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观察
2019-06-01徐守芳
徐守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乏力、失眠、多梦、腹胀、畏食、肝区疼痛等,病情严重的可表现为蜘蛛痣、脾大、肝掌及肝功能持续异常等,可发展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样,其表现也不同[1]。现阶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中、西医2种疗法,中医治疗肝硬化具有悠久历史,我院将温脾疏肝汤与西药联合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比为26∶17;年龄31~72岁,平均(48.63±3.12)岁;病程2~13年,平均(6.74±2.03)年;合并腹水22例,腹腔感染24例,肝昏迷1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比为28∶15;年龄32~70岁,平均(47.96±3.24)岁;病程1~14年,平均(6.87±2.12)年;合并腹水24例,腹腔感染30例,肝昏迷2例。将2组患者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
1.2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规定,证型属肝肾亏虚兼瘀血阻络型[2],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腰膝酸痛、畏寒肢冷、或兼有眼干涩或口干咽燥、腹痛欲便、腹胀食少、便溏不爽、泻后痛减、脉弦或缓、精神不振、五心烦热等证,并伴肋下积块、胁肋隐痛且痛处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及瘀点,苔少或无,部分患者有朱砂掌及蜘蛛痣。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者及陪同家属同意,并受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相关治疗,且均无严重发热或全身感染等病变;本次研究排除了由血吸虫、脂肪肝等引起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肾衰竭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肝硬化以外的疾病者。
1.3 方法对患者的重体力活动及高强度体育锻炼进行严格限制,降低体质量,禁烟酒,嘱咐其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易消化且热量少的食物,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令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生产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41),0.5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温脾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1)西药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2)温脾疏肝汤由人参、枳实、白术、浙贝母、茯苓、陈皮、白芍、香附、川芎、甘草等加水煎制而成,取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若患者肝肾明显阴虚或贫血,则加阿胶(烊化),同时可加适量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有明显肝肾阳虚者,则加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若患者伴明显肝胆湿热,则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合并腹水者,则加大腹皮、汉防己等;湿热伤阴者,则加石斛及沙参;体质尚好者加服甘遂0.5 g,冲服,2次/d。2组均以15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疗程间停药3 d,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用药剂量及服药疗程进行灵活调整。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肝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显效:治疗后患者腹痛欲便、腹胀食少、便溏不爽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少,有腹水者腹水消失,肝脏无叩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且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6个月内保持稳定;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肝脏叩压痛不明显,有腹水者腹水减少超过50%但仍未消失,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超过50%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体征无好转甚至恶化。从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对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于清晨患者空腹的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3 ml,置于2 ℃冰箱中保存待检,按照说明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2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ST及A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T与AST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现阶段西医临床中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为祛除病因、积极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利尿、减轻门脉压力、护肝及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等对症支持治疗[3]。本次研究所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使机体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常被用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4]。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筋及疏泄,有储藏及调节血液、疏通气血、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的功效;脾主运化,主四肢及肌肉[5]。肝硬化属“臌胀”范围,其主要病因为脾失健运、肝失调达,患者全身属虚,极易遭受湿热毒邪的侵入,侵入后潜伏较深,郁遏肝胆,患者常见证候主要有肝郁脾虚、气血瘀滞等,迁延不愈,肝郁气滞、气不帅血,长此以往极易导致机体肝肾阴亏、肝体失养,即所谓的“五脏所伤穷必及肾”;患者常表现出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纳呆、黄疸等不适症状,同时伴抑郁烦闷、疲倦乏力、舌淡有齿痕等,治疗以疏肝健脾为原则[6]。温脾疏肝汤为纯中药制剂,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人参健脾益气,茯苓、香附与陈皮所特有的芳香具有醒脾的效果,上述药物共同起到祛湿助脾之功效。白芍活血行气、养血滋阴,可有效调畅气机;浙贝母行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以甘草调和,和中益脾,诸药合用,共奏“温脾疏肝”之效。本次研究中,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温脾疏肝汤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肝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表明温脾疏肝汤可使患者血脉充盈、和顺气血,实现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序。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进行治疗,可取得明显较单纯西药治疗更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对于患者的预后更有利,值得推广。
(本文校对:姜明霞 收稿日期: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