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闭空间恐惧倾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19-06-03王翠丽高奇峰
王翠丽 高奇峰
摘 要 君易(化名)遭遇情感挫折、考试压力,加上自身个性因素,在一次偶然的狭小拥挤空间体验经历的作用下,出现幽闭空间恐惧倾向,在拥挤或狭小的空间,如电梯等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发慌等躯体反应。结合来访者实际情况,通过系统脱敏,结合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使其症状得以缓解和减轻。
关键词 幽闭空间恐惧倾向 系统脱敏 放松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4.075
Abstract Junyi (alias) encounters emotional setbacks, test pressure, and personal fact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ccidental experience of narrow and crowded space, there is a tendency of fear in claustrophobic space. In crowded or narrow space, such as elevators, there will be physical reactions such a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palpitations and panic.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visitors, the symptoms can be alleviated and alleviated through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relaxation therapy and cognitive therapy.
Keywords fear tendencies in claustrophobic spaces; desensitization; relaxation therapy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君易(化名),男,22岁,某高校大三学生,身高179cm,体型偏瘦。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来访者和妹妹四人,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朴实忠厚的农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妹妹出生较晚,比来访者小12岁。
进入大学后,来访者与一位同届邻班女生确立了恋爱关系,感情稳定。大三期末考试前期,两人因事发生争吵,一来考试压力增加,大家都在紧张备考;二来两人性子都比较执拗,谁都不想先低头认错,于是一直处于冷战状态。考试结束后,情绪低落,搭朋友的后八轮大货车回家,途中困顿睡着,因车厢狭小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睡梦中呼吸不顺、出虚汗,醒后心悸发慌、恶心难受,当时未在意。但随后一段时间,一旦进入狭小或密闭空间,如电梯等,就会出现呼吸不畅、心悸发慌、出虚汗等生理反应和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
1.3 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心情低落,睡眠质量不高,害怕人多拥挤的狭小空间,无法乘坐电梯,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自诉:经过乘车事件之后,不想回学校。勉强来到学校之后,精神不振,兴趣减,感觉脑子像生了锈,思維迟缓,既想继续恋情,又纠结犹豫,内心一直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害怕人多狭小的密闭空间,上课在四楼,只能走步梯,距离电梯越近,紧张情绪越浓烈,一旦进入电梯,就会感觉上不来气,呼吸加速,头晕恶心,出虚汗,走出电梯到空旷地方症状自行缓解,经过一个多月的自我调整,症状依然没有减轻。
2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来访者主动前来,有强烈的治疗愿望。身形消瘦,谈吐间虽然面带微笑,但期间多次叹气、发呆,神情低落。谈到具体症状时,语速加快,伴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面临毕业,对工作、对未来、对家人、对恋人都存在一定迷茫和困惑。
3 评估与诊断
3.1 评估
对摄入性会谈搜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主要问题是对幽闭空间的恐惧,属于神经症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3.2 诊断:幽闭空间恐惧倾向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有良好的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医学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2)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①对幽闭空间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不必要,但无法控制;②社会功能受损,促使其主动就医;③病程持续一个月左右,未达到神经症3个月的病程标准,因此初步认定为幽闭空间恐惧倾向。
4 原因分析
(1)心理社会因素:感情受挫导致来访者情绪低落;深处幽闭空间产生自主神经症状的不良体验是导致恐惧心理的诱发因素;持续存在的考试和现实压力加剧症状的反复发作。
(2)个性特点:来访者自身内向敏感、含蓄隐忍的个性特征和消极退缩的应对方式是导致幽闭空间恐惧倾向的人格基础。
5 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改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问题;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消除或减轻幽闭空间恐惧症状。
(2)长期目标:提高来访者对应激事件的心理耐受能力;健全个性人格特征,构建良好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6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来访者能够清楚表达自身的症状特点,依据获取的摄入性会谈信息,结合神经症中恐惧症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幽闭空间恐惧倾向。向来访者说明幽闭空间恐惧倾向的症状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家庭作业:将自己感到恐惧害怕的场景一一记录,并依据恐惧程度按百分制进行打分排序。
反思:来访者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很好的自我表达能力和领悟能力,在使用系统脱敏的同时,可以辅助使用人本主义心理支持疗法引导来访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因为来访者一些个人原因,没有对其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量化测验。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阶段。
(1)做好准备工作,依据来访者的具体症状特点,结合家庭作业,将其恐惧内容从低到高划分为九个等级,具体如下:
(2)放松训练:让患者在催眠椅上找一个舒适的姿势,采用深呼吸放松法,配合来访者呼吸节奏合理使用指导语缓解紧张情绪,进入放松状态。
(3) 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恐惧事件开始,如走出宿舍想到要坐电梯去教室上课时,当来访者能够清楚想象此事时,伸拇指示意,这时,让其保持这一想象场景30秒左右。随后停止想象,报告此时感到的主观恐惧等级分数并做好记录。
每一个阶段的脱敏需要不断地重复,想象的时间略有延长,想象的内容不断细化,直至来访者对此事件不再感到焦虑和恐惧。
(4)經过连续六个疗程的系统脱敏,来访者对幽闭空间的恐惧程度有了显著减轻,第五次来访时尝试坐电梯到三楼,虽然内心仍然感到紧张和恐慌,但坚持了下来,且没有出现心悸、出汗的自主神经症状。
反思:首先,来访者内向敏感、追求完美的的个性特点是其幽闭空间恐惧倾向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认知疗法贯穿整个咨询过程,但想要更大程度的改变还需要来访者自身不断的努力和修正;再者,系统脱敏过程中,在使用全身放松拮抗恐惧事件时出现多次反复,就其原因,一是放松训练没有做到位,来访者没能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脱敏;二是对于恐惧事件的想象引导不够深入和形象,虽然来访者能够较容易进入状态,但对有效缓解恐惧程度的把握和掌控还不够充分,需要依靠经验的不断积累来完善;最后,来访者幽闭空间恐惧倾向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和反复洗手,心理洁癖较明显,这与其情感问题显著相关,因此,在咨询过程后期,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避免或减少因情感挫折带来的心理情绪问题。
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
经过九次咨询,来访者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程度已有明显减轻,在看见电梯、进入电梯时已无明显症状反应,但对经常性及人员拥挤时乘坐电梯仍有恐惧情绪,通过放松训练和自我暗示可以坚持,社会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引导来访者与女朋友进行深入沟通,理智解决问题,后电话回访交流效果良好,已经和好并打算一起考研。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