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虹:用“中国体验”给世界全新感觉
2019-06-03张恒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带动了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这一变化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梦”的实现,应在推进经济建设同时加强心理建设,培育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心态。为此,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晓虹,探讨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
社会心态的嬗变
周晓虹:伴随着近40年来中国经济的狂飙突进和GDP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迁。但结构性或制度性的宏观变迁只是这种变迁的一个侧面,变迁的另一个侧面是中国人民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我们将这种微观变化或精神世界的嬗变称为“中国体验”。
以前大家只谈“中国经验”,即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宏观的经济与社会结构方面的发展与教训。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中国社会宏观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人的微观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同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而这一变化也反过来促进了变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
认真审视这40年来中国社会林林总总的变化,我们能够意识到“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仰在决定社会类型(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历史昭示“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周晓虹: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相一致,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和跃升,总体趋势是这样的:一是越来越理智而成熟,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将进一步提高;二是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对各种外来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接受能力也不断提高;三是越来越主动和积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主流国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对国家的未来也越来越充满信心;四是越来越具有世界意识,其精神生活的全球化特征日渐明显,风险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及对他文化的宽容意识逐渐养成。可以相信,在未来中华民族实现自己渴望已久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更为自信而成熟。
“中国体验”的内涵
周晓虹:讨论中国的改革开放,讨论中国社会的转型或“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同样更与我们这个古老国家国民精神的积极改变或中华文明的重塑休戚相关。此前大家只谈“中国经验”,这还不够,还要有“中国体验”,我们不仅要向世界展示客观的物质条件,还要展示主观的精神面貌。如果只有“中国经验”,那就仅仅是GDP的堆积,要想让变革的意义凸显,一定要提炼出“中国体验”,即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观、行为方式等能够产生影响,甚至具有普适价值,有值得借鉴的可能,以此赋予这个独特时代以完整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积极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包括心理建设在内的社会建设,这也是背负着厚重传统观念的十几亿中国人向文明和现代的转型,同样是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理想的重要一环。简而言之,过去以GDP发展为代表的“中国经验”,而未来的“中国体验”要给世界一个全新的感觉。
周晓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我们应该在积极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包括心理建设在内的社会建设,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同步进步或嬗变。(张杰/摄)
周晓虹: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去政治化进程导致的国家政治逐步退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来的市场化和商业主义的全面发展。在上述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同时,也开始出现某些高度一致的集中特点,诸如传统与现代的重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与西方的冲突、积极与消极共存等“二元特征”,这既说明以“中国体验”为表征的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快速变迁时代的精神感悟,也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种独特视角。
精神世界的重塑
周晓虹:历经数十年的急速变迁,社会心理或更多地表现其变动、宏观和突生特征的社会心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则一步步形成培育与大变迁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心态的共识。
自2002年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为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在心理建设层面做了许多铺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乎与此同时,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也被写进议事日程,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至此,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成为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周晓虹: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发展的路径。首先,传统文化的一些部分可以继承,但不能完全搬下来;其次,是对西方发达先进国家的借鉴,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也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也经历了物质的发展,随后才是精神逐渐跟上。学社会学的人都知道,物质的发展往往要早于精神的进步,精神的进步总是落后于物质一段时间,也就是奥格本所谓的culture lag(文化滞差);最后,总结自身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要认识到培育和养成核心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从青少年入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能够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心态,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已经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此外,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依赖于中产阶级,从职业上看,新中产阶级受过最好的教育,在很好的岗位上,能较快感受到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这也是这些年来我强调的文化反哺—年轻人反哺中老年人,让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上前进。总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命运和抉择,现在看来,我们这一代总体上来说还是幸运的,这一百年的前半程是很不错的,后半程就看年轻一代了。这虽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事情了,但我们依旧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