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兴旺的背后:科技拔起贫困村的穷根
2019-05-31王雯慧
文/本刊记者 王雯慧
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从“种、草、养、繁、管”关键环节进行帮扶,示范普及了系列先进适用新技术,大幅提高技术到位率,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通过一年产业技术帮扶,取得了较好扶贫效果。构建东西部合作“引智东部、先进适用、科技引领、政产学研用推” 协作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为兴旺六盘山片区肉牛产业,拔出深度贫困山区穷根,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你家养牛收入如何?”
“2018年卖了两头牛,一共卖了四万六千块钱,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2019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的一户肉牛养殖户家里,当记者询问起养牛的收入时,养殖户的脸上笑开了花。一边说起养牛的收入,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这白色的是夏洛莱,其余的是西蒙塔尔牛……2018年我家又添了两个小牛犊”
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村支书苏俊清说“以前,村民稀里糊涂养牛,不懂技术,细细一算,除去成本,几乎没有赚到钱。2018年,村民依托科技养牛每头纯收入4000元。”
马沟村的村民都是回族,2017年,全村种植玉米2500亩左右,肉牛存栏1200头左右,仅有30户制作全株玉米青贮,优质饲料少,养殖水平低,群众收入低。养牛致富对养殖户来说只是个梦想,养殖户闲聊时常说:“一年忙到头,也就是把零钱变成整钱。”
2018年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开展了“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行动,在组织区内外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发挥肉牛养殖这一六盘山贫困传统产业所具有的辐射农村面宽、带动增收显著的作用,组织宁夏农科院的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梁小军研究研牵头的创新团队,联合国家肉牛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团队,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等共同实施“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宁夏农科院梁小军团队先后五次到马沟村实地调研、考察村情。经过调研,选定马沟村为“宁夏深度贫困村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核心示范村。
2018年4月,在马沟村召开的座谈会上,梁小军开门见山地指出,马沟村的穷根子在于养殖户理念落后、牛品种差和缺草,提议项目组沿产业链布置创新示范链,尤其要在关键节点上下功夫,改善基础条件、补齐短板。
为此,项目组从“种、草、养、繁、管”关键环节进行帮扶。在设施设备上,引导马沟村养殖户购置6吨以上铡草机130台,新建30立方米以上青贮池136个,示范青贮玉米3400亩,制作全株玉米青贮2.6万吨,构建了全株玉米青贮为主、农副林副产品为辅的低成本饲草料供给体系,解决了粗饲料不足的问题;在成果示范上,突出先进成果的物化形式,补助营养舔砖20吨、预混料75吨、浓缩料15吨、犊牛代乳粉2吨、犊牛颗粒料10吨,指导开展肉母牛代育奶公犊、快速育肥等标准化技术5项,推广重大疫病免疫、母牛繁殖障碍等多发病防控技术,并补助5.8万元药品,确保了“小群体、大规模”模式下的健康养殖和效益提升;
在技术培训上,组织观摩会3期,举办专题培训20个,撰写“肉牛高效养殖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指南”(约50万字)印制2200册;编制《奶公犊饲养管理手册》印刷500册;制作青贮制作、育肥技术、早期断奶、奶公犊饲养管理标准等7项技术挂图,印制10500张。提供微信、电话等多元化的资讯服务,促进了养殖户“传统养殖”思维转变为“科学养殖”理念。项目实施中注重科技引领、多方协同扶贫,普惠性与科技引领兼顾,扶贫、扶智、扶志并举等措施,激发贫困户强烈的主观脱贫致富意愿与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成效显著。
通过肉牛科技扶贫项目帮扶,2018年,该村肉牛养殖规模增至2600头,新增养殖户50户;全村150户建档立卡户养殖规模均在5头以上;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620元, 实现了脱贫目标。项目组“引智东部、先进适用、科技引领、政产学研推”协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在马沟村初步形成了“养良种、用良法、靠科技、找专家”产业精准帮扶局面,农户科技意识明显提升,脱贫信心显著增强。
谈及下一步打算,梁小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复制推广“马沟村模式”力度 ,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面,在项目带动下打造更多的肉牛养殖专业村,为兴旺六盘山片区肉牛产业,拔出贫困山区穷根,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