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践行“四力”
2019-06-03郭银屏
郭银屏
精言萃语
记者“新春走基层”,把报道思想融入到鲜活的场景里、生动的对话里、生活的细节里;把思想表达融入到群众的口语、方言、泥土味里;把思想体现在与群众的情感共鸣暖心暖意里,保证作品有泥土味、有一线情。
近两年来,吕梁日报社把“新春走基层”作为增强采编队伍“四力”的具体实践,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扎实推进,使“新春走基层”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重策划、抓培训,强脑力
为让“新春走基层”走出彩,社长、总编辑多次研究讨论策划“新春走基层”实施方案,多次动员部署,明确“新春走基层”要充分反映这是一个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一个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时代。为了强化报道主题思想,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是组织采编人员集中学习梳理了新时期中央、省、市重要部署和重点工作,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政治意识再强化。二是组织了业务提升培训,明确走基层的报道要见人、见事、见思想,要以现场特写的形式,以小见大呈现吕梁老区迈进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三是多次组织召开策划会、采编对接会,并积极与各县市区、各行业进行调度协调,形成了各部门、各层面的互动协作。
二、定专栏、抓主题,强眼力
经过充分讨论,细化了“新春走基层”专栏,开设了《欢乐过大年》《新年新愿景》《暖心暖意》《乡情乡韵》《脱贫故事》《年味儿》等一系列子栏目,在报网端微等平台同步呈现。同时要求采编人员充分把握各个子栏目的设置思想、设置目的、设置要求,把新闻报道、版面策划、新媒体二次加工统一于暖情、喜悦、祥和、正能量主题策划的总体要求。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各县市区传统文艺表演闪亮登场。我们把这方面内容的报道集中起来,成组推送,以“欢乐中国年,幸福吕梁人”为主题刊发了多个新春走基层图文专刊,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使宣传报道有规模、有气势、有内涵、有影响。
三、沾泥土、带露珠,强脚力
新春走基层,核心是思想,关键是“走”。我们要求所有“新春走基层”的稿件,必须是记者亲自深入下去走来的,要见人见事见现场,要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记者真正走村入户与群众交心、走街串巷与百姓同乐、到田间进大棚与农民共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春送温暖 浓浓关怀情》讲述的就是一个暖心暖意的故事。寒冬腊月,全市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入户送温暖的新闻让吕梁山村里的年味儿充满了温情。记者李雅萍、付永文每每谈起随吕梁市委书记和市长等领导慰问基层老党员、困难群众、孤残人员的情景时,十分动情。他们说,“市领导和老百姓的家常话暖到了群众的心窝窝里,送别时依依不舍的画面,让人动情动容。”
《这几年真是活在天堂上了》,这是今年正月初二,李小明副总编在离石区崖窑湾村采访时,贫困户任候小由衷的表达。《年味儿》讲述的是大年初一,石楼县委宣传部组织100余人来到寨子上村与全体村民欢聚在村文化活动广场,扭起了大秧歌,唱起了晋剧名段,摆起了饺子宴,一起过大年的事。80多岁的辛仁义老人感慨道:“我活了80多年了,这还是头一次,能见证这样的美好生活就是一种福气。”
《环卫工人的年夜饭》《过大年别人花钱我赚钱》《爱心志愿者走近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这样的故事让新春走基层走出了浓浓的情谊。
四、高标准、严要求,强笔力
为使“新春走基层”的稿件真正能在读者中引起共鸣,形成良好的影响力,我们积极引导记者学习《人民日报》现场新闻的写法,突破过去刻板、程式化的写稿方式,把报道思想融入到鲜活的场景里、生动的对话里、生活的细节里;把思想表达融入到群众的口语、方言、泥土味里;把思想体现在与群众的情感共鸣暖心暖意里,保证作品有泥土味、有一线情。
脱贫攻坚在吕梁是宏大的战役,更能展现新闻采编人员的笔力。如何把脱贫的故事写好,为这场战役吹好冲锋号,成为每一个记者编辑最崇高的使命。
在蔬菜大棚里、在牛栏里、在鸡舍里、在粉条加工车间里,老百姓和记者掰着指头算账,面对面促膝交谈,融入式、体验式采访,一篇篇来自基层的报道,记录了脱贫进程中吕梁人的奋斗足迹。亮点频出、精彩纷呈。
记者阮兴时说,无论是采访吕梁山护工许艳平,还是采访闹秧歌老王,如实记录身边的变化,不负此行,不负笔墨。记者罗丽说,走基层不仅报道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也收获了作为党报记者的责任与成长。
践行“四力”让“新春走基层”走出了祥和盛世的好新闻,走出了党群连心的好新闻,走出了决胜脱贫的好新闻,更走出了记者扑下身、用真心、动真情的好作风。
“新春走基层”启示我们:只有增强“四力”,才能讲好吕梁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故事,才能讲好吕梁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动人故事,才能讲好吕梁老区群众努力奔跑、努力追梦的好故事。
古田,成功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认真学习各兄弟报社的经验,让走基层更加深入,让报道更加鲜活,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