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库力量

2019-06-03蔡昉

紫光阁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习近平

蔡昉

在2018 年9 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 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共同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这些方面绘就了新时代中非关系的发展蓝图 ,开启了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宏伟篇章。作为实施人文交流行动的具体举措,习近平主席还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

2019年4月9日,依托于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式在北京成立 。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希望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精神,不辜负其中的殷切期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每一个非洲研究者的使命与责任。

深化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

贺信精神充分体现了习近 平主席对中非合作及人文交流 的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重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世界呈现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其次,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风但不可阻挡,以多边主义为准则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第三,新技术革命促进社会信息化,影响和改变着各国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最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人口总规模13.9亿,占世界人口的18.4%,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24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15.1%;非洲54个国家人口12.2亿,占 世界总数的16.2%,GDP总量为2.2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8%。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这一大变局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与非洲经历过相似的磨难,都有着强烈的民族复兴意愿,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课题 ,也在诸多方面具有互补性。目前,中国人均 GDP已经接近1万 美 元 ,越 来 越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从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的门 槛 ,面对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 发展转变的任务 。非洲国家绝大 多数仍然位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 国家行列 ,近年来显现出较好的 增长势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非洲既有生育率高、年龄中位数低、劳动力丰富的人口结构特征,以及发展起点低后发优势强的经济增长优势 ,也存在着基础设 施落后、劳动力技能相对不足、管 理能力弱等发展瓶颈。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正如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 远”所表达的那样,中非双方可以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这些方面的互补性来应对共同的挑战。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发展奇迹。在这个改革、开放、发展和分享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故事背后蕴涵着中国智慧,也可以成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中国方案。

    中非文明互鉴:从历史走向未来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既是双方交往的重要内容,更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友谊和合作,也为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发展提供动力。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产业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和艺术创造中,非洲各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明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内在基因。对拥有这种文明的国家来说,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复兴的自信之基和动力之源。对合作伙伴或者愿意施以援手的国家和机构来说,任何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乃至国际援助,都必须建立在对合作伙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规范等文明遗产有足够的了解、尊重和善用的基础上。

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进行过 长期的殖民统治,并在经济上实行 掠夺,在文化上造成巨大的破坏, 使非洲这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 的大陆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一度成 为贫穷和落后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国家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尝试进行援助。然而,正如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伊斯特利在谈到世界贫困现状时所说,世界上的穷人面临着两大悲剧:第一个悲剧尽人皆知,即全球有数亿人处于极度贫困,亟待获得发展援助;而很多人避而不谈的第二个悲剧是,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确实投入了大量的援助资金,长期以来却收效甚微。

存在第二个“伊斯特利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前殖民主义国家,常常不懂得尊重非洲人民的文化和自尊,甚至有时还以吉卜林式的傲慢实施此类行动,不顾援助对象的现实国情,一厢情愿地推行由陌生人——西方专家们炮制出来的减贫计划。对于任何国家、区域、社区、家庭和个人来说,贫困永远是具体的和个案的,由独特的诸种因素或其组合所造成。因此,不能期望在万里之外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成就出来的专家、项目官员和慈善活动者,能够识别、理解从而解决特殊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从根本上来自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四个自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养料和实践动力所在。中国人民遭受过长期的物质和文化压迫,懂得自身的文明传承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因而也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善于学习和汲取其他文明的有益价值。这为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保障了这种合作不受任何風雨的 阻挡,不为任何恶意的离间或无意的误解所干扰。

中非学者的共同使命与责任

中国非洲研究院将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力量,汇聚国内非洲研究学者以及非洲各国的学术智库资源,构建中非合作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非双方以及其他各方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合作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地,以及讲好中非友好合作故事的窗口。中国非洲研究院将从以下领域着眼,努力拓展工作,向中非人民提交一份良好的答卷。

通过人文交流渠道和学术交流方式,推动中非文化和历史的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例如,以会议、论坛和共同出版等形式,举办有关学术成果、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活动,促进中非学术创新相互交流,并从理论上对发展智慧进行提炼,为构建新世纪的中非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特别是发展经济学作出贡献。

国内各研究单位以及中非双方就重要的学术性和政策性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施协同研究,包括如何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 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等课题,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学术出版物和智库成果。协同中非以及其他各方的学者、媒体和社会团体共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通过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讲好中非相互理解、互利共赢、合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故事。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习近平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