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的迁移对网球教学的效果实证研究

2019-06-04王秋实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手腕羽毛球网球

□ 王秋实(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03)

1、引言

从建国至今,我国社会在不断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路高歌,教学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国家对体育教育领域的发展十分关注,不断更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进入改革的攻坚期,体育领域对教学的模式、方向与重心都进行了新的定位,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创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迁移现象就学习而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对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常会表现出一种正向迁移。不同的学习主体之间,影响可以是正面促进,亦可以为负面干扰。从对迁移的定义来看,迁移主要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向迁移有效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负向迁移则对新知识的掌握起阻挡效果。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来讲,迁移现象主要出现在学习一项新技术之前原有技术对新学习项目的一种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促进学习者对新技术的学习,也可能对新技术的学习产生阻碍。在学习新技术时,迁移现象都无法完全避免,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知识、技术以提高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正向迁移最有效的表现形式,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来减轻负向迁移对新知识、技术的干扰有利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2、研究对象、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17级第一专项为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第二专项选择网球的25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以“运动迁移”和“网球”为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338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在对25名学生的运动技能迁移研究中,通过实际教学观察实验对象,并通过录像记录研究对象的学习过程,在后期更加仔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象的技术动作。

(3)理论分析法。

仔细分析不同运动项目,找到其中与网球运动的共性与差异,从运动迁移理论对二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为提高网球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4)实验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组、编号(小组成员间实力相当),各小组以对抗形式进行组内技能评比,记录考核成绩。通过对研究对象技能迁移的程度打分(迁移影响由低到高1-10分),记录在相同的环境下,学生具备的迁移能力以及整体迁移率。

实验对象素质测试:抽取的25名实验对象中,为排除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对实验对象的整体素质进行测量,得到最初的数据,从表1数据显示,在身体素质上,25名实验对象无显著差异。

表1 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测试

测量数据可以看出,5项运动中50m快速跑的平均值为7.262s,标准差约为0.156,说明在50m快速跑项目中,实验对象无明显差异。30s收腹跳项目中平均值为20.98次,标准差约为0.32,与收腹跳的平均水平相当。

3、研究成果分析

3.1、网球正手击球测试成绩

在网球课程教学进行到1/2时,对25名实验对象的正手击球情况做简单测试,测试成绩见表2:

表2 实验对象正手击球测试比较

通过测试发现,在正手击球技能测试中,乒乓球、羽毛球的均值明显高于其他三项,学习过乒乓球与羽毛球项目的学生在学习网球时,接受能力明显较有足、篮、排三大球基础的同学好。从最大值与最小值来分析,具有足球基础的同学对网球技能的学习最差,迁移现象不明显。

3.2、网球正手击球与持拍类项目之间的迁移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球与乒乓球、羽毛球在击球的过程中有许多共通点,在保证完成击球动作的条件下,都需要经过准备姿势、击球、随挥动作这三个最基本的过程。从三个项目的共同点来看,三者都是持拍类项目,虽然三者球拍的形状、大小等都不相同,但在持有者的动作之间却有许多微妙的联系。从击球动作来看,网球的正手击球与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有相似之处,小臂均需通过不同程度的固定,保证击球动作的流畅性及稳定性。

从乒乓球、羽毛球三个运动项目的技术结构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在于持拍者的手腕用力,在击球时不同的项目手腕用力不同,合理的运用手腕力量也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中,与乒乓球、羽毛球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固定手腕,手腕的灵活程度要求相对较低。由于受到网球自身的特性的影响,在击球的瞬间,手腕必须紧绷,有效控制拍面,否则会达不到击球效果,甚至有受伤的风险。而在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的过程中,对学生手腕的灵活程度要求较高,要求在击球是灵活运用手腕的“巧劲”,控制球的落点,乒乓球里的弧圈球等技术对手腕灵活程度要求很高,而羽毛球项目则需要学生控制球在前场还是后场,这是技术动作的实现,都是手腕瞬间发力可实现的。那么,从持拍项目对手腕的灵活程度要求来看,乒乓球、羽毛球的学生在学习网球时会出现负向迁移吗?

(1)网球正手击球与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之间的迁移。

乒乓球学生在完成正手攻球技术时,需要四肢高度协调,保证链式传递的稳定性。在完成正手击球的过程中,学生的肩、髋、腕等关节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过分用力导致动作变形也不能过于放松出现击球无力的现象。在练习不同的项目时,各关节与肌肉之间的配合有较大的差异,肌肉的伸展与协调是整个技术的关键,从表2可以看出,乒乓球运 动员在练习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时,击球的感觉相对来说较强,测试成绩明显较其他项目好。但从动作分析来看,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时手臂的伸展度不够,多数学生都会出现夹臂,引拍的弧度小,击球力量不够旋转过多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击球技术。同时在完成击球动作后,收拍太早,对肘关节的控制力度不够,动作结束后的随迁动作没有完全完成。这些情况在网球正手击球的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所以,教师在给有乒乓球技术基础的学生教授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时,需要时刻注意他们练习时的动作纠正,多诱导学生乒乓球技术的正向迁移,从而为网球技术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2)网球高压与羽毛球发高远球技术之间的迁移。

网球中的高压技术与羽毛球中的高远球技术准备姿势较为接近,同为“奖杯式”引拍,而羽毛球的高远球准备步伐也与网球高压准备步伐相似,且发力顺序同为由下至上链式传递,最后运用转肩和腰腹力量将球击出,大体动作基本相同,不同点为网球高压技术需运用手腕扣腕力量将球推快推深,力量方向为前下方,击球点为身体前方,羽毛球高远球技术为防止对手扣杀需将球打高打深,力量方向为前上方,击球点为头上偏后位置。网球高压技术与羽毛球高远球技术存在高度正向迁移,教练员在指导有过羽毛球基础的网球初学者时可以通过让队员模仿羽毛球高远球动作,改变其击球点的方法来学习网球高压技术。

3.3、网球正手击球与非持拍类项目之间的迁移影响

对于非持拍类项目,本次研究主要选择足、篮、排三大球项目作为对比参考。从表2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相较于乒乓球、羽毛球而言,三大球技术与网球技术之间的正向迁移影响较小。这表明了不同的项目之间由于技术结构的差异迁移影响也不同,甚至有些项目会出现负向迁移。

篮球与足球是直接对抗性项目,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传控球能力,在团队配合下完成进攻。而排球和篮球足球又有很大的差异,排球运动为隔网对抗,学生需要掌握各个位置技术,还需要在无身体对抗的情况下给对手造成压力。三大球中的落点与旋转控制对空间位置的感觉,都可以促进网球正手击球的教学。持拍与非持拍类项目的差别在于学生对球感的把握,较好的球感对于网球教学而言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网球与乒乓球、羽毛球都属于持拍类项目,在技术结构以及发力的顺序上都有一定共通性,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技术和羽毛球的发高远球技术与网球的正手及高压技术呈正相关,正向迁移明显;

(2)持拍类项目与非持拍类项目对网球技术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持拍类运动项目相对于非持拍类项目而言正向迁移更明显,积极影响更多;

(3)在练习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时,学习小球的学生球感好于学习大球的学生,小球之间的正向迁移较大球强。

4.2、建议充分了解迁移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不同的项目技术结构兼具差异性和共性,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学习和了解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针对各项目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做到全方位教学。在两个互斥性较强的项目中,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集中,要给学生一个缓冲、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寻找运动项目之间共通的地方,这些共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技术时产生积极的作用,个性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充分了解该项目的运动规律,克服其中互斥的地方,将这些分散的技术化整为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正向迁移达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手腕羽毛球网球
羽毛球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打羽毛球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飞行的羽毛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常转手腕可通便
打羽毛球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