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返场 战略“摇摆”
2019-05-30歪道道
歪道道
滴滴出行再次试探边界?
2月15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全员会的当天下午,程维(滴滴CEO)更新了“朋友圈”,转发一篇关于西游记的文章,加上评语:一路“八十一难”的经历才是求取的真“经”,不忘初心,接受挑战,承担责任。柳青(滴滴总裁)则说,“心之所向,即为西天”。但程维、柳青的鼓励以及丰厚补偿难得的温情,掩盖不住滴滴大裁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释放的消极情绪。
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意味着滴滴终于下定决心收缩战线,而此前边界扩张所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大部分也将付诸东流。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砍掉R-Lab。R-Lab在滴滴内部是一个特殊且关键的存在,负责探索滴滴边界、孵化创新产品。在美团、今日头条大打边界战争的行业背景下,R-Lab建立时原本承担了不小的重负,但现在其成了滴滴裁员的关键动刀处。在扩张和聚焦之间,程维选择了后者。
当时,据接近滴滴的人士透露,“国内的外卖业务停掉,酒旅和机票火车票等票务都不做了。”
然而仅过两月,滴滴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桔财动力科技的举动,就有些耐人寻味。为什么喊着抛弃非主业的程维,反而转脸又要做酒店旅游和票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员会大裁员的前一天,滴滴花了1亿美元投资印度连锁酒店集团OYO Hotels& Homes,OYO Hotels&Homes进入国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跻身中国前十大酒店集团。现在连同新成立的子公司再看,滴滴这笔交易或许不仅是财务投资。
2018年,R-Lab就曾被曝出探索酒店业务,意欲招聘酒旅方面的人才。随后不久,滴滴宣布与美国在线旅游巨头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5亿美元投资。如果没有后来的顺风车安全事故,滴滴在酒店旅游事业的步伐必然会进一步提速。
如此看来,滴滴虽裁撤了R-Lab,但当初R-Lab所承担的边界探索任务,或许并没有止步,而是搁置了一段时间再次启动,可这与滴滴当前聚焦安全、合规以及国际化的方向,看似又背道而驰。
一面是滴滴信誓旦旦地收缩战线、架构调整,另一面则是,公司上市压力下,对边界扩张的松口,短短时间内,这种态度的变化,透露出滴滴在战略层面的摇摆。关键是,这已经不是先例。而往前追溯,滴滴内部有一句话:一切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
管理者的分歧,滴滴的“内斗”
程维的目标,是让滴滴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所以,从垄断地位确定之后,他急于铺设各种摊子。但相比美团和今日头条,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美团的酒店旅游业务能够和携程叫板,今日头条系则跑出一个抖音短视频,而滴滴呢?这些年的投入要么出现巨亏,要么回报寥寥。
这其中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但管理者的问题不容忽视。
比如滴滴入局共享单车时,内部管理层在战略方向上存有很大分歧:一部分高管想做自己的单车品牌,另一部分高管更想对外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由此,到最后,滴滴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既投资了ofo和小藍单车,又推出自己的单车品牌,可结果一个也没抓住。管理层如此,做事的人难免上行下效。
在知乎上,一位滴滴离职的员工讲述,公司内部抢项目,通常彼此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漫长的讨论没有结果,有时A团队认为项目可行性太低,否掉了B团队的想法,然后自己另起炉灶又重新做同一个项目。
滴滴外卖也曾在管理层内部引起轩然大波,而现在酒店旅游业务上出现的前后不一,很有可能也是内部不统一导致。
程维是个激进的“战争主义者”,在滴滴图书馆入口的第一排书架上,清一色地陈列着战争史书。开会或者谈话时,程维经常引述明末战争的典故。这点和马云很像,作为从阿里巴巴出走的创业者,程维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多多少少带了些阿里巴巴“铁军”的色彩。但具体到决策和执行,滴滴的情况就与众不同了。
滴滴管理层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名投行人士把控关键职位。比如朱景士,在2017年2月,朱景士被安排负责国际业务发展、市场和公关。他曾在高盛与柳青共事3年时间,并于2014年加入滴滴。随后,他招揽了大批投行人才,比如陈熙、卓越、仇广宇和刘晓宇等人,都身居要职。这种人才结构,和柳青以及被收购的Uber中国有莫大关联。但他们和程维这种创业者多少有些理念的差别,这导致滴滴内部的战略分歧较多。
早前关于滴滴上市,程维曾表示并不着急,他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打车行业可能只有一两年的发展机会,加快国际化发展速度非常重要。但不过一年,就不断有滴滴上市的消息传来,这背后有可能是柳青等人在推动,他们更关心公司如何盈利上市,估值能否有爆发式的增长。再到后来,共享单车和滴滴外卖等业务扩张,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