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的达·芬奇精神
2019-05-31刘卓军
刘卓军
再伟大的人物,没了他,世界仍然会发展,社会依然会进步。但是达·芬奇的作品,他的成就,他的精神无可否认地成为了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李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di ser Piero da Vinci)生于1452年4月15日,在经历了近70年的人生之后,于1519年5月2日离世,至今恰好有500年的光阴。
再伟大的人物,没了他,世界仍然会发展,社会依然会进步。但是达·芬奇的作品,他的成就,他的精神无可否认地成为了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讲到达·芬奇,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传世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殊不知,他还是造诣深厚的技术发明家和工程设计师。然而,由于他没有出版过任何一本科学书籍,没有公开并及时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因而他的这些相应工作对后来的科学也就没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他没能在科学史的殿堂里获得过正式的地位。但他留下的手稿和笔记,充分展示了他的研究能力和设计天赋,犹如无冕之王。例如,达·芬奇研究了骨骼的机械功能和施加在骨骼上的肌肉力量,其手稿所记录的预示着现代生物力学的发展。他观察到体液并不存在于大脑空间或心室,并利用熔化的蜡制作了脑室模型,利用水和草籽观察血流模式,构建了一个玻璃主动脉,观察血液通过主动脉瓣的循环。进而他绘制了心脏和血管系统、性器官和其他内脏,其创作出的图画和符号的意义远远超前于它们所处的时代,如果出版,无疑会对科学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达·芬奇对世界和事物有着既朴实又深刻的认识,他说: “眼睛乃心灵之窗,是人类用以充分领悟和欣赏大自然无穷杰作的重要工具。”他认为, “绘画促使画家将自己的精神转变为自然的精神。”为了实现这种转变,他甚至克服恐惧,夜晚在停尸房内,通过肢解、剥皮来具体地认识人的骨骼和器官构造。这种无我的精神或许是产生伟大成果的第一原因。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确信“没有任何知识不应用数学”,因此他特别关注数学定律,并认为数学规律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基础。他明确指出, “比例关系不仅出现在数字和测量中,而且出现在声音、重力、时间和空间中。”
达·芬奇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广泛的兴趣,在努力揭开飞行奥秘时做出过原创性的工作:他首先想到去仔细研究鸟类的骨骼和肌肉,并试图建立一个公式来描述重量和翼展的关系,他甚至让一个装着人工翅膀的人站在一杆大秤上,测量翅膀拍打时的重量变化。他注重前人的知识,但比较而言,他不僵化教条而更尊重事实。当实验结果与人们过去得到的认识准则不一致时,他会抛弃准则,例如,他用实验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如果力给一个物体一定的速度,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距离是其具有双倍速度时运动距离的一半”的准则。他的成果是丰富的,不但包含了巨大机械装置的设计更有现在看来是直升机的设想。
细思极明,在创新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当下,500多年前达·芬奇的事迹和其精神仍能给我们以激励和力量。发展需要传承,温故有助知新、出新,这将是永远不变的原理。
尊崇达·芬奇精神,目的是要从中汲取能量,关键是需要:有善于观察的眼光。用好捕捉信息和欣赏事物的工具。人人都有一副双眼,但必须用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基本工具的作用,而不是对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的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重事实、重實验而不屈服于权威和教条,这是准确认识世界的基本前提;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对任何事业来说,在前进的征途中,总有拦路虎,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克服困难绝非简单之举,首先很重要的是需要勇气,要有无所畏惧的气概;有理性思维的习惯。观察相当于捕捉信息,是认识的开始,得到认识的结论必须经过思维,要有符合逻辑的分析推断,最上乘的推断是进行融入了数学要素的理性思维;有融于自然的追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精神必须符合或者融入自然的精神。这或许是人类发展的真谛所在。
牛顿以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坦诚道出了科学传承的重大价值。今天,在回望包括达·芬奇在内的历史巨人时,我们更加体会到,为了创新发展,同样需要传承的力量,包括需要珍视达·芬奇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