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2019-06-03黎月仪原立苹
黎月仪,原立苹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410)
0 引言
妊娠期间各种压力以及牵拉因素对产妇盆底组织造成损伤,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究其根本原因,为盆底肌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产妇盆底肌力是产后康复治疗重要工作[1-2]。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是目前在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应用得较多的方法,关于其临床疗效也报道不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初产足月分娩,单胎产后42天,经测试盆底肌力0-2级;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4]:精神异常;沟通、认知障碍;伴有神经肌肉疾病;既往有盆腔手术、妊娠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曾接受过类似康复治疗者。将在我中心近期(2018年05月至2018年08月时期)收治50例产妇产后者,采取盆底电刺激康复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28.1 2.4)岁,生产方式:顺产40例,剖宫产10例。针对近期(2018年09月至2018年12月时期)收治另51例产妇产后者,采取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设置为联合组,年龄23-40岁,平均(27.8 2.6)岁,生产方式:顺产40例,剖宫产11例。结合新生儿情况及一般资料(P>0.05)可比。入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2.1 盆底电刺激
治疗频率50Hz至80Hz,脉宽为250μs,依照生物反馈仪显示的压力波形,指导盆底肌肉收缩锻炼,电流强度以不疼痛为宜,10min/次,总康复时长5min。总治疗时间为20-30min,2次/w。2个月康复治疗为一个疗程
1.2.2 盆底肌肉收缩训练
联合组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又被称为Kegel锻炼,即自主收缩肛门与尿道口,结合站、卧、立位,每个体位维持10s,20个/次,嘱患者可在白天任意时间段,完成盆底康复训练,但须保证每日训练>5次,2个月康复治疗为一个疗程。
1.2.3 康复方式
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照组仅采取盆底电刺激,联合组采取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
1.2.4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产妇盆底压力包括静息压、盆底收缩压,临床康复优良率判断:检测产妇盆底压力,依据压力表刻度将盆底压力归为Ⅰ-Ⅳ个等级,Ⅳ级表示治疗效果优,Ⅲ级为良,Ⅱ级为可,Ⅰ级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数×100.00%。
1.2.5 统计学方法
表1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盆底肌压力及康复后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对照(±s)
表1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盆底肌压力及康复后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对照(±s)
组别 肌力收缩持续时间(min)静息压(mmHg) 盆底收缩压(mmHg)康复前 康复后 t P 康复前 康复后 t P联合组(51)3.35±0.56 35.95±4.06 56.73±6.64 19.932 0.000 37.54±4.34 67.34±7.34 26.092 0.000对照组(50)2.03±0.37 36.03±4.07 43.56±4.58 9.151 0.000 37.68±4.33 53.87±6.58 15.284 0.000 t 12.352 0.104 12.183 0.171 10.185 P 0.000 0.918 0.000 0.865 0.0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盆底肌压力及康复后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对照
两组产妇在康复前盆底肌静息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在康复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前盆底肌静息压、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优良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康复优36例(70.59%),良13例(25.49%),可2例(3.92%),差0例(0%),优良率为96.08%,对照组产妇康复优15例(30%),良23例(46%),可8例(16%),差4例(8%),优良率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康复治疗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如女性因先天发育不良、盆底组织退化薄弱,加上分娩作用,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了女性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5]。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运用综合康复治疗恢复、改善或者重建女性盆底相关功能[6]。电刺激仪输出不同频率电流,电释放离子量与电流强度呈正比磁脉冲,达到组织深部,加强盆底肌群[7]。盆底肌训练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对盆底肌肉自主收缩并放松,强化盆底肌群及逼尿肌、尿道括约肌肌力与控制力[8]。两种康复治疗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获得效益最大。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在康复前盆底肌静息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可见在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较差[9-10]。在康复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前盆底肌静息压、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采取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康瑛研究中指出,选取3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联合组以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另选取同期3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单一组予盆底电刺激治疗。治疗后,联合组产妇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联合组产妇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联合组患者康复优36例(70.59%),良13例(25.49%),可2例(3.92%),差0例(0%),优良率为96.08%,对照组产妇康复优15例(30%),良23例(46%),可8例(16%),差4例(8%),优良率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周倩研究中指出,选取200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200例同期收治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而观察组产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取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产妇康复效果,更好的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情况[11]。本组研究结果与许正先,陈敏枝,叶淑婷[12]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在产妇实施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后,肌力收缩强度与持续时间高于治疗前,是目前临床上简而易行有效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