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感知:文化遺產,見證澳門五百年發展史

2019-06-03

澳门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遊歷史活動

澳門在灣區中被賦予文化交流基地的角色,實至名歸。而從葡國人1553年來到澳門就已經奠定基礎了。

灣區賦能,實至名歸

在第一波全球化的過程中,澳門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被參與其中,當時的葡國人經由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坐船來到這裡,從最初的中轉停泊修整再到慢慢在此地安家生活,落地生根,澳門在被動參與全球化的過程裡也在實現著自己的多元化。從近五百年前到今天,我們看到不同的族群、宗教、文化在澳門這片土地上和平相處,保留著自身特色的同時又有不同融合的元素存在。

翻看近代史,你可以發現澳門雖小,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澳門成為了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外銷國外的重要港口;同時伴隨著西方天主教傳教士的到來,澳門也成為西方人前往中國的一個中轉站或者停留點,進而對於中國、遠東地區的天主教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一直以來,澳門就是一個各種文化川流不息,又彼此交融的特殊之地,自然會被中央優先考慮作為推動灣區內文化基地建設的城市。

再者,環視整個灣區內,只有澳門完整地保留了中西方文化,也又衍生出獨特且融合的本地文化,同時澳門又保留著大量的世界級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灣區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澳門自然就符合大灣區內構建文化合作交流基地的角色。

如今澳門作為一座國際化旅遊都市,朝著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邁進,自然希望推動以文化旅遊為核心,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產品。從文化遺產的角度來看,遍佈澳門各區的歷史街區都有著不少納入物質遺產的中西建築,如何去保育這些遺產的同時,加大文化開發的力度與宣傳,則是需要不斷思考與創新。大家提及澳門都會想到“博彩”,這是很難避免的,澳門在先天環境限制之下,通過博彩實現經濟發展,所以其本身都是澳門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本身在與之相關的文化或者其他領域發掘新的旅遊觀光元素,以保持對遊客的吸引性。加之澳門先前獲得“世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稱號,藉助城市美食未來亦可以在灣區建設上發揮自身優秀。《大灣區發展綱要》的出臺對於灣區內城市的旅遊將產生重要影響,過往提及的“一程多站”理念將成功實踐,藉助這樣一條旅遊連線,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城市的特色,比如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香港有著自身在金融、經濟上發展的特色;而澳門則是展現多元文化要素,融貫中西的一座小城,適合“慢行”,細細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而整個廣東省既能看到不少現代文化要素,更可以感受到廣府所代表的中華文化傳統因素,因此灣區憑藉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便利化,將成功推動各個城市在生活、旅遊觀光等領域的密切合作。結合中央對灣區內各城市的定位,其實大家之間只是錯位競爭,而非直接式競爭,因此有利於灣區內9+2城市的有效整合,互補不足,以非遺為例,澳門擁有的非遺數量相對較多,這可以補足廣東省在觀光旅遊上的不足之處,如此一來我們看待《綱要》賦予澳門的獨特角色,就會覺得順理成章。

中西文化,彰顯生命活力

作為中國南方的一座城市,澳門無疑保留著諸多中華文化傳統的元素,有些在今天的內地都已經消失殆盡。以華人為主(95%人口左右)的澳門社會保留著大量的中國傳統節慶,比如佛誕節、土地誕、重陽節、哪吒誕、譚公誕等,不少節日除了有政府規定的法定假期以外,還有相關的出巡、祭拜的儀式,不少時候讓前來遊玩的遊客都為之好奇。同時,在澳門不少廟宇,你都會看到儒釋道三家的神明或者特色聚集,中華文化自身的不同元素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融合,大家熟知的“觀音堂”就有這樣的特色。

再者,澳門保存著中國傳統社會的生活模式,有小社區,以街道劃分生活區域,有著極其緊密的鄰里關係以及宗族、宗親、同鄉關係等,反映了華人族群聚居的生活形態。

同時,澳門的包容,讓每個來此的族群都能保留住故鄉的生活習俗,比如以嶺南、閩南兩地民眾為主的澳門社會,依然保留著不少嶺南地區與福建閩南的生活習慣,而這些彼此尊重、相融成為了中華文化在澳門豐富性的表現。

而西式文化在澳門則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賦予的,在澳門可以看到各種歐式主要以葡式為主的教堂、博物館、生活空間等,各種亮麗的顏色在訴說著葡人自由輕鬆的生活理念。而在宗教的角度來看,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在澳門友善共存,以天主教為主的西式宗教,亦有聖像巡遊活動、復活節、萬聖節等節慶活動保存,通過放假與各種紀念活動的舉辦,讓澳門市民與遊客感受獨特的歐式文化與宗教特色。當然從飲食上更可以看到以葡國菜為主的西方飲食豐富了澳門的餐飲文化元素,讓大家有了更多的口腹選擇。

數百年來澳門的發展見證了中西文化的不斷融合共存。和平相處成為了這片土地的特色,小城的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多元文化的要素,從婚姻聯姻就可以看出,也許上午還是中式習俗中的“男接女”,叩拜雙親喝敬茶到了中午就去到天主教教堂祈福,而夜晚則回歸傳統的“擺酒”習俗,即便是不同信仰與文化,也找到了一條包容共處之道,讓一切看起來都自然而不突兀。這也是澳門文化的最大特色:中西相融,和諧共存近五百年,而成為世界文化發展史中的一個典範。

進入澳門,如果要感受文化濠江的氣息,大部分人都會從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開始著手。在2017年,澳門核定的非遺就已經有15項之多,包含“澳門涼茶”、“南音說唱”、“哪吒誕”、“製船”等,以涼茶為例,在澳門大街小巷遍佈著各式的傳統涼茶舖,不少來自北方地區的遊客來此,也會好奇地問上幾句,試上一杯祛濕茶。所以澳門的文化特色就是在很多生活的場景中完成了向市民與遊客展示的機會。當然非遺亦需要好的保育與傳承,在內地,政府官方為了保存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規定了相關的傳承人制度,以確保遺產不會突然中斷或者消失。澳門的非遺早期很多人都擔心慢慢會失傳,但是近十年來你會發現即使是醉龍節的舞龍、舞獅都有越來越的年輕面孔出現,澳門的新一代中仍然有很多人願意來接觸、學習澳門的這些寶貴文化元素,甚至會帶著很小的小朋友觀摩,激發他們的好奇與興趣,所以在不少非遺項目上,澳門年輕人都表現出自己的濃厚興趣,並不需要政府通過強制規定傳承人制度才能維繫它的生存。當然包含“土生土語”、“南音說唱”在內的幾個項目由於時代發展等的挑戰,需要政府特別關注,鼓勵培養傳承人以防止出現斷層或者成為“絕學”。

所以澳門的文化本身就具備了很大的生活性,在日常生活與社會發展中具備延展力,我們看到就是這樣一代傳一代,父傳子或者師傳徒,一直保留延續下去,彰顯出澳門文化的生命活力。

文物保育,傳承澳門特色

也是出於對澳門文化包含各種遺產了解與保育的心,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在一班年輕人的努力之下於2004年正式成立,此前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澳門於2000年申請世界遺產(物質與非物質等),社會出現了一股了解澳門文化元素的熱潮,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希望藉助一個平臺的成立,發揮年輕人的角色,加大對各種文物的教育與宣傳,十多年來我們通過街區導覽、比賽、宣傳活動、出版著作等方式來宣傳澳門的文化元素與文物保育。其中典型的活動有:文化大使培訓計劃,這樣一個針對澳門市民與鼓勵澳門新一代年輕人參與的培訓計劃已經持續了12屆,每一屆都會有新生力量加入,讓我們看到年輕人對這座城市認同感的提升與文化關注的熱情;而從2008年開始的“夜遊世遺”的項目也已經持續十年了,主要是帶領澳門市民遊覽澳門傳統的歷史街區,使他們真正了解日常生活場景中那些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的澳門歷史發展痕跡;同時也陸續有組織一些進入校園宣傳文物知識的活動,比如4月即將舉辦的澳門文化遺產常識問答比賽,藉助比賽等形式讓澳門的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舉辦,我們看到澳門新一代年輕人對於自己文化認識的轉變,在10多、20年前,澳門學生的課本中沒有關於澳門的歷史文化知識,我們對於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的了解完全是來自日常生活而非系統的梳理、記錄,很多學生在這樣的情形下,更願意藉助團體活動等了解澳門。在回歸後,教青局陸續將澳門的歷史文化知識納入正規教育,澳門的學生開始普遍接觸到自己的歷史,也開始了解“大三巴”並不單單是一座教堂留下的一面墻,它也代表著西方天主教文化在遠東地區的傳播與發揮巨大影響的歷史,它代表著西方文化元素在澳門落地生根的見證史。當然,青年一代乃至下一代對澳門的認知不是一時三刻完成的,這需要在日常生活與教育中循序漸進,包含民間社團的努力,我們要讓大眾了解到,一粒小小的種子在辛勤播種下會發芽開花,澳門文化的種子也就在我們不斷地求知探索與培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豐富著這座城市的底蘊。

政府文化局在推動澳門文化走向大眾的過程中都付出很多的努力,如近期的“文化傳播大使計劃”,就是在鼓勵澳門各行各業的優秀年輕人加入進來,一起學習、了解澳門的歷史文化,繼而擔當好傳播者的角色,讓更多人看見澳門,看見澳門穿越古今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要素。

積極心態,塑造在地優勢

當然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與建設,尤其是提出澳門興建文化交流基地的消息讓社會上開始擔憂,是否澳門文化要受到區域內文化的強烈衝擊,其實這種狀況自2008年開始就已經很明顯,而這種文化衝擊的歷史從五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文化就是在這種相互衝擊下才形成特殊的融合。試想,幾百年前,西方傳教士帶來天主教、基督教福音時對於當時的中華文化就是廠里的衝擊,而文化看似的對立與衝突,最終使得其被接納,天主教亦在華人區開始傳播,形成了今天澳門獨有的多元宗教並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奇特場景。而現代,澳門一直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TVB”是幾代人成長中的記憶,而身處澳門本身就受到廣府文化的影響,所以澳門一路都在文化的大煉爐中長大,也正是因為這種多元特性造就了澳門包容和諧且多樣性的特點,所以對於灣區的開放,並不需要擔心“文化衝擊”。

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反而更要突出澳門文化的特色與優勢,讓澳門文化能夠在灣區建設上發揮引領性的作用,這才是澳門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應該找到的突破點。當然隨著澳門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亦要將更多的文化元素放入到城市整體的規劃中,讓一座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要在具備適當的旅遊基礎設施以外,更具備休閒與文化的要素,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這也是澳門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重要特癥,因此打造特色澳門,傳播澳門特色,是構建文化基地應有的題中之意。

猜你喜欢

旅遊歷史活動
活动设计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充满乐趣的秋天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