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规范研究
2019-06-03尹朝
尹朝
[摘要]城市公共场所设立中英文标语,主要作用为对城市内国际友人提供语言辅助。因此,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语质量,可影响国际对中国城市的评价。针对此,本文以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为主,对标识规范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分为三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规范设立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分析设立现状;第三部分,分析规范化策略。
[关键词]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规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3-01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6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不断扩展对外发展空间。对外发展具有双面作用,一方面,中国需要进入到国际领域中,不断催化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合作进程。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会进入到中国内,实现双向交流。在国际友人视角中,中国的物价水平、自然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是他们评价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对于刚进入中国的国际友人来说,公共场所内中英文标识,是引导他们熟悉中国城市的重要工具。针对此,每个城市都应该重视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翻译质量,保证为国际友人提供正确简洁的中英文标识。
一、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规范设立的现实意义
(一)可提升城市旅游业质量
旅游行业属国家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质量,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国内每个城市都应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为旅游业发展做好辅助。城市公共场所标识多以提示、解释作为主要目的。简单地说,标识需要简短、有效地为读者提供当前所在地信息。我们可转换角度分析,当国人进入到外国环境中,需要找寻基础设施或建筑时,双语标识的作用十分重要。当标语可精准传达含义,旅客的心情和需求都可以得到较好满足。而当标语含义混乱、表达不清时,旅客必然对该城市旅游业产生负面印象。一旦多个城市全部出现标语含义混乱现象,旅客对城市的负面印象,就会上升至国家,即认为该国旅游业质量偏低。“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需要提升内部行业发展质量,因此,做好中英文标识规范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友人对中国旅游业的印象,提升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做好“一带一路”倡议辅助工作。
(二)可代表城市开放质量
从设计目的方向来看,一个城市在公共场所中设立中英文标识,根本原因有两种。第一原因为,该城市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完善各个公共区域内的双语标识。第二原因为,管理者有意将城市开放,以主动形态吸引外国元素加入。从全面性的角度来看,对外发展质量由多个元素构成,如城市经济发展状态、产业形态、创新动力等。双语标识具有“完善”作用,并非属于大规模建设项目,但做好双语标识工作,可令更多外国友人对中国城市产生正面印象,继而维系城市对外发展的潜在印象。因此,城市需完善双语标识,提升对外发展质量。
(三)可为国际友人提供辅助
实际上,双语标识更多情况下直接服务于国际友人。国际友人进入城市内,分为几种常见形式。第一种形式为留学或任教。该形式内,国际友人需要长期停留在城市内,完成工作、生活、学习等行为。双语标识的存在,可帮助他们分辨社会场所、满足衣食住行需求。第二种形式为旅游。国际友人进入中国旅游,需要在短期内明确和适应中国社会规则。简短但意义明确的双语标识,可令他们在短时间内明确所在地规则,以及所在地当前应注意的事项。令国际友人的游玩需求,可以在尊重中国、相对安全的状态下完成。因此,规范设立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可为国际友人提供辅助。
二、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设立现状分析
(一)交通标识
交通属于城市核心脉络,市民出行、旅游观光,都需要将道路交通作为核心载体。国际友人进入中国,往往不会跟随旅游团行走,而是以个人观光形式为主。这时,交通道路中存在的各个双语标识,便可成为他们的翻译辅助工具。双语交通标识中,英语部分直接服务于外国友人。因此,中英文标识务必要做到意义一致,且符合外国友人语言逻辑。对部分二线城市展开调查后发现,交通道路中英文标识的设立普遍存在两种现象。第一,英文标识与英语词汇不一致。部分城市内设立英文标识,虽然按照道路的名称进行“翻译”,但翻译成果明显具有汉语语言特征,也就是直接将汉语拼音大写,形成“伪英语”。例如,“中山路”翻译为“ZHONG SHAN LU”,“明华大道”翻译为“MING HUA DA DAO”等。中国人可以凭借对汉语拼音的了解,明確“伪英语”的含义。但“DA DAO”这类词语,并不在外国人的语言词汇储备内,他们无法理解这类中国词汇的含义。第二,英文标识格式错误。在英语语言逻辑中,道路交通词汇应以特殊格式书写。例如,道路名称的翻译,名称部分可使用大写形式,但“大道”“路”等词语,需要做到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实际情况为,部分城市内中英文标识并未使用正确格式。语言词汇、应用格式出错,中英文标识将失去应用价值。
(二)景区标识
景区标识以提供所在地信息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标识信息的准确性,能够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对部分城市进行实际调研可知,景区标识存在两种现象。其一,景区内中英文标识数量有限。以旅游业为核心发展产业的城市,往往会将景区进行单独划分、单独监管。因此,在单独监管状态下,就会出现景区周围交通双语标识较多,但景区内公共场所双语标识数量极少等现象。双语标识的作用为传达信息,信息点数量少,并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其二,有限的中英文标识,翻译质量较差。中英文标识需要做到简洁明了,这是因为游客在查看标识时,需要在几秒钟内明确标识含义。一旦查看和理解标识含义的时间超过一分钟,游客就会产生烦躁情绪,不但无法理解标识意义,更会影响旅游心情。部分城市景区内设立中英文标语时,由景区管理人承担翻译工作,并未专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翻译,因此,翻译成品中常会出现语法错误。例如,景区内观赏湖会设立“禁止游泳”标语,部分景区将该标识翻译为“No Swiming”。标语明显出现拼写错误,正确标语应为“NoSwimming”。语用错误不应在中英文标识中出现,因此,上述现象应尽快解决。
(三)服务标识
服务标识多指在公共服务站内出现的标识,例如火车站、机场、货车站等地。这些地点内,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量大,一个城市的对外发展质量,往往在这类服务站点中得以呈现。实际考察后发现,部分城市公共服务站内,厕所、商品购买处会设立中英文标识。但负责传达车次、航班等信息的电子屏,却仅播放汉语信息和数字信息。在部分提供中英文标识的城市内,英文翻译也存在缺失现象。其一,英文翻译会出现累赘现象。中英文标识以简短作为主要特征,英文标识出现词语累赘时,读者阅读过程较长,不符合“标识”的设定特征。例如,问询处被翻译为“INFORMATION DESK”,但从词汇含义的角度来看,仅将其翻译为“INFORMATION”即可传达信息。其二,英文翻译顺序出错。“一号厅”常被翻译为“No.1”,而部分城市内,“No.1”被放在标语末端,明显出错。
三、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规范化策略
(一)稳抓根源,使用专业人员设定翻译标准
要将城市公共场所内中英文标识规范化,从根源人手,优化标语翻译质量,属重中之重。首先,城市内相关管理团队,应调整管理思路与设置思路。不应继续由管理者充当翻译角色,应聘请专业翻译人员,根据双语标识所在地,以及标语实际含义进行翻译。其次,翻译人员也应根据不同标语的功用,对标语进行分类。当地政府完成设定、分类工作后,可将中英文标识统一整理,与其他城市交流意见。其他城市可在交流过程中,获取设定标语和翻译标语的正确形式。最后,官方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固定用途标语需按照标准进行翻译。
(二)重视培训,重视中英文标识规范化的实际价值
三线城市中,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标以及景点名称。这些景点具有特殊性,在通用标准中无法找到对应词语。针对此,当地政府可组织政府成员参与专业的翻译会议。参与会议目的为,明确传统文化翻译技巧,了解突出人文特征的翻译技巧。培训项目需加强翻译人员对英语语境的理解深度,务必保障管理层所有人员,都可掌握中英文标识翻译和规范技巧。
(三)简洁清晰,创建“跨文化”标识语料库
对城市公共场所中英文标识进行规范,需快速运行、尽快完成。因此,各个城市应结合实际,尽快建立中英文标识语料库。建立语料库,可以提升标語设定和纠正的效率。录人语料库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需遵守两个原则,即简洁、清晰。即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汉语文化注重内涵,标语常以内涵形式呈现。但英语并不具有这一特征,因此,对应的英语标语务必要做到简单传达意义。例如,“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草坪”这一标语,可直接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水深危险!”可直接翻译为“Danger!”,并配上表示水深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传达“水深危险”含义。
四、结语
综上,文章以城市公共场所为主,对公共场所中的中英文标识规范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公共场所内部设立的中英文标识,可以起到传达信息、方便他人的作用。而翻译质量可决定标识价值,因此,使用正确方式,对中英文标识进行规范,具有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