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高校少数民族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9-06-03孙小雪

科教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群体政治

孙小雪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中的骨干分子,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地方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面临更为复杂的宏观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经常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需要我们唱响主旋律、巩固主阵地、拓展主渠道、打造主力军,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宣传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4.032

Abstract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ron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propaganda.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minority groups, doing a good job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licies will directly contribute to maintaining loc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Faced with more complex macro environment and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minority students, this group often presents a state of "acclimatiz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We need to sing the main melody, consolidate the main position, expand the main channels and build the main force. It can construct a new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for minority student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minor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propaganda

近年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了逐渐增长的趋势。这部分同学从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来到大学校园,在生活习惯、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带着一定的民族性格。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唱响主旋律,巩固主阵地,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稳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环境里,保留着共同的文化习俗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他们大多性格开朗,能歌善舞,但在教育管理中又会出现纪律意识松散,自控能力差,对同学和老师有防备心理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将学生“捧在手心管”的倾向,尤其在面对学生消极行为和偏激思想时不敢正面应对,整体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

1.1 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和就业压力大

少数民族的同学大多数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同时,环境的转变、语言的障碍和专业知识难度等因素逐渐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上的挫败感,发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出勤率不高等常态问题。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好坏与否逐渐变得无所谓;伴随学业压力而来的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具备的素质能力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差距,就业竞争力不足。

1.2 “小团体”意识强于“大集体”

少数民族学生初到大学校园,在语言、饮食、思维逻辑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个性差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上存在沟通不善、交流较少的情况。这种沟通障碍会直接导致同民族的学生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小团体”,而对外在的大集体相对“绝缘”。这种趋势间接导致了他们逐渐与其他同学产生距离,产生一定的“特殊化”“边缘化”心理。久而久之,这种“小团体”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难以融入大集体。

1.3 文化碰撞及生活适应问题等易引发孤独、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等的差别,这种文化上的摩擦和碰撞集中表现在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求职中遭受挫折,尤其当不被他人理解或者无人交流时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和敏感焦虑的情绪状态,更严重地容易因为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而造成人际摩擦和矛盾冲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经常会由于沟通表达不善、生活作息不适应等因素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2 以点带面,寻找少数民族学生服务教育管理的切入点

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上的这些特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也带来了的难度。面临群体上的差异化特征和个体呈现出的矛盾点,我们需寻找工作切入点,以点带面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真正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去,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脉搏。

2.1 唱响主旋律

我们要从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方向出发,在大学成长生涯中,从学业、生活、校园活动、就业等领域挖掘先进典型,激发学习和模仿的热情。通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学业标兵、生活模范、就业先锋等先进典型,培养和树立少数民族学生榜样,积极发挥这部分同学的带动作用,激发示范模仿效应。

2.2 巩固主阵地

我们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巩固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对于在学业、学生活动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少数民族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和宣传,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勤俭之星模范、十佳大学生评选、“五四”评优等活动,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3 拓展主渠道

在宣传渠道方面,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网易等新兴的媒体平台,拓宽教育管理工作主渠道。随时随地了解他们关注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通过非面对面的沟通力求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细致的信息。通过精心了解、精准帮扶,在这个过程中加大意识形态宣传力度,达到思想动态监控和加强情感联系的效果。

2.4 打造主力军

我们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力量,这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快地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包括班委、学生组织和社团骨干力量,这部分学生更易于亲近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能够及时反映同学们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寻找有话语权和领导力的同学,也就是所谓的“热点”人物,及时有效地了解并通报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趋势。双管齐下,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群体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学生群体当中。

3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在开展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关注这个群体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明确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落脚点,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发挥润物无声的工作实效。

3.1 以安全稳定为前提

在少数民族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直接关系着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的大局。对这部分群体分别建档,定期约谈,并在网络上实现实时互动,安排班委或者党员对学生在课堂和宿舍的表现进行实时的沟通和反馈,这是保证安全稳定环境的大前提。

3.2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生是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关心、服务好学生,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目标,树立崇尚知识,掌握本领和渴望成才的愿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关键措施。这要求我们除了要在日常关心他们的學习、生活,更加要引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安排学习骨干进行定点帮扶引导,辅助其克服学业困难、树立成长目标。

3.3 以情感维系为抓手

谈话永远是拉近距离的最好办法,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力抓手。我们要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面对面地倾听他们的诉求,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事半功倍。例如,通过建立和完善助困帮扶机制,积极通过各类政策帮助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对于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定期跟踪和谈话,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规划就业目标。

3.4 以感恩教育为延伸

一句节日的祝福,一声温暖的问候,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灌输爱校、爱国的感恩教育主题。尤其在重要的少数民族节日,例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把控,另一方面更加要注意搭建情感联系,传送节日祝福,赠送纪念礼品,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

3.5 以民族团结为升华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院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和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多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灌输民族团结教育信念。同时我们也要对汉族同学灌输民族团结教育理念,通过援疆援藏校友等典型的案例,引导鼓励同学们将青春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4 结语

要深入细致地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我们做好功课,加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认识和了解,规范学习所需的民族宗教知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规律,不断总结探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加强精准帮扶,保持紧密的情感联系,才能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使高校真正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衣长涛,姚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与调适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8(05):92-93.

[2] 杨博.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探究——以广东L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17):179-181.

[3] 李琳,王智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03):52-5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群体政治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办公室政治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少数民族的服装
调查
中间群体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