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皮卡,我是什么神奇宝贝?
2019-05-31暗号
暗号
“人设崩塌”这件事,似乎也会发生在二次元角色身上,就拿最近的皮卡丘来说。先是在剧场版动画里张口说人话令全场观众暴走,后又在真人版电影里惊现毛发让人大跌眼镜。让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萌萌的皮卡丘到底经历了什么?
皮卡丘最初出现在1996年任天堂的掌机游戏《口袋妖怪红-绿》里,那时昕有的精灵都是用黑白像素拼成的,所以看不出皮卡丘是不是毛绒绒的。直到后来那部让人耳熟能详的动画《精灵宝可梦》中,一些特殊场景才会让皮卡丘出现毛发打湿、炸毛等效果。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认为皮卡丘是滑溜溜的。并且依据个人喜好,我们可能会把瓷娃娃、橡胶小黄鸭、大福、太鼓抱枕等材质在大脑皮层中以不同比例调和,模拟出关于皮卡丘只在二次元世界里说得通的手感。
也许有一天我的孙辈会惊讶地说:“爷爷、爷爷,听说你们小时候的皮卡丘是光溜溜的!”那时候我不会去多嘴反驳。至少在确定了皮卡丘的确不是一个秃子,而是很接地气的毛绒生物之后,我们可以尝试推断一下它到底更接近什么动物。
我是谁 我是啮齿目?
鼯鼠
我们似乎没有办法否认皮卡丘的形象大部分借鉴了啮齿类动物。啮齿目是一类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它们外貌上的基本特点除了体型娇小而又毛茸茸之外,还有特殊的前大后小的呆萌脑袋——由于内藏上下两对门牙,又善于在嘴里储存食物,你能见到的几乎所有啮齿动物都是腮帮和吻部鼓鼓的模样。这对门牙没有牙根,可以像自动笔芯一样终其一生不断伸长,因此也需要不断磨牙来打磨到适合的长度,需要不停地重复“啮”这个动作。
啮齿目动物娇小的身形给了它们很多生存的机会,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闺女会打洞”,它们通常在人类难以察觉的地方占据诸多生态位置。最常见的家鼠自不必说,河狸在水中筑坝,跳鼠在沙漠蹦跳,鼯鼠甚至可以在树林里滑翔。靠着这种顽强的适应能力,再加上无孔不入的繁殖力,它们和隔壁的免形目(注意兔子不是啮齿动物哦)并称哺乳动物占地盘双雄,地球上到处传扬着啮齿目动物开枝散叶的传说。
我是谁?我是松鼠?
松鼠
颊囊是松鼠口腔两侧的特殊囊状结构,我们见到松鼠时,它十有八九嘴巴里都塞得满满的,那就是颊囊正在储存食物。
在众多啮齿目动物中,皮卡丘的形象更接近哪一种?毫无疑问是松鼠了,皮卡丘蓬松的大尾巴的确参考了松鼠,它的攀援、纵跃,以及站立的姿势也与松鼠很相似,仿佛随时穿着两条超宽松的背带裤扎马步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它两侧圆圆的“腮红”,和熊本熊“酷MA萌”两腮款式相似、色号不同,皮卡丘其实是模拟了松鼠等动物的颊囊。一些啮齿类动物会有储存食物的习惯,把收集来的松子、橡子等食物先放在嘴里,带回居住地附近埋起来或者放在树洞里,以便过冬。因此它们口腔中特化出许多结构,比如在门齿和臼齿之间有隔板,相当于在口腔里打了个隔断。
我们熟知的单孔目动物可达鸭——啊不,是鸭嘴兽,也有这么一个颊囊,它们经常在河底挖掘食物后装进颊囊,上岸了再吃。但皮卡丘的“腮红”并不是为了储存食物,在设定中,它的电力都储存在这两个“腮红”里,所以它是一对“电力袋”,可以随时放出高压电来。
我是誰?我是一个黄胖子!
但是问题来了——官方数据中的皮卡丘身长40厘米,体重更是达到了6公斤,简直比竹鼠还要大。但这个显然与松鼠的体型不符,比较常见的松鼠中,欧洲红松鼠算是块头比较大的了,其身长也只有30厘米,加上尾巴20厘米,体重也才只有一斤左右,不知道“皮神”这么高的密度是不是拿来发电用的。
当然,这也说明了官方对皮卡丘的松鼠形象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黑白皮卡丘风靡掌机之后,一类可以连接视频信号到电视上的家用游戏机悄然兴起,画面可以调制成彩色。接着彩显掌机也问世了,皮卡丘终于可以告别像熊猫一样的黑白照了!官方在考虑到皮卡丘的放电能力后,毫不意外地把颜色定为了黄色。
但啮齿动物很少出现这种鲜艳的配色。究其原因,饱和度过高的体色在动物界一般属于警戒色,是用来提醒对方自己不是那么好惹的。这样的动物要么有毒,要么有其他行走江湖的杀招。这下好了,皮卡丘竖起那条一波三折的尾巴,就好像街边贴的当心触电的符号一样,谁敢轻易挑战!
皮卡丘最为人所知的“十万伏特”技能,只是一个为了取名好听的虚数,“皮神”真正能量到底有多强我们不得而知,但那贯穿空气的金黄色等离子体闪电仍然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二次元人物——能操纵十亿伏特的学园都市能力者Lv.5“超电磁炮”御坂美琴同学(还记得2018年12月号的“次元墙”栏目吗?)。这么看来火箭队(《精灵宝可梦》中的犯罪组织)只是被电到焦黑还真是人类的极限了啊。
我是谁?我是球状闪电
皮卡丘最不好惹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放出高压电。正如前文所述,皮卡丘两腮的电力袋储存很多电能,因此经常需要通过尾巴来安全地释放不需要的能量。如果不这么干,它的两颊就会放射出噼咔噼咔的电弧,严重时甚至会自己发烧、麻痹。
如果皮卡丘生气了,会把储存的电力一口气释放出来发起攻击。在现实中,的确有动物用电来攻击对手。比如电鳗,它产生的电压最高可达880福特,曾经有过马匹被电鳗电死的记录,不过至今没有人类被电死的记录。
在现实中,我们并没听说过哺乳动物放电的案例。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不能利用电能。以鸭嘴兽为代表的单孔目哺乳动物,其吻部有数量众多的电感受器,能在水中侦察到生物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电流。无独有偶,圭亚那海豚头上那些外貌可笑的秃斑里,也分布着电感受器。
但无论鸭嘴兽还是海豚,它们能利用的电能微小到人类难以察觉。相比之下,圆圆滚滚又能放射出超高压电能的皮卡丘,才称得上是横空出世的一道球状闪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