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就业解后顾之忧

2019-06-03郑洁

当代贵州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园蘑菇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郑洁

来到安龙县蘑菇小镇安置点,一栋栋格调统一的楼房错落有致。安龙蘑菇小镇安置点的中心广场上,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52岁的张玉国原是安龙县洒雨镇竜堡村的贫困户,一家人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2018年11月,他家5口人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蘑菇小镇的新房。谈起今昔对比,他脸上满是笑容,“搬到蘑菇小镇比老家好,家门口就是广场,生活真方便!”

“搬迁之前,家里就靠耕种五六亩薄田生活。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多少有点余钱剩米,要是遇到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粮食还不够自家吃。”张玉国说,刚启动搬迁时,考虑到生计问题,家人并不愿意搬,但政府的好政策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黔西南州气候宜人,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因地制宜,从全国各地引入多家食用菌企业,将产业发展和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引导搬迁农户到食用菌大棚里就业,帮助搬迁农户脱贫致富。”安龙县蘑菇小镇党支部负责人赵廷浩介绍。

“现在不但有了新家,还有新业呢!”张玉国介绍,2018年12月,他加入安龙县感恩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3个大棚,目前,培育4.5万棒菌棒。

张玉国告诉记者,他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在蘑菇小镇栖凤街道天菇居委会就业了,现在一家人很幸福。

为扎实做好安龙县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就业保障工作,安龙县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扎实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安龙县坚持以产定迁、以岗定搬,全面推动移民安置点的产业布局建设,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图为安龙蘑菇小镇安置点的中心广场。(安龙县移民局供图)

坚持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通过精准链接,在新市民居住区植入食用菌产业“微田园”,实现“一户新市民一亩食用菌、一户种菇户一年十万元”,确保每一户新市民能够在配套建设的食用菌产业园区中种植“一亩食用菌”。

依托服装、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将加工设备安装入户,形成“一栋楼一个班组、一个单元一条生产线”的“楼宇车间”模式,让群众照顾家庭和就业赚钱“两不误”。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就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等方式,实现有劳动力新市民家庭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建立“一个社区组建一个平台公司”机制,形成“产业园+社区平台公司+合作社+新市民”模式,携手搬迁入住群众能工则工、能农则农、能商则商,加快脱贫进程。五福社区、九龙社区目前已成立2家社区平台公司、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91人,合力带领新市民入股抱团发展、共同脱贫致富。

安龙县紧紧围绕“以产定搬、以岗定搬”要求,明确“产业企业入区、就业创业入户、转产培训入心”的“三入”思路,通过“先岗后迁、先训后岗”超前谋划,依托工业园区、养殖小区、产业园等提供多层次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或引导创业就业,或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为搬迁农户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已经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帮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猜你喜欢

食用菌产业园蘑菇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爆图团
蘑菇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蘑菇伞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