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5-30刘家标
刘家标
[摘要]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的各项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许多单位仍不被重视,存在着内控意识差、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效益,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文章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对策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0153
行政事业单位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是以全体纳税人的钱为资源开展活动的,其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各种需要,并有责任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向前发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经建立起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自己的社会职能,首要的任务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而财务内控制度是各种内控制度的基础性制度,具有引领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其他相关制度有效执行的基础。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预算、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手段;财务内控制度能合理保证单位的经济运行和活动合规合法,预防贪污受贿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2)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单位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保证。资金投资的力度和精度提高了,公共产品的质量就会提高,服务水平就会提高,产生的社会效益就会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就会提高,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3)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可靠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赖于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只有实行内部控制,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合法有序运行,其提供的信息才真实可靠。行政事业单位借助真实的财务信息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改正自己、提高自己;社会才能借助真实的信息考核单位的各项业绩。这对于建立一个诚信高效的政府是非常必要的。
(4)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保证。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都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如果管理不善,则很容易被贪污挪用;固定资产像机器设备,如果管理不善,就会造成闲置和效率低下。所以,对资产的管理必须加强控制。财务内部控制从资产管理的各环节上实现了控制,为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证。
(5)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预防舞弊和腐败的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是隐蔽的,有时是显而易见的,发现不及时就会成为腐败的温床。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加强财务分析和监督,可以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的发生。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意识较差。首先,领导层不够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比企业单位领导,财务方面压力不大,有内部控制与无内部控制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在他们心里,内控建设只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并不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其次,一般单位没有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牵头部门都是财务部门。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财务部门人手少、工作繁忙,主导内控工作是迫不得已的事,鲜少主动作为,做好内控工作仅仅是为了制度完美地挂在墙上,应付检查而已。最后,检查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强,形同虚设,对内部控制视若无睹,根本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即使检查也不是按内控的要求检查,出了问题也不是按内控的规定追究责任。总之,许多单位在制定内控制度方面费时耗力,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是每年有上级的检查提醒,内控这事再也不会有人记得。
(2)财务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许多单位设计财务内控制度并不是管理需要,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据规定,别的单位有,自己单位也得有,但从何处做起、如何做,则不甚了了。不是自己专业水平低、干不好,就是先从心里否定掉、不重视,为了完成任务,恨不得照搬照套;不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的各环节,而是一心“向别人看齐”,造成制定出来的一些制度,看起来高大上,却并不接地气。这种脱离实际的财务内控制度有些过于缜密,研究起来像迷宫,有些又过于简单,仅仅是个框架。有些单位自己不做,请专业的中介机构代做,做出一大堆的“富丽堂皇”的制度,却毫无实用价值。一些制度如定期轮岗制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小单位因为人手少,只能靠日常的检查监督加强管理,却要按大单位的要求制订财务内控制度,显得不合时宜;一些制度如收支控制制度、三重一大事件集体联签与审批制度,因制定过于简单,责任不清,有漏洞而存在隐患。
(3)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合理。财务内控各制度之间存在前后因果关系,执行时只注重某一制度而忽略与其他制度的衔接,比如在预算的编制环节,要求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先保证基本预算后再編制项目预算,在预算的支出环节,控制措施就要考虑编制环节提出的相关要求,不能只从预算支出角度来独立地考虑问题。控制审批程序不严,比如支出管理环节,有时会计还没审核领导已经批示、申购手续还没有办好采购已经进行等各种不严肃现象。控制进度随意调整,比如预算不按支出计划执行,前松后紧,该办的事没有及时办好,最后为赶进度突击花钱。财务信息没按控制要求及时上报,编制时随意调整账目数据,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基本情况。
(4)财务内控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不合理。监督机制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外部监督主要是由政府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执行,外部监督存在着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不到位,奖罚不明等现象,一些单位用全部的心思应付外部检查,玩起猫捉老鼠的把戏,累死累活,却对控制水平的提高一点用处都没有。内部监督五花八门,一些小的单位,没有专设内控监督机构,由纪检部门代理,纪检部门办事有自己一套标准尺度,重意识形态、轻实际业务,监督环节与执行环节南辕北辙;一些大的单位,虽然设有专门的内控监督,但由于专业水平低,没有独立性,执行力不强而形同虚设。
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制订计划,举办全员参加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员工对内控知识的认知能力。内控工作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工作,应强调全员参与,调动各种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风气和环境,内控制度的建设才能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中,单位负责人一定要起带头作用,把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只有领导重视了,全员的内控意识才能建立起来。
(2)理論与实际相结合,编制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编制时应考虑单位的大小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要千篇一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在充分梳理单位的各业务环节,确定风险点后,遵循内部控制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编制出反映本单位实的财务内控制度。
(3)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首先设计完整、可量化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独立性,检测、评价内控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确保所有的监督检查结果都是权威和可执行的,并提出优化建议,建立长效的内部审计评价机制。最后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规范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督的专业性,必要时引进外部中介机构参与中立客观的评价。
(4)强化财务人员准入机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内控的实施效果,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各岗位职责。同时,还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任职能力,保证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简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随着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领导要重视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全员要参与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并且单位还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北京:财政部,2012.
[2]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3]马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