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流变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06-0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麻黏度缺血性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病变类型,其发病率在缺血性卒中总发病率中约占20%,影响极大[1-2]。临床西医多采取保护神经、稳定斑块、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予以综合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与临床预期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普遍重视,其属中医“眩晕”范畴,发病与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针灸为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可调节血管新生及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以此缓解病人临床症状[3-4]。此外,天麻素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制剂,系提取于中药天麻所制,可增加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减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保护脑组织及心肌细胞[5]。本研究选取我院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探讨针灸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60例,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6]中后循环缺血及《眩晕诊治专家共识》[7]中眩晕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6(61.13±6.81)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9(60.83±7.0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调脂、降压、调控血糖等常规干预,并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082)300 m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取内关、人迎、风池、头维、百会为主穴,伴有心悸者加胆俞、心俞穴,伴有痰湿者加丰隆、三阴交穴,伴有失眠者加太冲、大棱、神门、印堂穴,针刺上述穴位,每次25 min,每日1次或2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653]治疗,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发作频次较治疗前降低≥60%,共济失调、呕吐恶心等显著改善;有效:眩晕发作频次较治疗前降低45%~59%,共济失调、呕吐恶心等有所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8]。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4 mL,以SOUTH990型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越好[9]。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320,P=0.038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s) 分

3 讨 论

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针对不适宜溶栓治疗者则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等干预,并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状态、扩张血管等,但整体效果不佳[10-11]。随着临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认知的不断加深,疾病治疗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医。中医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等范畴,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外,中医还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整体病因包括跌扑外伤、体虚年高、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者为瘀、痰、火、风扰乱清空,虚者为清窍失养,或气血亏虚,髓海不足[12]。

针灸为中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重要方式,可调节神经体液及血管舒缩功能、血液流变学状态等,同时还可对血管新生促进与抑制予以调节[13]。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其中百会穴为“三阳五会”之首,针刺之可显著缓解失语、眩晕及头痛等表现;针刺人迎穴可有效改善椎动脉与颈动脉供血环境,利于调节血流速度及血压;头维穴周边包含面神经额支、耳神经分支、动静脉额支、浅静脉额支等,针刺该穴位有利于减轻目眩、头晕等症状。同时,内关及风池也是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常用穴位,针刺两者能降逆止吐、行气通络,利于改善后循环脑血液循环状态,并平肝顺气。但仅采取针灸治疗难以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血液瘀滞状态,故整体疗效不佳。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干燥块茎,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等功效,为治疗头痛、眩晕之要药,因此认为可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4]。天麻素注射液为提取于天麻所制药物,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对大脑神经元细胞产生保护功效,并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时可抑制传导向前庭外侧多突触神经元的神经冲动,避免出现眩晕感,阻断不良前庭反射,并增加循环供血,改善疾病治疗效果。另有研究指出,天麻素注射液还可减小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增大动脉血管内血流惯性和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15]。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采取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①天麻素注射液可增加脑血流量,对抗肾上腺素所致血流量减少,并能于血管收缩时增加血管内皮舒张因子表达水平,释放一氧化氮,以此促使血管舒张;②天麻素注射液可调节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灭活超氧化物酶,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血供状态;③若神经细胞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则可对氧自由基异常释放予以抑制,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此外,本研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干预方案在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更具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联合采取针灸及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还有利于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天麻黏度缺血性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