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6-03唐科理
唐科理
摘 要:初中数学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措施;方式方法
一、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我国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总结了很多学习做事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习惯对人后期发展的意义,少年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益处。《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學习习惯属于行为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聚焦于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影响学习习惯的内在规律,并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因素,从而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学贵自悟”,有目的的预习读书是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使预习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书,看不出问题和疑点,也没什么收获。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有效率的预习。比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应尽可能浅显易懂,使大多数学生细读之后就能理解,也可根据本节内容设置一些典型问题,围绕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地质疑,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先粗略地浏览数学课本的有关内容,对基本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对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认真地去听讲,在预习中不断养成边读、边想、边划、边算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这里的“发现”指的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试算——归纳——猜想——论证”的学习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盲目地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要求听课精力要集中,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讲课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运转,听清楚各种数学结论的推导方法和来龙去脉,积极主动地探讨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去记笔记,告诉学生一是简明扼要地记下课堂内容的重点、教师讲的思路和老师作的必要的补充(如课本上没有,但平时用处很大的那些东西,或是老师讲的补充例题,对例题的补充解法思路等,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二是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三是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自己反思、整理、注释,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作激励性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学会记笔记的保证。
五、培养课后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之母”,在学习中,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大多数停留在短时记忆,只用通过复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并没有形成好的复习习惯,那么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展开复习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新知识学习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时,可先复习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师还可以采用“三五三”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分别是课前“三”分钟的常规训练,课后“五”分钟的小测验,课后布置作业“三”步要求(复习课本和笔记本,完成作业,预习)。其次,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简化复习过程。最后,可以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课后复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蒋玉荣.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2]王元军.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初中数学之门的金钥匙[J].课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