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2019-05-30孙晋诺
孙晋诺
“跟四位‘名师学思辨”是我们设计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一个学习单元。本单元选择了历史上有名的四篇《六国论》(苏洵、苏轼、苏辙、李桢)作为学习材料。苏洵持外交失误论,强调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乃破灭之道;苏轼持治国不力论,六国久存缘于重土,秦之速亡皆因轻土;苏辙另有新见,认为六国战略不当,四国不能厚韩亲魏以摈秦而导致自相屠灭;李桢则从治国理念出发,认为六国与秦本质相同,皆因不爱民引天怒而灭亡。它们角度各异,新见迭出;析理深透,章法分明;语辞锐利,个性张扬。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思维的精妙,激活思维的火花,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熟练掌握四篇《六国论》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自主总结文言表达的言语规律。
(2)能辨析四篇文章的论证角度,理清论证思路,明晰论证方法,通晓逻辑结构;积累思辨性文本阅读经验。
(3)培养学生评价逻辑思维水平的能力,通过阐释、论述对文本思辨表达的认识,建构评价逻辑思辨的思维角度、路径与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4)通过写作、演讲等实践性学习活动,把文本阅读转化为用于实践的思辨能力,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2.学习内容
(1)精读四篇《六国论》,认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本的语义内涵;略读提供的辅助性资料,了解与六国相关的人物及历史背景。
(2)在理清四篇文本思路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转化成思维模型,更准确地把握思辨的过程与方法,为建构自我思维模型提供参考幫助。
(3)通过两两不同论点相碰撞的方法,发现四篇学习材料各自的论证优点与逻辑上的不足,加深对论证思路与方法的认识。
(4)在深入研读、模拟交流碰撞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每篇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并总结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思辨性表达的基本原则,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评价思辨水平的判断标准。
(5)举办演讲比赛、微型学术讲座,展示观点,交流学习成果,彼此指导,互相学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用思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与任务
1.学习情境
六国破灭,秦一统天下,改变了历史格局,千百年后仍引发人们的思索。四篇《六国论》,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看待历史事件的不同视角,篇篇华章无不彰显出人文历史之韵、逻辑思辨之美。让千年前的“名师”引导我们走向现实的思辩实践,将是一场极有乐趣的学习之旅。
学校辩论队组队训练,要求每名队员以四篇《六国论》为基本材料,以“思辨的智慧”为题,给其他队员开设一个微型学术讲座。
2.任务框架
课时:12课时
第1~3课时:初识六国
(1)编写小传
给四位作者和苏秦、张仪六人各写一百字小传。
苏氏父子三人共同谈论六国破亡这件事,其中必有因由;明代的李桢与三苏隔了五百年又来谈论六国,也有其特殊目的。因此,借助网络、图书馆资料,明晰四篇《六国论》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意。
(2)手绘七雄
绘制一幅春秋战国形势图,标清各国国都位置及灭亡时间。
(3)制作手册
制作个人学习手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疑难语句汇编。文言文阅读先解决文字障碍,要求字斟句酌,慢慢读来,能借助《古代汉语字典》等工具书自译文章。把疑难语句整理在一张纸上,贴在班级公开栏,互相解答,依据全班同学的疑难展示,整理出疑难语句汇编。
二是自我知识建构。不必按照实词、虚词以及各种活用等面面俱到的形式梳理,重要的是梳理对自己来说陌生而又颇有感触的知识。另外,要特别注意纵横联系、触类旁通,作归类性梳理。比如,“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思厥先祖父”中的“祖父”这些异义词的构成规律;“始速祸焉”“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中“速”字语境义的判断原则;依据“焉独存,虽王可也”中“焉”字语法位置理解其意思的方法,等等。总之,要以“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为目的。
第4~6课时:按图索骥
(1)诊断论证思路图
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是读懂论说类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理清论证思路,才能进一步认识其论证的逻辑关联。
图1、图2、图3是苏洵《六国论》的思路解析图,请选择出正确的一幅,并为其他两幅写出错误诊断。
正确的结构图是相对于文本来说的,符合文本的实际状况,但并不能证明其所有的判断、推论都符合逻辑。思辨性阅读的精神实质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盲从于文本。比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是一个因果判断,因为赂秦,所以力亏,因为力亏,所以失败。按照逻辑推断,论证中应该阐明因力亏而失败的事实和道理,但文中并未涉及这一论证,在逻辑上不够有力。再认真反思,这种情况还有没有,找出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2)编制论证思路图
仿照上面例子,给其他三篇《六国论》编制思路图。
先画出观点句,抽取关键词,使语言更凝练;理清基本脉络,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出各部分的逻辑关联;编制论证思路图,结构图形式不拘一格,可用思维导图、坐标图、三维图等各种方式,要求观点句明确,逻辑结构清楚,富有创意。
(3)结构图评选
依据上面的要求,在班内组织一次结构图评选,每篇文章评选出三个最佳结构图,并说明理由。
(4)以“四篇《六国论》论证思路比较”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分析报告。
四篇《六国论》论述角度、论点、论证思路及方法各不相同,体现了论述文写作的灵活性、创新性、独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论点与论证的契合关联、富有逻辑地展开论证层次的内涵与方法。
第7~8课时:穿越碰撞
六国破灭,原因复杂,众说纷纭,四位作者各选择了一个角度,自成宏论,同时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无法做到周全严密。各种观点既有冲突,也有互补,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会给我们打开更广阔的思辨之门。
假如李桢穿越时空,与宋代苏氏父子相聚,他们围绕“六国破灭”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他们会发现对方哪些逻辑上的问题,会抓住对方哪些论证中的不足,会进行一番怎样的讨论?
我们不妨作一个模拟。
李桢:苏子说六国因赂秦而力亏,可是后文未见哪个国家因力亏而灭亡啊,韩、魏、楚三国赂秦,是自愿行为,它们根本没有抵抗,您也说“不战而强弱胜负以判矣”,没战,又怎能知道是力亏所致呢?另外,齐、燕、赵三国不赂秦,当然不存在力亏的问题,按照道理,没有力亏,不需要别国援助也应有与秦一战之力,怎么可能因杀了一个李牧,整个国家就灭亡了,这是不是有点强词夺理呢?
苏洵:我所说力亏是有依据的,每年给秦送粮送币,割地让土,力量当然会受损;力量变小,在强者面前只能俯首称臣,这是自然之理,还要明论吗?先生说秦之灭六国主要是天意所为,谁见过天意是什么样子呢?装神弄鬼,怎能让人服气?事实是秦用商鞅、张仪之计,富国强兵,才远远超越于六国中的任何一个。这怎能说是天意呢?
请仿照上面的示例,从下面的六组“碰撞”中任选一个,写出“思辨模拟”,不少于三个回合。
(1)苏洵、李桢
(2)苏辙、李桢
(3)苏轼、李桢
(4)苏洵、苏轼
(5)苏洵、苏辙
(6)苏轼、苏辙
第9~10课时:思辨评估
什么样的思辨最有智慧,谁的论证最有力量,這是阅读这四篇文章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是为最终任务“思辨指导讲座”做理论准备。思辨智慧,可以针对整篇文章,也可以指某个局部,乃至小的论证环节。
(1)编制评价标准
①请完成下面评价量表的设计任务。
②小组内讨论修改,综合他人意见,最终定稿。
(2)评出思辨智慧第一名
依据制订的评价标准,再重读四篇文章,重温结构图表,评出最富有思辨智慧的作者或是某个环节。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阐释其思辨智慧的内涵。
(3)汇展学习成果
在班内做一个“思辨智慧第一名”展牌,展示学生各自的小论文,交流商讨。
第11~12课时:指导讲座
(1)撰写讲稿
根据之前学习心得,并参考相关资料,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思辨的智慧”讲稿。要求如下:
①首先阐明自己的主要观点及文稿结构。主要观点既是对四篇文章中的思辨视角、方法的提炼、提升,又加入了个人思考后的创新,要用概括性、理论性的语言表达。
②结合四篇文本的具体内容阐释,有理有据。
③语言简明扼要,符合学术报告文体特征。
(2)制作PPT
PPT要简明清晰,起到呈现讲座思路的作用,不要把大量内容复制上去,避免学术讲座变成读PPT。
(3)学术报告
①根据具体情况,最好人人都讲;或者分小组讲,推出优秀者在班内讲。
②脱稿讲述。
③讲座完成后,把全班讲稿收集装订成册。
三、学习资源
1.基本资源
苏洵《六国论》、苏轼《六国论》、苏辙《六国论》、李桢《六国论》
2.拓展资源
(1)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比如出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苏轼的《赤壁赋》、韩愈的《师说》、鲁迅的《拿来主义》等,都可作拓展阅读,以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思辨智慧”内涵的理解。
2.参阅曾枣庄著《三苏评传》的有关章节,了解三苏的生活背景、为人处世的风格及其论辩风格。
3.参阅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冯周卓、左高山主编的《批判思维与论辩》,重点阅读以下章节内容:第三章“掌握有效推理”、第四章“遵循逻辑规律”、第五章“善用归纳类比”、第六章“分析因果关系”、第八章“辩护与反驳”、第九章“论辩中的语言分析”。
四、评价建议
本学习单元12课时,大体可分为知识梳理、文本研读、思辨训练三大部分,建议依照这三部分内容开展相关的学习评价。
1.知识梳理
这部分重点评价制作“学习手册”。其中,疑难语句不仅仅是不懂的语句,其重点是“疑”“难”。“疑”,即容易让人产生疑感的语句;“难”,包含着目前不知晓且很难弄明白其含义的语句。疑惑点、困难点是评价梳理归纳水平的两个评价点。
自我知识建构,重在建构意识,即自我研究总结特征是否鲜明。“学习手册”可用下面的评价量表评价。
2.文本研读
这部分的学习重点是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刘错误结构图的诊断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对推理论证进行深度学习,主要进行两项学习任务的评价。
(1)对结构图评选学习活动的评价
(2)关于“四篇《六国论》论证思路比较”小论文的评价
小论文是“按图索骥”学习活动的总结性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四篇文本论证思维的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学习成果:对比点是否清晰且扣住了逻辑思辨这一核心内容,个人观点是否鲜明且富有独到性,逻辑结构是否清晰,观点与分析结合得是否紧密。满分30分,3分—个级差,可分四档打分。
3.思辨训练
这部分共有三个学习任务:穿越碰撞、思辨评估、指导讲座。
(1)穿越碰撞
(2)思辨评估
这一学习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一篇500字的小论文,其核心是对思辨智慧的初步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小论文:是否从思辨角度对所选思辨智慧第一名进行评价,评选理由是否客观、公正、充足,语言表达是否明白晓畅。满分20分,酌情打分。
(3)指导讲座
这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转化,是实践性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比如小班化教学)可以人人都讲,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进行。
整个学习过程共计200分,获得120分的为合格,160分以上的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