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宁夏的开放特色创新之路
2019-05-31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比较匮乏,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年来宁夏视察时作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指示精神。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重要精神,宁夏自治区党委提出,走开放创新之路,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的创新联动;走特色创新之路,围绕产业转型突出技术创新。两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支持和国家高校院所、其他省市的热情帮助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科技攻关,助推产业兴农
宁夏是著名的“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非常关心,要求把特色产业的名声打出去,把酿酒葡萄、冷凉蔬菜、优质水稻、现代畜牧等品牌打出去。
宁夏坚持“围绕产业、聚焦瓶颈、加强创新、重点突破”,增强优质粮食产业科技支撑,组织实施小麦、水稻等十大育种项目,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种质资源圃、核心群及分子育种平台,全区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特色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枸杞2次、水稻7次、小麦6次、玉米5次更新换代,宁粳43号水稻品种食味评比超过日本“越光”。加大家畜品种引选和高效养殖技术攻关,奶牛核心群平均单产11.2吨,最高单产个体达17.5吨,开发了滩羊种质基因鉴定、肉牛快速育肥、疫病快速检测等技术。
枸杞产业是宁夏的地域符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宁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和银川北部平原为两翼的“一核两带十产区”产业发展格局,枸杞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宁夏建成国家级枸杞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和5个自治区级苗木繁育基地,全国90%的枸杞种植面积为宁夏枸杞种。建立了300亩国内最大的种子源圃,培育10多个优新品种(系),实现了枸杞品种2次更新换代,突破了枸杞智能采收、有机生产、绿色烘干、智能拣选等技术,创建了生态建园、水肥一体化、全程质量控制等高品质枸杞生产管理规范,一批功效明确、工艺先进的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葡萄产业研发力度,突破了葡萄脱毒与种苗快繁、安全越冬等技术,构建了优质葡萄生产技术体系,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葡萄酒分级标准。宁夏按照“创新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合作交流,整合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区内外技术力量,建立了中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中法葡萄酒学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和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品种引选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创新了栽培技术,引进了创新酿酒工艺,建立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体系,构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获批国家专利30余项,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余项,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
开展设施园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了工厂化育苗、日光温室模块化建造、超高产栽培等技术,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达到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自“十三五”以来,宁夏共组织实施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重大、重点项目20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821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129项。
强化东西合作,注重引智助农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8月,宁夏与东部省市建立了“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先后成功召开两次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目前,宁夏已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北8个省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5个国家院所、高校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关系。借助东西部合作,实施农业合作项目220项、结对共建农业园区3个,组建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浙江农科院石嘴山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进创新团队26个,吸引300余名东部人才来宁夏协同创新,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190项,小型鲜切花周年规模化快速生产、果蔬肉食冷链加工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2018年,自治区聚焦农业农村领域重大科技支撑短板,进一步加强项目、人才、团队、平台一体化设计,着力开展成体系、平台性、长远性创新合作的思路,在梳理现有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顶测设计了30个重大创新平台性科技合作任务全部落实。
一是以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宁夏草牧业研究院、宁夏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集聚了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一批国内最高水平专家,搭建了宁夏农业转型发展最急需的一批创新平台,为产业升级重大技术问题突破提供了协同创新条件。
二是以宁夏草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宁夏分中心等为代表,搭建了全产业链科技合作平台,创建了宁夏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大规模转化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科研队伍优秀科技成果,必将大幅度快速提高宁夏特色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以共建浙江农科院石嘴山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研究院、中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枸杞创新园、鲁宁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基地等为代表,开创了全新的东西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建局面,将代表发达地区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引入宁夏,必将大幅度提升宁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水平。
强化科技扶贫,致力脱贫富农
宁夏回族自治区联合科技部开展“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组织100余名区内外专家,实施了小杂粮、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5个科技扶贫项目,示范转化小杂粮渗水地膜种植、马铃薯粉垄种植、肉牛高效养殖模式等先进科技成果。
西吉县马沟村通过肉牛科技项目帮扶,肉养殖规模由2017年的1200头增至2018年的2600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62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小杂粮示范创造了杂交谷子亩产646千克的历史之最。
据悉,自2013年以来,宁夏整合670名科技扶贫指导员、1833名“三区”人才和3300名科技特派员,在全区170个深度贫困村和近100个贫困村实施了一批实用性和带动性强的科技扶贫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0多个,培育科技示范户3.6万户,培训农民30万人次,实现全区贫困村科技创业服务全覆盖,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通过不断的努力,宁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先后建成农业类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技术创新中心93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8个,全区农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8627人。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家,实现了地级市全覆盖。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下一步宁夏农业农村科技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水平。二是加强技术研究攻关,依托各类创新平台,突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支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文明进步。三是加强部区扶贫联动,推动全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服务全覆盖,加快科技成果在深度贫困区转化推广,打造科技扶贫新典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四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依托“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与东部省区和国家大院大所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引进一批人才团队,联合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创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创新合作格局。五是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抓好国家县域创新试点,启动自治区县域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加速一批最新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应用,带动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县域流动。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2018年3月,科技部和宁夏联合启动“科技支宁”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聚焦宁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发展。科技部组织18名专家,深入宁夏深度贫困区调研,以小杂粮、草畜、马铃薯、瓜菜和中药材5个特色产业为基础,联合宁夏科技厅启动了第一批5个“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项目。其中,《六盘山特困区小杂粮精准扶贫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引进“渗水地膜波浪式机穴播技术”,通过试验、消化与改进,解决了小杂粮有效降雨利用率低、栽培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建立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小杂粮水分高效利用轻简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谷子糜子大面积大幅度增产的目标,突出显示了新技术的增产作用。今后两年,宁夏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针对5个科技扶贫项目所涉及的重大技术需求,引进集成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借助国内专家力量,开展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创建科技扶贫示范村,提高贫困户种养效益,促进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