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真美还是“看上去很美”?
2019-06-01文
文
坦率地讲,经过多年发展,公路服务区确实比早年有了很大改观,但远未到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步。
几句闲言絮语,随风遍满东南;
不算文思所及,见笑各位看官。
数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盏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闲。
最近,两个电视问政节目火了,先是西安市某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在回应黑车治理问题时,被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接着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面对被曝光的“服务区环境脏乱差、商品价格高”等问题,如坐针毡。
让官员“当众出糗”显然不是节目最主要的目的,公众更希望借由这种尖锐的质询,推动问题高效解决。黑车问题由来已久,它涉及公交运力不足、线路不完善、公众出行难、市场有需求等因素,作为普通市民,对其“久治不愈”并不惊讶。然而,在全国服务区普遍提档升级、倡导“同城同价”,将“厕所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这些“上个世纪的老问题”还被拿出来“点名批评”,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作为公路从业者,节目播出后,这些让厅长如坐针毡的问题,也让我深深反思。这几年,关于服务区,我们是不是“点赞”点得太多,问题却谈得太少?
前几日去拜访一位非常敬重的师长,谈到此事,他笑着问:“你去过几次服务区?”我刚想如数家珍,把百佳示范的成绩,以及“交旅融合”背景下各家“网红服务区”的特色向他汇报。他打断我:“我指不带工作目的、单纯以司乘身份私下去,你去过几次?”我一时语塞。平心而论,屈指可数。
想起去年写过一篇《品牌大省的小服务区》,当时,一群参加调研的同志临时在行程计划外的服务区小憩,发现设施陈旧、卫生间水龙头没水、广场无垃圾箱等问题。师长说:“我自驾比较多,各省服务区跑了无数,负责任地告诉你,全国各地这样的服务区不在少数,甚至可能是多数。”
我认真回忆了一下,前年自驾去某省,服务区卫生间正在改造,临时厕所在广场后一个围挡里,门口的污水积成一片小河,如厕的人们在几块破砖头铺就的“便桥”上踮起脚尖,蜻蜓点水般通过。卫生间内刺鼻气味直冲脑门,如儿时上过的旱厕一般,还要躲避轰炸机般飞来撞去的苍蝇……
多年来,因工作到服务区去,很少有临时起意的情形,所以一直看到的,要么是典型标杆、“拿得出手”的;要么是经过事先周密安排,呈现出人家想呈现的模样,却未必是真实的样子。
坦率地讲,经过多年发展,公路服务区确实比早年有了很大改观,但远未到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步。在上次全国质量等级评定中,不少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服务水平“冰火两重天”,好的真好,差的真差,甚至有400多对服务区、停车区因“不自信”根本没敢参评。有些省份把那些“明星”当名片打出去,那些做得差的就“当丑闺女关在屋里”。“里外两张皮”现象也很普遍,参观检查时,卫生条件、文明服务、设施设备都无可挑剔,平日里却像“卸了妆、变了个人”。试想,这些优秀、示范、达标服务区尚且如此,那些不达标的又将如何?
此次山东问政,反映出的显然不是一个省份的问题,而是普遍性的行业问题。除了山东的厅长,其他省份的服务区管理者是不是都该扪心自问,自家服务区整体状况究竟如何,对照“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标准”,到底及不及格?如果也被请到镜头前问政,能否侃侃而谈,问心无愧?
成绩应该肯定,那些花团锦簇的,自当鼓励和褒扬,但那些寒锅冷灶的,也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比起那些高大上的“网红服务区”,相信公众更关心上次评定中那些“不达标服务区”,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回去整改,这么长时间过去,效果如何,达标了吗?
毕竟,名为“服务区”,干的也都是服务工作,却一再因为服务问题被狠狠吐槽,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