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也脱欧,败也脱欧”

2019-05-30康文

南方周末 2019-05-30
关键词:特蕾党魁保守党

为拉拢保守党“疑欧派”并赢得当时即将来临的大选,卡梅伦在2013年1月23日首次提出脱欧公投,这“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却埋下长远的“祸根”:特蕾莎·梅既是得益者也是受害者,因为她亲手养大了这只“黑天鹅”。

让特雷莎·梅颇为苦恼的是,外界宁可关心她靓丽的服饰,也不会重视她在反恐、移民领域的政绩,以致她本人都不无抱怨地说,“人民需要的可不只是一个脱欧首相”。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康文

发自英国伦敦

“铁娘子”落泪了。

“各方必须有妥协的意愿,才能在脱欧事宜上达成共识。妥协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生活取决于它。”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时许,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伦敦唐宁街10号发表辞职演说。

当讲到“担任首相是她一生的荣幸”时,特蕾莎·梅一度哽咽。最终,她含着眼泪结束了辞职演说。2019年6月7日,特蕾莎·梅将辞去保守党党魁,搬离首相官邸。

临危受命却埋下“祸根”

“我上任以来一直尊重公投结果,竭尽所能说服议员支持我的脱欧协议,可惜没能成功。”在辞职演说中,特蕾莎·梅还坦言,无法完成脱欧任务是她最大的遗憾。

成也脱欧,败也脱欧,特蕾莎·梅政治生命中的光荣与惨败都离不开“脱欧”。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最终以51.9%的微弱优势选择退出欧盟。这直接导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辞去首相和保守党党魁席位,因为他一向支持“留欧”。

对卡梅伦来说,这是一场自作自受的“政治豪赌”。为拉拢保守党“疑欧派”并赢得当时即将来临的大选,卡梅伦在2013年1月23日首次提出脱欧公投,这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却埋下长远的“祸根”。

虽然卡梅伦赢得当年的大选,却意外地在三年后的“脱欧公投”中失败。在这场以脱欧公投为赌注的选战策略中,特蕾莎·梅既是得益者也是受害者,更是自食其果——她也是“脱欧公投”政策的谋划者之一,亲手养大了“黑天鹅”。

当时,特蕾莎·梅与卡梅伦一道都属“留欧阵营”,但她更谙韬光养晦之道。公投期间,她很少公开发言和高调表态,并设法拉拢摇摆不定的“疑欧派”,以致有舆论猜测特蕾莎·梅实际上支持“Brexit”(编者注:British exit or Britain exiting from the EU的缩写,是英国社会对退出欧盟的戏谑说法)。

正是这种“不选边站”的模糊战略,让特蕾莎·梅成为保守党各派系都能接受的人物。在前两轮的党魁初选中,她都获得最多的票数,但未能过半数。不过,竞争对手安德烈娅·利德索姆的意外退选,让特蕾莎·梅自动成为保守党党魁。

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正式接替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外界发现,她的言行颇似同样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她们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都属保守党,也都是临危受命接过烂摊子。

一时,英国多数民众也期待着特蕾莎·梅像撒切尔夫人那样带领国家走出危机。

但新的首相职位已不允许特蕾莎·梅继续“韬光养晦”。最初,她果断地否决了进行第二次“脱欧公投”的可能性,并且果断地表示“脱欧就是脱欧”“没有逆转的可能”“人民已言明心声”。

特蕾莎·梅迅速改弦更张放弃“留欧阵营”,她许诺要做“一个不轻易妥协的谈判者”,誓言要为英国争取最好的脱欧结果。

与前首相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以及卡梅伦政府的自由主义风格截然不同,特蕾莎·梅主张重返保守主义传统:竭力让英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团结、外交有为的开放形象,她要塑造“一个勇敢、崭新且积极的全球化的英国”。

从“铁娘子”到“蠢女人”

“脱欧”撕裂着英国社会和政治。来自反对党、本党、公众以及欧盟等各方压力的逐渐汇流,成为压垮特蕾莎·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国的文化中,政治一向被认为是妥协的艺术。与欧盟的谈判中,特蕾莎·梅政府坚持英国的主权和司法权力没有谈判余地,并在边境、移民、司法等英国脱欧派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上毫不退让,但又在分手费、过渡期等问题上做出让步。

对于真正的政敌,特蕾莎·梅被认为过度妥协。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2月11日文章透露,在写给英国工党党魁科尔宾(Jeremy Corbyn)的一封信中,特蕾莎·梅暗示愿意与反对党合作,包括在贸易政策等问题上让步。

特蕾莎·梅伸出橄榄枝,并没有得到科尔宾的积极回应。多年来,这两人是英国议会的一对“冤家”,时常在脱欧问题上针锋相对。

2018年12月19日,英国议会下议院举行圣诞节前夕最后一次会议,特蕾莎·梅与科尔宾又吵了起来。

“蠢女人(stupid woman)”,当特蕾莎·梅在支持者的欢呼声中落座时,镜头捕捉到科尔宾嘟囔了一句话。

这一句中伤之言尽管没有通过麦克风传播出去,但现场的议员和唇语专家都十分肯定科尔宾说了句脏话。特蕾莎·梅的支持者强烈要求科尔宾为歧视女性的言论道歉。

在这场两败俱伤的风波中,特蕾莎·梅也没捞到好处:从“铁娘子”到“蠢女人”,特蕾莎·梅也被视为“能力不足”。

外界开始质疑她的执政能力。其间,特蕾莎·梅也曾打起“以柔克刚”的情感牌,她公布自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有时每天要注射五次胰岛素。

一时,她的敬业精神赢得对手的敬意。特蕾莎·梅时常睡眠不足而露出黑眼圈,这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颇为感动。不过,同情并不能取代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

经历漫长的马拉松谈判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不耐烦地放出狠话,英国必须对欧盟开出的脱欧条件“照单全收,没有权力挑三拣四”。

三年多来,英国一直在“硬脱欧”(无协议脱欧)与“软脱欧”之间反复摇摆。

当选首相后,特蕾莎·梅放弃“留欧”立场改为“软脱欧”。毕竟,政治家要超越社会情绪而精于算计。

2018年12月,英格兰央行以一组数字揭示“无协议脱欧”的危害:在脱欧后一年之内,英国经济将萎缩8%,通货膨胀率上升到6.5%,失业率会上升7.5%,房价下跌30%,商业地产房价下跌48%,英镑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双双下跌25%。

英国媒体说,这将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形更糟糕,可能使英国面临着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是,“脱欧”已经超越政策理性,成为一场政治家难以操控的全民意识形态之争。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寺地区的海德公园,是观察英国政情和民情的窗口。三年多来,几乎每逢周六都会聚集“脱欧”或“反脱欧”的人士,他们打出诸如“我热爱欧盟”“取消第50条”“我们要求人民抉择”等标语牌。

稍早前,一项反对“脱欧”网上请愿活动已征集到450万人的签名,曾导致网络一度瘫痪。按照英国法律,议会必须对超过10万人签署的请愿书进行辩论。

特蕾莎·梅内外交困、腹背受敌,不仅面临咄咄逼人的欧盟,还要应付保守党同僚与反对党的明枪暗箭,她只好继续妥协。

2019年5月21日,为争取工党支持她的最新版本“脱欧协议”,特蕾莎·梅又向工党做出十项让步,包括“二次公投”。

正是这背水一战反而招致保守党内部“疑欧派”强烈反弹,被认为向反对党“投敌”,议会关系大臣里德森愤而辞职。

时至2019年5月,特蕾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已三次被国会否决,要求她下台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特蕾莎·梅已无回天之力。

“人民需要的不只是 脱欧首相”

深陷“脱欧”乱局,“铁娘子”早已“金属疲劳”。如今,特蕾莎·梅已看破名利,她在数月前就声言下届大选前将退出政坛,要回家享受一生最大的嗜好——烹饪。

为此,她还收集了百余本食谱。这与三年前初入相府的一幕截然不同。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以新首相的身份,蹬着一双豹纹皮鞋觐见英国女王。通常,多数女政客会刻意选择简洁、低调的服饰,努力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她们的政见和执政能力上。

“这些看似疯狂的鞋子,对提升特蕾莎的人气有奇效。”奥德丽·汉娜(Audrey Hanna)是特蕾莎·梅的形象顾问。

六十多岁的特蕾莎·梅被华文媒体称为“梅姨”。她对时尚穿搭毫不避讳,甚至热衷大胆的设计、亮色的衣服,豹纹高跟鞋是特蕾莎·梅最有政治特质的配饰。

据说,特蕾莎·梅对高跟鞋的酷爱已持续二十年。2002年夏天,她第一次穿着豹纹高跟鞋参加保守党大会时,以犀利的语言批评自己的同僚,一度引发轩然大波。2004年的保守党年会上,她又热情地向记者展示鞋子的款式。

“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坏苹果,警察腐败问题很普遍很糟糕。”2014年的警察联合会上,“梅姨”尖锐地批评说。

她时尚、尖锐、个性鲜明,为沉闷的英国政治带来一丝亮色。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评价称,一双豹纹高跟鞋释放出强劲信号:“这个步入政坛的女人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且毫不畏惧会引来争议。”

既然争议不断,又何惧争议?特蕾莎·梅继续她不畏寒冷的“梅派”风格。2018年10月,伯明翰举行的保守党年会上,在一曲瑞典《跳舞女王》的伴奏中,她穿着一双豹纹鞋、踏着舞步走上讲坛。

但外界焦急地期待着,特蕾莎·梅能够像她的大胆着装一样,为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一股改革之风。她早已在三年前公布的执政纲领中声称,放弃撒切尔式的自由主义,还描绘了“真正的保守主义”前景:

当时,在苏格兰独立运动等问题上,她提出“全民英国论”,极力维护国家统一与联合;经济社会政策上,她反对撒切尔主义式的无限自由竞争,声称要以政权手腕做出调控;对外政策上,特蕾莎·梅则提出“英国主权与利益优先论”,她削减移民数量并提高准入门槛。

这尤其反映在处理脱欧问题上,特蕾莎·梅不惜以英国与欧盟经贸便利度回归WTO成员间水平,也要把移民、边境、司法等主权收到英国主权之下。

她却逐渐让民众失望了。三年后,英国民众发现梦想依然是梦想。

“然而,其推行执政理念仍跳不出西方政治制度和个人与政党私利的窠臼,难以兑现‘全民英国的口号。”在发表于《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的评论文章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认为,“梅理念”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西方政治文化中,能否将政治理念转化为政策方针,是政治家与政治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一名保守党人士曾批评特蕾莎·梅,“准确地说,她更接近一名政治学专家。”

不过,在移民、反恐等领域,特蕾莎·梅的政绩可圈可点。上台的第一年,英国就遭受四次恐怖袭击,特蕾莎·梅带领政府有效地打击了恐怖主义、降低犯罪率,尤其铁腕整顿败坏的警政风纪,这让党内外的政敌都对她敬畏三分。

让特蕾莎·梅颇为苦恼的是,外界宁可关心她靓丽的服饰,也不会重视她在反恐、移民领域的政绩,以致她本人都不无抱怨地说,“人民需要的可不只是一个脱欧首相”。

英国已开始进入“后梅时代”

“梅时代”落幕,特蕾莎·梅即将离开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她的言行穿着已不是英国舆论的焦点,新闻媒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谁是接班人的问题上。

根据英国法律规定,距2022年英国大选尚有两年多,执政的保守党党内选举的胜出者可直接出任新首相。2019年6月10日的第一周,保守党内将拉开激烈的“党魁争夺战”。

截至2019年5月29日发稿时,英国保守党已有八人表示将参选,包括现任外交大臣杰瑞米·亨特、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前“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等。报名人数仍在上升,据英国《金融时报》预测最终参加党魁角逐者可能多达15人。

参选者大多主张“硬脱欧”,约翰逊被认为是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呼声颇高。2019年5月20日,英国舆观调查公司的民调显示,39%的保守党成员支持鲍里斯·约翰逊,前“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则以13%的支持率紧随其后。

“这是非常美好的一天。”2019年5月24日,约翰逊在瑞士听闻特蕾莎·梅辞职的消息时颇为激动地说。去年7月,他因不满特蕾莎·梅的“软脱欧计划”而辞职。

“英国首相角逐已变成有意参选者之间恶语相向的表演之战。”英国《星期日邮报》5月26日文章认为,当前的保守党正是英国社会分裂的缩影。

在保守党成员中,既有主张“无协议脱欧”的强硬派,也有坚持“软脱欧”的“留欧派”,双方力量大致旗鼓相当。当然,还有少数随时可改变立场的“疑欧派”。

在英国议会、舆论场上,三派人士合纵连横、相互攻讦。但这些保守党内参选者都避免批评特蕾莎·梅,而是高度赞扬她“克己奉公”“令人尊敬”,极力表现出“不落井下石”的政治宽容与风度,这背后自然还有拉拢特蕾莎·梅及其支持者的意图。

“已经四分五裂的保守党根本无法再管理我们的国家。”工党党魁科尔宾则公开呼吁,不论是谁取代她出任首相,都应该提前举行全国大选。

反对党在等待执政的机会,一些“非主流”政党则利用“脱欧”僵局进行逆袭,试图改变百年来形成的英国两党格局。2019年5月27日凌晨,本届欧洲议会选举“英国站”的部分计票结果发布,“英国脱离欧盟党”获得压倒性胜利。

英国仍要参加本届欧洲议会选举,这是因为“脱欧”日期已从2019年3月29日延期至10月31日。来自美联社的文章预测说,凭借31%的得票率,“英国脱离欧盟党”(简称脱欧党)有望在新一届欧洲议会赢得29个议席。

“英国政坛从来没有哪个新政党,能够在成立仅6周便占据全国选举得票率榜首!”胜利的消息传来,脱欧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在社交媒体上欢呼。

2019年4月,“英国脱离欧盟党”正式成立,它提出唯一的政治纲领和政策目标就是英国尽快“脱欧”,哪怕以“硬脱欧、大损伤”方式。

本届欧洲议会选举“英国站”中崭露头角的“小党”还有英国自民党,它以“留欧”为立场赢得大约20%的选票。

“英国社会的撕裂加剧,已不允许两边下注的骑墙派。”英国选举专家约翰·柯蒂斯分析,欧洲议会“英国站”的选举可以解读为“留欧”和“脱欧”两派接近打平手,民众就“脱欧”议题立场进一步两极化。

特蕾莎·梅辞去首相职务,让英国“脱欧”充满更多变数,但欧盟不会因为英国政坛变局而做出让步。欧盟发言人近日强硬发声,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仍是2019年10月31日。

“他们必须找到解决方法。”当地时间2019年5月28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特蕾莎·梅在会议期间说,她对英国迄今无法脱离欧盟而感到非常遗憾,但问题将要由她的继任者来处理。

席间,她的神情看起来相当轻松。

猜你喜欢

特蕾党魁保守党
梅姨的少女心
凌波微步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卡梅伦 成功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