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大学生美术教育探究
2019-06-04耿新荣
耿新荣
[摘要]当前大学生审美素养不足,主要表现在审美鉴赏能力低、审美价值功利性、审美认知面较窄、审美行为有偏差等方面。对此本文基于审美素养提升,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第二课堂的效应、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构建优质的美术师资团队、激发学生美术鉴赏积极性等路径,对大学生美术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旨在实现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健全人格、推动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审美素养;美术教育;现状;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6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2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和社会不同领域有着紧密的关系。审美素养是文化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专家蔡元培曾表示:“美术教育的基础在于学校。”在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美育及德育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美术教育既能够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同时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近些年来,许多院校的美术教育都在不斷进行改革,但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严峻的就业环境为广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压力。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全面发展,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大学生审美素养现状
(一)审美鉴赏能力低
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对美好事物形成了基本的认知。但他们正处在特殊的青春时期,主张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对美的了解、辨别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时还会盲目跟风。以备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韩国偶像剧来说,许多韩国艺术为了更加顺利地进入演艺圈,通常会选择整容,精致的面庞确实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羡慕。对于正值青春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受到大量韩剧主人公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也会通过整容改变自己先天不足,而这是他们审美判断能力较低的具体表现。光鲜亮丽的外表虽然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但却并不是长久的,并且这种“美”,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努力通过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在,来由内而外的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
(二)审美价值功利性
身材威武、财富众多、面容英俊的男性,是当代女大学生们心中最佳的择偶标准。虽然不反对广大学生追求幸福,但却不赞成他们将所谓的“白富美”或是“高富帅”作为审美标准,这样的审美价值取向过于庸俗和功利。当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更是不愿停下脚步,去主动感受高尚的艺术、积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更加喜爱现代流行文化。但在流行文化中不可避免的掺杂着许多不良文化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会造成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审美价值变得更加功利。
(三)审美知识面较窄
当前,虽然许多大学生意识到了审美素养的作用,但却并未充分了解审美基础理论知识,对自然生态、人类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审美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理论知识,会极大程度的阻碍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并且也会导致其审美能力低下,进而无法根据感官和思维来准确把控审美对象,更不能实现认知的飞跃。某些大学生由于缺少对美的敏感度,在审美实践过程中体会不到美好事物带给自身的精神享受,长此以往,会失去感知美的能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四)审美行为有偏差
当代大学生对审美素有了一定的正确认知,重视外在的通过也深刻意识到内在美的价值和作用。可大部分学生却不愿意将这种想法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无法正确判断审美价值,存在实际行为与思想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大学生明确的知晓真善美的重要意义,并且也排斥和反感丑陋的行为,可在个人行为选择上,还是经常出现许多消极的处事现象,无法将正确的审美观念作为自身审美行为的有效指导。
二、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大学生美术教育路径
(一)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
美术教育既能够有效拓展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还能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他们向健康乐观的方向发展。艺术选修课程是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可利用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高艺术选修课程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匹配制度,深刻认知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其投入力度,以此来推动美术教育工作得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实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竞争意识的教学目标。
(二)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
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技巧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变成主动,让他们和艺术作品间形成共鸣,产生更加深入的接触,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且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教师向学生讲解怎样全方位鉴赏艺术作品时,要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创作者的成长经历等人手。比如,在鉴赏世界知名印象派代表艺术家——莫奈《睡莲》这幅作品时,教师可先在正式上课前,让广大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关于印象派艺术作品诞生及发展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可以认知印象派艺术作品的基本风格。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更加便捷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对具体鉴赏的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展开探讨及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不能将个人想法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利用小组协作,学生能够听到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议,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积极运用第二课堂的效应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单纯利用教师在日常课堂中培养广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从整体上安排设计美术课程。首先,教师可安排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图书馆借阅和查找资料,让院校图书馆变成学生有利的学习工具,进而使他们在完成课余作用的基础上,可以有效促使他们主动研究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院校可带领学生定期参加艺术展览活动,或是组织校园艺术作品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及审美水平,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新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受到艺术的良好熏陶及影响。
(四)努力營造浓厚的人文气息
美国著名心理专家马斯洛曾经提出,将人自身需求以阶梯的方式划分成五个不同层次,即生理需求、交流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以及个人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的目的和欲望是不断从低到高上升的,逐步靠近个人实现的最高精神境界。这样的需求,正是各大院校浓厚人文气息营造的关键条件。校园的人文气息,是广大师生共同认可的思想观念、价值体制、道德标准,是院校根本灵魂的具体表现。院校强化人文气息的构建途径,不仅要利用多种显性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校园环境建设、媒体宣传推广等不用隐性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优化校园面貌、完善文化建设,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感受到美的气息,受到美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审美素养。
(五)构建优质的美术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建设是指标是院校办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教学质量的基础。美术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此,院校应中高度重视师资团队建设,积极构建优质的师资团队,在引入高级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强化对校内现有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培训,全面保障美术教育的实效性。院校可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访问和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方法,相互分享精品课程资源,促使美术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美术教师根据不断学习与深造,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教学和学习的共同进步。
(六)激发学生美术鉴赏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实践能力较强,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美术教师可通过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可以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以往美术教育中,教师擅长单调性地向学生列举艺术作品,简单的分析这些作品,这种僵硬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同时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将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到当地艺术展览馆参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真正体会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结语
美术教育能够熏陶人的情感,使其思想得到充分净化,品格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美是人类始终不变的话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艺术的影响不是短期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也同样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美术教育的实效性应体现在让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美并创造美,使其成为集知识、能力和审美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