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养老积极补短板
2019-05-30郭鹏
郭鹏
近日,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暨全国养老服务推进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有从事养老产业多年的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这次会议“十分特殊”,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这次会议是继今年4月初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之后,民政部再次召开有关养老工作的会议,其目的是落实全国民政会议的工作部署,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的会议。
记者了解到,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要求,大力推动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研究明确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职责定位、思路任务和重大举措。
会上除了对近几年的养老服务工作作了总结,还就新时代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一是着力优化结构,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着力完善制度,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发展。三是着力强化责任,切实履行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四是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五是着力加强管理,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北京市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这五项要做的工作,对大城市养老发展影响很大。
力补短板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养老方面有其优势,也有其难处。相对于中小城市,大城市老龄化人口的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居民对养老院等硬件设施的需求也更大,“一床难求”的现象突出。而且,大城市在土地、房租、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更高,所以要把数以万计的老年人养老问题解决好实属不易。
本次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主动作为,积极行动,试点试验,建立了养老服务制度机制;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的对象逐步从特殊困难老年人转向面对全体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内容逐步从补缺型供养服务转变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举办主体逐步从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加大投入,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养老服务质量有所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持续增强。
会议同时强调,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会议出现了“优化”和“健全”的表述,就说明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短板。
而事实上,诸如养老服务业还存在制度性障碍,尚未形成有效政策体系;养老资金保障制度不健全;亟待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亟待加强护理等人才的教育培训;亟待做好规划,推进城市和社区的适老型改造;亟待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的养老模式等问题始终是业内讨论的热点。
南京“大养老”破养老难
本次会议在南京召开,颇有深意。一方面契合会议主题即“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一方面说明南京的养老服务工作或受到广泛赞誉,颇有指向性。
截至2018年底,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6.8万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262个、养老床位5.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9.7张,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80%;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型床位占比80%。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南京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出了诸多举措。其中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就是解决部门协同之难,构建“大养老”发展格局。
“大养老”体现着大城市破解养老难的“大协作”。破解养老难题,单靠民政部门肯定力所不逮。南京在这方面的思路和办法是“组织发动、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研究和推进养老工作,专门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25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参与其中。
在业内还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想增加养老供给,必须调动社会力量。
南京是最早在国内实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的城市,如今全市已有12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此外,南京还有一支人數超过2.6万的养老志愿者队伍,社区自发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低龄照顾高龄的方式,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家政保洁、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务。
有专家表示,南京从政策层面给予养老从业者各种支持,有效缓解了养老稀缺人才的流失,激活了多元社会力量。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将持续强化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持续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
探索与创新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有的大城市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打破二元结构、强化城乡融合。有的大城市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借助市场力量整合乡村闲置资源、开展城乡养老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大城市养老的空间范围也不断得到拓展。有的大城市利用区域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等契机,探索养老服务合作向市域范围之外拓展。具体说来,就是在区域内、都市圈范围内,实现各城市之间养老服务的互认、互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方面的共建、共享。
有行业专家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及其家人对养老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从满足基本的养老保障到提供高质量服务,大城市养老事业发展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养老需求的服务格局,就成了养老事业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