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支持家庭教育?
2019-05-30罗燕
罗燕
父母要不要持证上岗?近年来,就这个问题,业界屡有争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个“老师”却不需要任何培训,也没有任何考核。
事实上,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如何养育孩子,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他们困惑、焦虑时,谁来给予帮助?尤其对一些失能家庭、特殊家庭,谁来给予家庭教育支持?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4亿多家庭,18岁以下儿童2.79亿人。随着家庭教育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这些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
“在现代社会,单纯依靠家庭内部的力量去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提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引导,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不是要干预家庭,而是给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供一个保障和支持。”
“每周一信”伴随成长
自儿子出生以来,张玉每周都习惯打开一封来信,这封信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信的内容是根据孩子周龄提供的养育指导。
儿子3岁多了,张玉已经收到100多封信。作为一名新手妈妈,她有过很多困惑,这些信帮了她很多忙。“每周看完信,心里就踏实了。”张玉说。
这个“每周一信”还会继续伴随孩子成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伴随成长专项基金秘书长陈刚表示,目前,项目已经覆盖180万个家庭。
据他介绍,这个项目于2012年开始,早期主要面向北京的流动儿童。在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家长只要把孩子的生日通过短信发到项目平台上,就能每周收到一条家庭教育指导短信。
项目反响很好,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开始面向北京0~6岁社区儿童开展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在朝阳区试点。
2014年,伴随成长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将北京的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成果推广到全国。此后,伴随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也上线了,“每周一信”的时间段向前扩展到孕期,向后扩展到18岁。
每周五发送下周的信,这是伴随成长项目平台的惯例,信的内容包括营养饮食、护理保健、身心智能、智慧家长、亲子互动等。
“家庭教育是多学科、跨領域的,包括营养、护理、遗传、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陈刚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伴随成长平台请了30多位相关领域的学者组成专家团队,负责“每周一信”内容的审核。
在家庭教育指导中,陈刚特别强调精准。“每周一信”的内容根据接收人的地域、孩子成长阶段而定。除北京外,项目已经在天津、河北、湖南等13个省市落地,每个地方的信件内容都有一些地域特色。
“孩子将来有问题,一定是你现在没有学习。”在一些给家长做的讲座上,陈刚经常这样提醒。他希望通过给家长每周一封信,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儿童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
5岁小女孩沙雨宸设计了一款小床,用遥控器控制,上铺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她希望自己睡上铺,弟弟睡下铺,“这样妈妈晚上给弟弟喂完奶,就可以把弟弟放到小床上了。”
这是今年全国妇联评选的“最美家庭”中的一户,他们一家人都爱发明,解决生活中各种小难题,全家已经有35项国家专利,沙雨宸在这种氛围下也喜欢自己动手设计。
在谈到育儿心得时,沙雨宸的妈妈侯宁说,“教导孩子的前提是自我教导,家长一定要做出表率,让孩子学习之前自己要先学习。”
自2014年开始,全国妇联推出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号召广大家庭成员以孝敬亲情和睦家庭、以明礼贤德教化子女、以诚信友善融洽邻里、以良好家风沁润社会。至2017年底,已经推选出314.5万户各级“最美家庭”,设立67万个“最美家庭”光荣榜。
事实上,很多“最美家庭”同时“教子有方”。通过寻找“最美家庭”,弘扬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是全国妇联的重要职责。5月15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这是《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自2010年颁布以来进行的首次修订。
这本大纲重点是指导规范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宣传媒体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指导服务行为,同时也可作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简要读本。
这次修订对每个年龄段家庭教育指导要点进行了调整。比如,在0~3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中,修订后的大纲明确,加强亲子陪伴,指导家长认识到陪伴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不用电子产品代替家长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有了孩子自然就成了父母,但我们要通过更多工作和努力,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帮助爸爸妈妈成为合格父母。”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陈晓霞表示。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全国共建有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近35.9万个,创办网上家长学校17015个,家庭教育短信微信服务平台64758个。全国229067个行政村和66910个城市社区建立了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成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多地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约80%的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借鉴。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部分家长教而不当,迫切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服务。在法律层面上,家庭教育亟待法律保障和专业支持……这是江苏省妇联与有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的结果。
这个调查推动了江苏省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今年4月,《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公布,自6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我国已经有5个省份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2016年5月,重庆通过了《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此后,贵州、山西、江西等省份的相关条例相继发布。
五省份发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条例都明确,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拒绝履行。有的地方还进一步明确了不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后果。如重庆市规定,如果家长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很多教育专家指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2016年民政部在全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重庆市妇联对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中,49%的孩子表示父母离家一年以上。
五省份在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中都特别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明确父母确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无法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要与未成年子女保持日常溝通联系,经常团聚。
各地还非常重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推进开展家校合作。如江苏省明确,教育部门可组建家长学校,培养家庭教育指导专门人才,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读本,依法实施教育督导等,多方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进一步专业化
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社会机构开始进入。大量育儿指导平台、育儿公众号涌现,还有一些家长论坛、家长课等非常活跃,也有一些企业开办各种各样的家长培训。
“鱼龙混杂。”对于当前活跃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康丽颖指出,“现在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参与最大的困惑是专业化问题。”
她认为,造成这种鱼龙混杂的状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化的研究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远远没有满足社会的需要;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管;三是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标准。
“比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认证标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的培养培训标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课程标准,还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评价标准,都没有形成。”康丽颖说。
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现在很多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学校,但康丽颖发现,很多家长学校只是挂块牌子,家长学校怎么建、课程怎么开设等都缺乏标准。很多家长学校一个学期开一两次讲座,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她提出,在社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家庭教育咨询室,解决家长具体的困惑,让家庭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事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