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归的顺风车 能否彻底为滴滴出行“止痛”?
2019-05-30廖昌海
廖昌海
关键“手术”
滴滴出行正在进行一场“手术”,一场直接和滴滴出行司机利益相关的“手术”。今年7月,合作商们突然接到了滴滴出行的一纸文件,要求自9月开始,各地滴滴出行的租赁公司停止融资租赁,只能做经营性租赁。
融资租赁是以司机所在的平台为授信,把汽车当作金融产品卖给司机,司机每个月还“月供”,也称作以租代购,一旦司机出现“坏账”之后,由司机和其所在的公司共同兜底。而经营性租赁司机则没有压力,只要每个月缴纳所需的经租钱即可。
“经租司机们的普遍诉求是汽车最后归公司所有,他们只是给租赁公司和滴滴出行打工,应该按照员工属性缴纳五险一金。”多位租赁公司老板表示,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当时招司机时所承诺的月入10 000元,现在已经难以达到,这导致经租司机们的预期落空。而随着曹操出行和T3出行等主机厂的进入,网约车司机们的可选项显然变多了。
据曹操出行官方人士介绍,曹操出行司机的收入由底薪、奖励、社会保险和提成构成,“曹操出行在司机端不抽成,每单乘客所支付的打车费用就是曹操出行司机这单的收入。”
“曹操出行不从司机身上赚钱,主要是希望通过他们稳定的服务,来做乘客生态,满足乘客们其他的需求,比如企业和政府用车。目前曹操有6 500家合作企业,通过企业支付结算每一位员工出行,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一个。”曹操出行相关人士表示,网约车板块做到不亏,就是最大的盈利。
“因为主机厂有汽车,无需增加购车支出,对他们而言,最重的成本在运营。”另一位主机厂的高层表示。只做信息撮合而不造车的滴滴出行正在遭受主机厂们的降维打击。滴滴出行的压力不仅来自主机厂们,聚合平台的高德地图、同样拥有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以及城际市场上的各路玩家,都在刺痛着滴滴出行的神经,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内忧外患,这是滴滴出行的关键时刻。
不得不打的“镇痛剂”
滴滴出行需要一个产品来做“镇痛剂”,无疑,顺风车是一个很好的标的。
在滴滴出行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出行“ALL IN”安全,这给了竞争对手抢食的空间:不仅地图服务商高德地图成为网约车新贵,订单量持续走高,美团打车卷土重来,“北汽、广汽”等主机厂的网约车平台也相继推出。特别在顺风车领域,高德地圖于今年6月在武汉、广东上线顺风车,曹操出行也于今年9月开始试运营顺风车,已经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在内的20个城市。而哈罗出行则在今年春节期间上线了顺风车。
“顺风车产品应该回归出行本身,应该减少抽成甚至不抽成,成为公益平台。”此前,一位接近滴滴出行的知情人士透露,顺风车与快车活跃车主的重合度保持在8%。
快车订单主要还是给用户提供市内出行的解决方案,这就决定了其无法覆盖长途的跨城出行场景,也无法获得这部分增量用户。更为关键的是,因为顺风车的缺失,滴滴出行无法通过这个“点”去完善出行的“面”,从而给其他玩家创造了机会,让自己陷入了困局。对于高德地图、曹操出行、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而言,更渴望通过顺风车实现单点突破,而对于滴滴出行这样完整的出行“面”而言,顺风车更大的价值在于不能缺失的防御性,进而防止被单点突破。
滴滴出行顺风车这支“绩优股”下架后,滴滴出行的估值一路走低,滴滴出行的D轮投资人也开始抛售滴滴出行的原始股份。依据今年优步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其持有的15.4%滴滴出行股权在2018年年底时价值79.5亿美元,按此推算,滴滴出行估值为516亿美元。而去年8月前,滴滴出行的估值高达750亿美元。此前,这些投资人都曾希望滴滴出行能在2018年安全着落。
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尽管顺风车不是营运性质的网约车,不能抽成,但这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为其规定了车主的接单数量,不需要通过补贴去提升数据。按照规定抽取一定的信息服务费,本身也能产生可观的收入。
滴滴出行顺风车净利润曾占据了滴滴出行净利润的9成之多,且每年环比50%的增长,承担了滴滴出行的主利润来源。
“顺风车到底做还是不做,这件事情我们内部讨论了很久,坦率说,不管采取多少措施,都很难完全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最终促使我们下决定的,还是用户的需求。”此前,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公开场表示。
而今,滴滴出行顺风车终于回归了,只是不知能否带领滴滴出行走出当下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