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容电流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
2019-05-30姚明书许晓峰王亮鞠振河杨凌志
姚明书 许晓峰 王亮 鞠振河 杨凌志
摘 要:消弧线圈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取决于系统电容电流测试的准确性。为避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保证试验效率与安全性,本文采用间接方法对66kV系统电容电流进行准确测量,对电容电流间接测试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为选取电容电流最优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66kV系统;消弧线圈;电容电流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1.147
0 引言
东北地区的66kV系统由于系统电压更高,整體电容电流水平理论上也高于其他地区的35kV系统。出于城市化建设的考虑,电缆线路的占有率逐年上升,现有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存在着集中式补偿容量不足、分散式补偿运行和管理方式复杂、消弧装置自动调谐不到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辽宁省内大多数66kV系统仍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1]。
目前常用的电容电流测试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直接法,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金属性接地法、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单相金属性接地法,此类方法的优点在于试验条件与系统真实单相接地故障相同,测试结果准确性较高,然而该方法在系统中人为制造单相接地故障,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隐患,且试验直接在66kV高压侧进行,试验过程复杂繁琐,存在安全隐患;第二类为间接法,包括中性点外加电容法、中性点异频信号注入法、PT开口三角信号注入法、中性点位移电压法等,间接法的优点是测试操作简单、安全,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2]。为避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保证试验效率与安全性,希望采用某种间接方法对66kV系统电容电流进行准确测量,然而,各类电容电流间接测试方法的准确程度尚有待研究,因此,本项目对电容电流间接测试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为选取电容电流最优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1 中性点外加电容法有效性及适用性分析
中性点外加电容法测量系统电容电流,是在系统无补偿的情况下,在变压器中性点与地之间接入适当的电容,并测量中性点的对地电压,然后用计算的方法间接得到系统的电容电流[3]。在每个电容下测量一次中性点的对地电压(位移电压),根据系统的不对称电压和测得的各个位移电压,计算系统的电容电流,然后取这些电流的平均值作为该系统的电容电流。中性点外加电容法的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
当C0=0时,中性点电压即为不对称电压,即:
两式相比可得:
则系统电容电流为:
2 中性点位移电压法有效性及适用性分析
用中性点位移电压法测量系统的电容电流,其试验方法及试验接线与调谐试验完全相同,通过改变被测消弧线圈(系统中其余消弧线圈退出运行)的分接头位置来改变中性点位移电压,并对其进行测量,然后用计算的方法得到系统的电容电流,其计算原理电路如图2所示。
将该式分子分母同乘可得:
由于趋近于零且,因而忽略的影响,取,则有:
可得,从而可得电容电流计算式如下:
依次测量消弧线圈在不同分接头时的U0L1、U0L2、U0L3……,以相邻两分接头的U0L和IL计算出IC1、IC2、IC3……,并取平均值即为所测系统的电容电流[4]。
3 投消弧线圈的金属性接地法有效性及适用性分析
投入消弧线圈(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人工单相金属接地的电压、电流相量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与系统电容电流反相,因而故障点残流为感性电流与电容电流的代数和,通过测量消弧线圈感流与故障点残流即可得到系统电容电流。
4 不投消弧线圈的金属性接地法有效性及适用性分析
单相金属性接地时的电压、电流相量关系如图4所示,由于消弧线圈已退出运行,系统内不存在第二个接地点与故障点构成回路,因而测得的故障点电流即为系统电容电流。
5 结论
本文基于科研项目,对4种测试电容电流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并针对理论及数据验证了中性点外加电容法,中性点位移电压法, 投消弧线圈的金属性接地法,不投消弧线圈的金属性接地法4中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和实际适用性,为现场实际测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博,陈国龙,宁宁,王长春,吴卓航.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17,38(08):21-23.
[2]艾晓宇.电容电流智能测试仪的研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测试专业委员会.02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测试专业委员会,2002:3.
[3]赵建文.低压消弧电网的分析及其绝缘参数测量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
[4]肖思昌.基于模糊算法的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
本论文基于66kV系统电弧自熄特性研究(2018210101002827)
作者简介:姚明书(1995-),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