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白杨河矿区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富集影响的研究
2019-06-03胡振鹏
胡振鹏
(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 830000)
1 阜康白杨河矿区水动力条件概况
1.1 地形地貌
阜康白杨河矿区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之博格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地表植被稀疏,为典型的阶地状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高东西低,矿区内海拔一般为1000~1100m,最高约1244.50m,最低约1045m,相对高差一般100m,最大200m。地形切割中等。
1.2 水源补给
白杨河由南向北从白杨河矿区东部穿越,该河发源于博格达山主峰的冰川区,河水流量随季节而变化,主要由融化的雪水与泉水补给,最大流量在7~8月份,入冬后流量显著降低。平均流量2.504m3/s,最大洪流量44m3/s,最大流速4.80m/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为150m3/s。白杨河水在流经本区过程中有一定的漏失量,漏失量中有一部分通过渗透补给地下含水层,因此本区河流是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
1.3 主力煤层及径流方向
白杨河矿区煤系地层为侏罗系八道湾组中段(J1b2)至侏罗系八道湾组下段(J1b3),含35~36、37、39、40、41、42、43和44等主力煤层。其上覆地层(34号煤层上部地层,该层平均厚244.60m)和下伏地层(44号煤层下部地层,该层厚120.50~162.70m)均为巨厚隔水层,煤系地层与上下含水层之间不具水力联系或水力联系弱。
煤系地层内部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岩、砂砾岩及煤层为主,含水层和隔水层以互层形式组成,煤层之间由粉砂岩、泥岩等隔水层隔离。根据本区抽水孔可知钻孔单位涌水量0.0021~0.020L/m·s,渗透系数0.00032~0.001m/d,由此可知含水层组富水性弱,透水性差,为弱含水层组,对煤层气的富集和逸散作用很小。
煤系地层地下水水平方向总体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西两侧向泉水沟径流,浅部煤层分布烧变岩裂隙,以条带状横贯东西,因烧变岩中裂隙极其发育,径流较快,携带煤层气向大气中逸散,是煤层气浅、中部逸散的主要动力。
2 阜康白杨河矿区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2.1 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富集影响机理
煤层中的水主要包括基质孔隙中的束缚水、游离水和裂隙系统中的游离水。束缚水难以流动,游离水始终处在不断的交替循环之中,煤基质中的煤层气处于吸附态与游离态动态平衡之中,在浓度梯度差的作用下由煤基质的微孔隙扩散运移至裂隙系统,然后随地下水流动,发生运移、逸散(或再吸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这种长时间的水动力作用,对煤层气的富集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白杨河矿区水动力强弱的判断
地下水的水化学场可以反映地下水流场特征和活跃度。当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高时,说明该区域水流动缓慢,属于滞流区,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当地下水的矿化度较低时,说明水流动活跃,煤层气容易随水流动,煤层含气量通常较低。
根据采样化验数据显示,白杨河矿区北部矿化度较低,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沿煤层倾向向南矿化度增加;特别是煤层埋深沿倾向由北向南增加至700m以后,矿化度显著增高(见表1)。这反映了矿区北部煤层径流交替条件好,南部区域煤层径流缓慢甚至呈滞流状态。
表1 白杨河矿区不同区域水质化验主要离子统计值
2.3 水动力条件对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白杨河矿区无断裂、陷落柱等构造影响,煤系地层顶底板为巨厚隔水层,储层含水层中的水流动主要在重力驱动下由南向北、由东西两侧向泉水沟流动。水在运移过程中,将溶于水的煤层气带走,是煤层中含气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其降低量与地下水的流量、流速及作用时间有关,白杨河矿区北部径流速度快,属于矿区由东西两侧向泉水沟径流区,含气量明显偏低。
矿区南侧煤储层埋深较深,处于地下水的滞流区,与地下水联系不紧密,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煤层含气量高。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水的承压作用,致使煤储层处于较高的压力状态,煤层不易发生解吸;第二,由于地下水的循环交流作用较弱,水溶解带走的煤层气量较少。
矿区内水动力条件特征决定了煤层含气性特征,主力煤层含气量由北向南,从4m3/t缓慢增加至22.78m3/t。
3 结论
(1)阜康白杨河矿区水动力条件对矿区煤层气富集起到了较大的影响,是阜康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之一。
(2)矿区北部区域矿化度低、水动力条件强,煤储层含气量低;矿区南部区域矿化度高、水动力条件弱,煤储层含气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