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舆情爆点都在哪?

2019-06-01

中国公路 2019年6期
关键词:省界收费公路收费站

移动支付和ETC“争地盘”?

舆情焦点:

自实现全国联网收费以来,ETC的普及速度进一步加快,也实现了收费公路增值税电子发票的开具功能,积累了7800多万用户。几乎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也迅猛发展,并全面进入高速公路收费领域。今年初,交通运输部在将“移动支付全覆盖”作为2019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时,也不忘提出加快ETC推广应用。虽然行业专家通过多种渠道辨析过二者关系,但关于ETC和移动支付的争议从未停止,“无感支付”“车牌付”等新概念也不断掀起新的讨论议题。

评析:

在业内人士看来,ETC与移动支付同为电子支付手段,更多的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目前也主要是挤占现金支付的份额,尚未形成全面对立竞争的关系。其实,公众只关心出行是否方便快捷,ETC也好,移动支付也好,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才会更容易获得司乘青睐。

通行费降不降、免不免?

舆情焦点:

不论是两会的建议、提案还是各大新闻网站下的评论,抑或是各种网络论坛,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呼吁收费公路降费甚至免费的声音,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绿色通道优惠及各地出台的分时段差异化收费等诸多减免优惠政策也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大部分收费公路仍然维持着开通时的收费标准,行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收费公路偿债压力和越来越高的新建成本和养护资金负担。

外有压力,内有困境,二者持续摩擦出舆论火花,对减免范围的讨论从未停止,消防车、救护车、救灾车辆、农产品运输车等特定车辆是否应该免费通行也频频成为公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评析:

中央多次作出“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的部署,由此可见,降低公众出行成本和企业物流成本是大势所趋。相关运营管理单位既要把握住降低出行、物流成本的大方向,做好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也应当打好持续发展的“小算盘”,通过价格杠杆等市场手段调节、分配路段车流量,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做好相关信息的公示、公开,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争取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由政府或者相关获益方对政策减免费用进行补贴。在出现特殊车辆通行费减免舆情事件时,行业也应该迅速查明情况,公开关键信息,不卑不亢地进行回应。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舆情焦点:

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此后,关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新消息一次次引发讨论,其中既有社会公众对省界畅通的期待,又有高速公路行业在法律、体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还夹杂着“取消收费站”“取消收费”等杂音及收费人员对前途的担忧。

评析: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将重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体制,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全国两会确定,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关于取消省界收费站的讨论必将更为热烈。如何满足公众期待、提升高速公路运行水平,让社会感受到变化、看得见付出、少一点误解?这是高速公路行业塑造形象的又一机会,也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发生道路事故,主要责任在谁?

舆情焦点:

每次发生死伤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时,总会有人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将矛头对准道路建设和运营方,将主要责任归咎于道路设计不合理、安全整改不到位等。即使事故调查报告已经指明主要责任为疲劳驾驶、超限超载等人为问题,仍然有自媒体罔顾事实,将“脏水”泼给公路方面,陕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如此,兰海高速“1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如此,这让行业人员时常感到无奈。

评析:

重大道路事故面前,公路行业当及时谨慎发声。俗话说,谣言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在负面舆情出现苗头时,涉事单位一定要有所警觉,及时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厘清各方责任,既不能隐瞒真相,也不可闷声“背锅”。行业内也应该互相声援,并借助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窗口服务那些事

舆情焦点:

一直以来,收费窗口作为高速公路与司乘人员的第一触点,服务各种各样的司乘,因而容易被卷入舆情风暴的中心。无论是“机械舞”般的服务手势,还是被辱骂、泼水、殴打,或是打逃、稽查以及协助治超、公安部门开展拦截行动,收费窗口的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不同路段上演。由于收费站处于系统末端,对特殊情况的处理需层层向上反映,对舆情的基本判断和引导能力相对缺乏,在舆情事件特别是负面舆情事件中,难免表现得畏首畏尾,甚至有时要“打落门牙和血吞”。

评析:

收费窗口舆情事件频发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社会公众对公路行业不够了解,对收费政策还不完全理解,收缴矛盾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公路交通的服务对象基数大,对发生在收费场景中的事件易产生共情,引发传播、热议;此外,由于公路行业有严格的工作要求,一线人员并不具备太多灵活处理特情的权限,收费现场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快速处理复杂特情的机制。

总体来说,在窗口舆情事件中,要以充分尊重司乘、满足其合理诉求为前提,保持克制,有礼有节,积极沟通;与此同时,管理单位也应注重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收费现场的正常秩序和行业尊严,并从体制、机制入手,保障一线职工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

明星工程

舆情焦点:

公路建设领域不乏自带流量的“明星工程”,为行业吸粉无数。所谓明星工程,或是景色绝美,如穿越沙漠无人区的京新高速;或是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及探索,如济南的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或是智能化程度较高、有显著理念创新,如限制时速有望突破120公里、被网友称为“超级高速”的杭绍甬高速公路;或是规模宏大、综合技术先进,如港珠澳跨海工程……

令人遗憾的是,公路行业也会有一些反面教材广为人知,这类工程不因路(桥、隧)质量优异、工艺前沿出名,却因“工程质量差”“豆腐渣工程”等原因引来恶评如潮。这样的工程一旦被曝光,一定会被媒体聚焦,被公众关注,成为行业的负面典型。

评析:

我们衷心希望优质的明星工程能多一些,再多一些。但要警惕的是,绝对不能为了政绩、名声而硬造“明星工程”,毕竟要先有“里子”,才能有“面子”。当然,对于那些证据确凿的“豆腐渣工程”,就该进行无情的曝光和批判,让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严惩。

法律法规咋调整?

舆情焦点:

一直以来,公路行业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例如出台于2004年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已施行近15年,虽然多次就其修订征求意见,但仍然迟迟未能出台;又例如2018年底《农村公路条例》才完成起草并公开征求意见。公路交通是覆盖面最广、与公众日常生活关系最紧密的交通方式,社会和行业都急切期待新增及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能填补当前空白。

评析:

公路行业的法律法规牵涉多方利益,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修订旧有法律法规的难度非常大。行业人员一方面要吃透现有法律法规,尽可能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关注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面向司乘的普法和沟通工作。

不速之客,应该拿你怎么办?

舆情焦点:

行人上高速后发生事故,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能否免责?道路遗撒物引发的交通事故,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该不该担责?诸如此类“不速之客”“无主之物”引发的纠纷,时不时就让相关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成为被告,关于案情的报道往往会引发热议,对事故责任的划分也成为行业内外的主要关注点。此外,摩托车能否在高速公路行驶也容易引发争论。

评析:

行人上高速及道路遗撒物引发事故等公路诉讼案件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和情节。针对类似案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痕迹管理,证明自身已经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尽到了规劝、巡查、清扫、修缮等义务,为自己进行免责辩护。对于摩托车能否上高速,则需要收费站根据各省的相关规定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应当交由公安、交警等部门依法处理。

编后语:

以上舆情爆点根据近年来公路行业出现的热点新闻梳理得出,难免挂一漏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舆情事件,有的引发正面报道,有的引爆负面舆情,有的带来行业机遇,有的隐含行业危机,关键在于合理的引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舆情是行业与社会的一种沟通方式,既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也无需大惊小怪、过度紧张。从舆情事件中发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回应公众诉求,才是舆情事件背后积极正面的意义。

猜你喜欢

省界收费公路收费站
江苏20个高速收费站实施“准自由流”改造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并网切换圆满成功
移动支付在收费公路中的应用
取消省界收费站MTC车道改造技术要求探讨
取消省界收费站智慧运维思考
交通运输部: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转入联调联试阶段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收费站排队模型的模拟实现
2014年我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