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野,打捞来自明清的乡村记忆
2019-06-04□
□
暮春,我慕名一个石头村的古民居建筑群而来,将一帧古老的卷轴悠然打开,循着溢出的古色古香,打捞来自明清的乡村记忆。
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山东巨野县核桃园镇,有前王庄村和付庙两个村,是鲁西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前王庄村曾称“石头寨”,付庙村原名府君庙。它们始建于明代,清代又不断增修扩建,遂成规模,建筑布局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古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材质讲究,匠心独运,集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体现了“人宅相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所有院落均一门进出,前后左右相连绵延,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格局,给人以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感。看似小巷已到尽头,然而继续前行,则左右互通,豁然开朗,实为另一个精密营造的院落,犹如迷宫,令人称奇。
古民居群收纳着日月交替的影子,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长满了时光的青苔。然而,除了几处院落的部分木质结构朽毁之外,大部分院落依然完整地保持着原有的建筑格局。如今,这些古建筑如同一个暮年老人,蹒跚在光阴的大道上;又恰似一条漏网的鱼,幸运地穿过当下小城镇开发与棚户区改造的大网,与时间和解。
古民居灰青色的躯体,由青砖、青石垒砌而成,器宇轩昂地挺立在巨野大地上,以山脉的形式,与岁月并肩。一排排一层层如鱼鳞似梯田的青瓦,覆盖在屋顶,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遮阳、挡雨、御寒的职责,摇曳着日子,终日坚守房顶。如今,它们已走过繁华,消退在时光的背后,成为一个属于历史的名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五脊、六兽、雕刻、彩绘等美学建筑元素,带着古人的智慧,以苍茫与深沉之美,泛舟在岁月的长河之上,弹奏着建筑史的强音。
自那些石头院落落成之后,一个又一个的日子依院而生,一代又一代的人依院而生,一拨又一拨的六畜依院而生,一茬又一茬的花草树木依院而生……这一处处院落像母亲一样,将院中的人、事、物都一一收养、安顿、守护、包容。
日月交替的同时,幽幽古屋也在雕刻着日子,积淀光阴。它们易主也好,不易主也罢,都静默在时光深处,迎来送往了一代又一代的主人。老屋究竟经历了多少代主人,又曾居住过多少人,前来游览的人无从考究,就连生长在那里的人也已无法算清,只有那幽幽石屋默默地记录下被时间收割去的一代代主人,像田野里倒下的麦子——站起来倒下,又站起来又倒下,抚平内心的痛楚,捂紧内心的秘密,三缄其口,守口如瓶地站立在光阴里,活得比人更加坚强久远。
行走在古民居群里,那幽深的青石古巷,那精美的石砌建筑,那斑驳的木屋古楼,那饱经沧桑的石碾、石臼、古树、古藤、纺车、织机……带着历史的温度,牵引着我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的家园,让我陶醉在温暖的旧时光里,直想对着那被火光映红脸的老人,亲切地喊一声奶奶,喊一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