程度。例如,网络媒介公信力评价体系的建设,可借鉴传统传媒中,相对成熟的公信力评价指标。基于中国的社会情况、网络环境、受众需求等内容,借鉴西方社会中的研究成果。其次,应积极提高社会监督管理的水平,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传统的网络监管主要采取关停、删帖等方式,实际的管理效果有待提升。加强网络环境的立法建设,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网络媒介以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提供基本的环境保障,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媒介信任度。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正在健全化、科学化的发展,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将有助于网络传播工作的合理化发展,规范网络媒介及大学生的网络传播活动。
(三)学生层面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媒介信任的建设,大学生作为网络传播的主要主体,应积极承担起在媒介信任建设中应有的责任。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言论自由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内容的评价及传播,与大学生媒介信任建的重要联系。当代互联网环境之中,大学生的网络内容传播更多为个人情感的表达,缺少客观理性的评价内容,因此,构建大学生媒介信任,需要积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以及网络法律意识。首先,高等院校应注重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集体精神,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更加规范得体,建立良好的媒介信任。其次,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及综合素养,提高自身对于网络信息内容的判断能力及表述能力,面对丰富多样、内容纷杂的网络内容,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并选择合理的网络语言准确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将有助于学生与网络媒介建立和谐的关系,继而实现学生媒介信息的提升。
结语
媒介信任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维系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应有效的针对网络环境及社会环境进行规范,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内容价值选择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媒介信任度。国家政府、高等院校及学生自身,应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信任度,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