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高原中国沙棘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对海拔升高的响应

2019-05-30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Dmitrii

关键词:小枝沙棘海拔

李 玲,李 森,邓东周,涂卫国,Vladimirov Dmitrii

(1.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3.Voronezh State Universit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NO.1 University Square, Russia Voronezh 394018)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光照等亦表现出梯度性变化,植物在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功能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不同适应性策略[1].氮(N)、磷(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养分物质,N、P是植物的基本营养元素,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2],NSC是植物生长代谢的重要能量供应物质[3],其含量及分配可以反映植物整体碳获取和支出的平衡关系[4].研究植物N、P和NSC对海拔升高的响应,对于揭示其适应机制和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海拔差异大,植被气候类型多样,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具有抗寒旱、耐风沙、对土壤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治沙植物.在川西高原地区,中国沙棘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山地灌丛—高寒草甸等不同条件下分布广泛,是该区重要先锋固氮性灌木树种[5].目前对于沙棘属的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涉及种群动态、自然更新、抗旱性、遗传多样性等方面[6-10],而对川西高原中国沙棘生态适应性还鲜有研究,特别是海拔升高的响应方面.

本研究选择在米亚罗干旱河谷—山地森林和川主寺山地灌丛—高寒草甸两个区域,测定了不同海拔下中国沙棘叶、小枝及其林下土壤N、P含量,同时测定了叶和小枝可溶性总糖(total soluble sugar,TSS)和淀粉含量,以回答如下问题:(1)随着海拔升高,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含量是否呈下降趋势?(2)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含量情况有何差异?(3)在高海拔区域,中国沙棘生长是否受到养分物质供应不足的限制?本研究旨在为沙棘种质资源保护、防风固沙推广种植、区域退化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米亚罗位于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谷地区,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属冬寒夏凉的高山气候,土壤以山地棕色灰化土、山地棕色森林土和山地褐土为主.植被垂直成带明显,原生森林分布于海拔2 400~4 200 m之间,以亚高山暗针叶林为主,中国沙棘大量分布在河谷地和两岸地带,在坡边林下也有少量分布.气象条件以海拔2 760 m的米亚罗镇为例,全年降水量700~1 400 mm,年蒸发量1 000~1 900 mm,年均气温6.2℃,属于半湿润地区.

川主寺位于岷江源头松潘县北段,境内平均海拔2 980 m,属寒温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中山为主,土壤主要为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棕色灰化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植被以亚高山灌丛和高山灌丛为主;中国沙棘在河谷两岸分布较多,在离河岸较远的坡边,直至尕里台山顶上均有分布.以海拔2 980 m的川主寺镇为例,年均气温4.8℃,年降雨量693.2 mm,年蒸发量1 055.7 mm,无绝对无霜期,气候冷而干燥.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样品采集在2017年7—8月进行.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分别沿2 450~3 080 m和2 870~3 550 m中国沙棘连续分布范围,海拔每升高100 m左右布设样地采样,采样点地理位置见图1.在每个样地随机选择3株中国沙棘植株,采集植株中上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未分枝、未结果枝条,收集全部叶.同时在离茎30 cm范围内,采集0~40 cm土样.

将采集植物样品带回实验室于105℃杀青1 h,再在70℃下烘干48 h至恒重,研磨成粉并过孔径为0.25 mm的筛,测定N、P、淀粉和TSS含量,再计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含量,NSC为淀粉和TSS含量之和.另将风干土样去除杂物,混合均匀研磨过孔径为0.25 mm筛,测定土壤的N、P含量.淀粉和TSS含量采用蒽酮试剂法测定,淀粉含量通过葡萄糖含量乘以淀粉系数计算.N含量采用凯氏蒸馏法测定,P含量采用硫酸—双氧水消煮—钒钼黄比色法测定,以上测试在西南大学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测试中心完成.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对叶、小枝和土壤N、P含量进行统计,对叶、小枝和土壤N、P含量进行双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Excel软件制作N、P含量和NSC含量随海拔的变化图.利用Excel软件制作叶N、P含量与NSC含量关系图,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小枝和土壤N、P含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

不同海拔下中国沙棘叶、小枝和土壤N、P含量见图2.随海拔的升高,中国沙棘叶和小枝N、P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且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其变化趋势不同.在米亚罗,叶N在2 68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2 680~2 980 m随海拔升高而下降,2 980 m以上叶N升高;在川主寺,叶N在2 870~3 050 m间呈波动变化,3 050 m以上呈波动升高趋势.从整体上看,随海拔升高,小枝N、P与叶N、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土壤N、P变化与叶N、P变化完全不同,在米亚罗土壤N、P呈先升高后波动变化,而在川主寺土壤N、P基本呈下降趋势.

图1 采集样点地理位置图Fig.1 Geographic location of sampling plots

图2 不同海拔下叶、小枝和土壤N、P含量Fig.2 N and P contents in leaves,shootlets of H.rhamnoides L.and soils under different altitudes

2.2 叶、小枝NSC、淀粉和TSS含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

不同海拔下中国沙棘叶、小枝NSC、淀粉和TSS含量见图3.叶NSC含量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分别介于279.23~365.10、353.13~455.32 mg·g-1之间,小枝NSC含量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分别介于168.35~260.89、227.29~343.40 mg·g-1之间,表现为川主寺大于米亚罗,且叶大于小枝.随着海拔的升高,米亚罗叶与小枝NSC呈先升后降再升变化,与叶氮变化趋势较一致,叶与小枝中淀粉含量变化与NSC变化趋势较一致;川主寺NSC含量在叶和小枝中呈相反变化规律,随着海拔升高叶NSC先降后升,而小枝先升后降,叶和小枝中TSS与NSC变化趋势较一致.

图3 不同海拔下沙棘叶和小枝NSC、淀粉、TSS含量Fig.3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starch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s in leaves and shootlets of H.rhamnoides L.under different altitudes

2.3 叶、小枝和土壤N、P及NSC相关性

中国沙棘叶N含量与NSC含量关系见图4.在川主寺不同海拔下,中国沙棘叶N含量(单位重量)与NSC含量之间、叶P含量(单位重量)与NSC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米亚罗不同海拔下,中国沙棘叶N含量与NSC含量之间(R2=0.680 7,P<0.001)、叶P含量与NSC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2=0.330 5,P<0.01).

图4 叶N、P含量与NSC含量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NSC,leaf N and P contents in H.rhamnoides L.

中国沙棘叶、当年生小枝和土壤N、P含量的相关性见表1.在米亚罗和川主寺,叶N、P与小枝N、P均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N与土壤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米亚罗;P<0.05,川主寺).在米亚罗,土壤N、土壤P与叶和小枝N、P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在川主寺,土壤N、土壤P与叶N、小枝N、小枝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土壤P还与叶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表1 叶、小枝和土壤N、P相关系数1)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N and P contents in leaves and shootlets of H.rhamnoides L.and soils

3 讨论

叶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极为复杂,通常在低温、高光合能力和含氮丰富的土壤情况下植物能够积累更多的氮[11].本研究中,中国沙棘叶N在米亚罗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再升变化,在川主寺呈波动上升趋势.岷江上游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较高海拔地区凉爽而湿润,中低海拔地区温暖而干旱[12].Li et al[13]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显示,在海拔2 800 m左右中国沙棘具最大光合速率和最适生长条件,该海拔以下或受干旱和高温影响,以上或受低温影响.本研究中,在米亚罗区域2 680~2 780 m下叶和小枝不仅有较高N、P含量,还有较高的NSC和淀粉含量,暗示在该海拔下可能具有最适生长条件,以下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生长条件改善,叶和小枝养分物质含量增加,以上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下降,生长条件变劣,养分物质含量下降,且土壤养分不是影响叶N的主要因素.在川主寺和米亚罗3 000 m以上,叶N均随海拔升高而上升,可能是应对高海拔下低温胁迫的适应响应,增加的叶N可提高叶内部组织氮的投入,加强光合器官的保护[14],增加细胞内部渗透压,提高叶片的低温耐受性[15].

NS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而叶N含量通常与光合速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16],因此叶N与叶碳水化合物积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中,米亚罗叶和小枝NSC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与氮含量变化相似,均呈先升后降再升变化,叶N与叶NSC间具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然而在川主寺叶NSC与叶N无显著相关性,叶NSC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降后持续升高变化,小枝NSC含量相反表现出先升后持续下降趋势.NSC库反映了植物碳吸收(光合同化)与碳消耗(呼吸及生长)之间的平衡状态,当植物组织中NSC含量降低时表明碳的供应不足,而当NSC含量增加时表明碳过剩[17-18].本研究中川主寺海拔3 000 m以上,随着海拔升高叶NSC持续增加,一方面可能是对低温的适应响应,而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化产物从叶到小枝的转移受到了低温抑制,叶同化产物积累过量,而小枝NSC和TSS表现出下降趋势.

研究显示在低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下树木积累更多的NSC[19-20],可能是抵抗逆境的生理调节[21],也可能是碳的投资形成新的组织受限而导致的NSC积累[22].本研究中,川主寺叶和小枝NSC、TSS含量总体上高于米亚罗区域,特别是小枝TSS含量较高,这有利于其应对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也可能是不利环境下碳投资受限导致.野外调查发现,在海拔3 000 m以上,中国沙棘成年植株株高、冠幅、小枝长度等生长指标均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在高海拔下,中国沙棘仍具有较高的叶N和NSC含量,表明其光合能力和碳供应是充足的,但碳投资(即光合产物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可能受到低温限制,支持了高海拔下“温度限制假说”[23].

综上所述,川西高原中国沙棘养分物质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非线性变化,川主寺区域叶和小枝NSC含量,特别是TSS含量总体上高于米亚罗区域,可能是应对低温、干旱的适应响应;在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中国沙棘叶N和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供应是充足的,但光合产物的转运及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可能受到低温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有利于川西高原中国沙棘的生长和分布扩散,但气候变暖下其生理适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小枝沙棘海拔
白鹭和大白鹭羽毛显微结构观察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高海拔的甘南
北风的围巾
这个条件好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散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