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多酸催化制备1,3-二氯丙酮

2019-06-03郭琳心徐文轩徐志斌

上海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丙醇二氯丙酮

郭琳心 王 芳 徐文轩 徐志斌

1扬州树人学校 (江苏扬州 225001)

2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3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9)

1,3-二氯丙酮是无色针状或片状固体,熔点为45℃,沸点为173℃,密度为1.38 g/cm3,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1,3-二氯丙酮有催泪性、刺激性和渗透性,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可燃;高温分解产生有毒气体,燃烧排放有毒氯化物烟雾。1,3-二氯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目前主要用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氟哌酸的合成,用作硬树脂、硝化纤维、乙酸纤维以及乙基纤维的溶剂,也是合成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中间体。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以二氯丙醇为原料,用三氧化铬-硫酸或重铬酸纳-硫酸氧化制备1,3-二氯丙酮,该方法虽然收率较高,但是重金属铬对环境危害比较大[1-2];(2) 以 2,4-二氯-3-羰基-丁酰氯为原料,经酸化、脱羧合成1,3-二氯丙酮,该工艺路线中的原料不易获得[3],难以工业化生产;(3)以二氯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用过氧化氢直接氧化制备1,3-二氯丙酮[4],工艺过程绿色环保,反应后的副产物为水,无污染,但是催化剂的选用成为制约该工艺路线的关键因素。

磷钨杂多酸是一种淡黄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是一种具有优越催化性能的固体强酸,可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脱水反应、酯化反应、Friedel-Crafts烷基化及酰基化反应、不对称催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解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与磷钨杂多酸相比,负载型磷钨杂多酸具有更良好的机械性能、足够的热稳定性、合适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可以大大降低催化剂的用量。本研究选择一种负载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1,3-二氯丙酮。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1,3-二氯丙醇(化学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0%),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氯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及检测条件

仪器:7890 B型气相色谱仪、F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B-WAX 毛细管柱 (0.25 μm×0.32 mm×30 m),安捷伦(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

色谱条件:使用体积分数为99.99%的氮气作为载气,体积分数为99.96%的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且3种气体的流速分别为30,30和350 mL/min;柱温采用多段式程序升温:初温50℃保持4 min,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10 min;进样器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为90℃,分流比为60∶1,柱压为 47 kPa。

数据处理: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色谱工作站处理数据。

1.3 催化剂的合成

在500 mL四口瓶中加入30 g钨酸和100 mL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搅拌并加热到50℃,反应120 min。向该溶液中加入3.8 g质量分数为85%的磷酸,用120 mL蒸馏水稀释并继续搅拌20 min。将上述制备好的过氧磷钨酸水溶液和一定量的MCM-4分子筛按一定的比例调成稠浆,倒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内,于110℃反应20 h后,真空抽滤除去水分,于常温下晾干,即得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73 g,负载量在38.5%左右。

1.4 1,3-二氯丙酮的合成

将二氯丙醇加入四口烧瓶中,之后加入催化剂并搅拌,用恒温水浴控制反应温度,达到温度后搅拌滴加30%过氧化氢,匀速滴加完毕后,保温一段时间,反应结束过滤回收催化剂。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和冷凝器的250 mL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不同质量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和60 g 1,3-二氯丙醇,开启搅拌,升温至反应温度45℃,6 h内匀速滴加完35 g 30%过氧化氢,继续保温2 h,考察催化剂用量对氧化产率(基于1,3-二氯丙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催化剂用量对1,3-二氯丙酮产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1,3-二氯丙酮的产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催化剂用量为2.5 g时,继续增加催化剂对产率的提高作用变小。综合考虑,催化剂最佳用量为2.5 g。这是因为:当催化剂使用量较少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量较少,在反应温度下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较多,无法达到良好的催化效果;随着催化剂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量增多,转化效率提高;当催化剂的量达到2.5 g时,增加催化剂量,虽然可以增加活性中心的数量,但无法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和冷凝器的250 mL四口烧瓶中,依次加入2.5 g杂多酸催化剂和60 g 1,3-二氯丙醇,开启搅拌,升温至不同的反应温度,6 h匀速滴加完35 g 30%过氧化氢,继续保温2 h,考察反应温度对氧化产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图2 反应温度对1,3-二氯丙酮产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1,3-二氯丙酮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反应温度在50℃时产率最高,继续增加温度产率反而有所降低。因此,较佳的反应温度为50℃。可能的原因是:在较低温度(≤50℃)下,二氯丙醇的氧化速率较慢,造成1,3-二氯丙酮的产率较低;而提高反应温度后,虽然二氯丙醇的氧化速率提高,但是伴随着过氧化氢的分解增多。

2.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条件同2.2,仅仅改变滴加时间和保温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见表1。

表1 反应时间对1,3-二氯丙酮产率的影响

表1表明:滴加时间较短时产率较低,原因为过氧化氢浓度相对较高,来不及氧化1,3-二氯丙醇生成1,3-二氯丙酮,造成过氧化氢分解增多;滴加时间较长时,产率略有下降,可能是因为过氧化氢的自分解。滴加后保温2 h后产率达最高值,继续保温对产率无太大影响。最终选择滴加6 h、保温2 h的反应时间。

2.4 催化剂重复使用活性的情况

将60 g二氯丙醇加入四口烧瓶,加入2.5 g催化剂搅拌,用恒温水浴控制反应温度50℃,达到温度后搅拌滴加35 g 30%过氧化氢,6 h匀速滴加完,保温2 h;反应结束过滤回收催化剂,套用回收催化剂,将该实验再重复5次,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催化剂套用对1,3-二氯丙酮产率的影响

图3表明,前3次反应催化剂活性几乎没有降低,继续套用后仍保持较高活性,说明该催化剂催化合成1,3-二氯丙酮的重复使用性好。

3 结论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1,3-二氯丙酮的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每60 g二氯丙醇使用2.5 g催化剂;反应时间为滴加6 h、保温2 h。在该条件下,二氯丙醇与过氧化氢反应合成1,3-二氯丙酮,产率高达56%。该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具有开发价值。

猜你喜欢

丙醇二氯丙酮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
制药工艺尾气中丙酮的膜法回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氯代丙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进展
棕榈油还能吃吗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