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间歇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85例极低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分析*
2019-05-30江素丽江余明周庆女
江素丽,江余明,周庆女
(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314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RDS)是临床常见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有研究表明,RDS发病率不断上升,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和有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RDS的有效措施[2]。有创机械通气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儿损伤较大,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预后[3]。近年来无创通气技术(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越来越受人们关注[4]。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最常用的NIV模式[5]。NCPAP已广泛用于RDS治疗,但其造成的并发症,会影响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分析其对极低体质量儿RDS氧供应改善、预后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5例极低体质量RDS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正压通气方法分为两组,即NIPPV组(n=43)和NCPAP组(n=42)。纳入标准:入选患儿符合临床RDS诊断标准[7],患儿出生后6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经胸部X线片确证为Ⅱ~Ⅲ级RDS;患儿胎龄小于37周;患儿体质量小于1 500 g;患儿家属对包括进行PS治疗等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心脏病、呼吸道畸形等;患儿有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胆红素脑病等;患儿需进行血管活性、扩容药物治疗;患儿治疗前重症呼吸性酸中毒;患儿未完成全程治疗。
1.2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诊后,接受经鼻正压通气之前,给予其PS治疗,经气管插管内注入给予每例患儿2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429),然后根据分组情况,分别给予患儿对应的呼吸支持。NIPPV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使用德国Drager Babylog 8000呼吸机与鼻塞相连,对患儿进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机的初调参数为:呼气末正压5 cm H2O;吸气峰压17 cm H2O;呼吸频率45次/min;吸入氧浓度为50%。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当呼气末正压大于或等于3 cm H2O,吸气峰压小于或等于14 cm H2O,呼吸频率小于或等于20次/min,吸入氧浓度小于30%时,并且患儿血气正常,无呼吸暂停、呼吸窘迫,则可撤离呼吸机。NCPAP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使用德国Drager Babylog 8000呼吸机与鼻塞相连,对患儿进行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其呼吸机的初调参数与NIPPV组相同。当呼气末正压小于或等于3 cm H2O,吸入氧浓度小于30%时,并且患儿血气正常,无呼吸暂停、呼吸窘迫,则可撤离呼吸机。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7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45 mm Hg,经皮氧饱和度在85%~95%。如果治疗过程中,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则立刻使用气管插管,实行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辅助通气,同时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失败患儿第2次PS治疗,药物剂量为100 mg/kg。无创辅助通气失败情况有:动脉血氧分压大于70 mm Hg;NCPAP组吸入氧浓度大于30%,经皮氧饱和度小于85%;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6次以上的呼吸暂停24 h,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2次以上的复苏囊进行通气。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SNAPPE-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围产期补充Ⅱ评分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1.3观察指标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PS治疗情况比较;两组辅助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检测时间,在生后7 d使用过正压通气,并且持续用氧大于28 d,患儿胸部X线片有持续存在的致密阴影和不规则亮区时即可诊断。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性别、平均胎龄、平均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pH值、动脉血PaCO2差异较小。治疗前氧合指数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NIPPV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NCPAP组(P<0.05),见表2。
2.3两组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PS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3 d气管插管率差异较小(P>0.05)。NIPPV组7 d气管插管、再次使用PS治疗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见表3。
2.4两组辅助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情况比较 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总用氧时间差异较小(P>0.05),NIPPV组有创辅助通气、总辅助通气时间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两组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PS治疗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辅助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情况比较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极低体质量儿指的是出生体质量大于或等于1 000 g,但小于1 500 g的新生儿,其大多数患儿胎龄小于32周,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因此易发生RDS[8-9]。RDS是常见儿科危重疾病,主要是因PS分泌不足,降低泛肺泡萎陷和肺顺应性,从而出现呼吸窘迫症状[10]。有文献报道发现,治疗RDS除了需要进行气管内输注PS外,还需给予患儿对应的呼吸支持[11-12]。近年来,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新生儿RDS效果显著[13]。其中,NCPAP最先应用于RDS治疗,是无创通气技术常用模式之一,它能有效增加氧合,改善患儿肺部顺应性,但其不良反应易影响治疗效果[14-15]。有研究证明,大量RDS患儿使用NCPAP治疗后,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发挥无创呼吸支持的优势,减少并发症和气管插管带来的损伤,寻找安全、高效的无创呼吸支持则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16-17]。
NIPPV通气方式是在NCPAP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NCPAP基础上给予患儿间歇正压,从理论上来说,它比NCPAP呼吸支持作用更强[18]。有文献报道,NIPPV已经在成人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新生儿中应用发展较慢[19]。随着医疗科技发展和无创通气技术改善,NIPPV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新生儿RDS治疗[20]。临床研究证明,NIPPV用于新生儿RDS治疗效果优于NCPAP[21-22],其作用机制主要是:NIPPV间歇增加的压力被传输到下呼吸道,增加了患儿的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NIPPV间歇增加压力减少了呼吸暂停发作,它通过提高肺容量,减少患儿自主呼吸运动,提高平均气道压,进行支气管辅助扩张,保证患儿有足量的氧气和保持良好的呼吸。本研究显示,采用NIPPV治疗的患儿,其氧合指数明显高于NCPAP治疗的患儿,由此证明NIPPV治疗更利于RDS患儿改善氧合,NIPPV和NCPAP治疗后的患儿pH值、动脉血PaCO2差异较小,由此证明NIPPV不会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
有文献报道称,无创正压通气比有创机械通气更安全,但仍可能引起腹胀、气压、皮肤受损和鼻面部损伤等并发症[23]。过去有研究认为,NIPPV比NCPAP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这与早期面罩式人机连接界面有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新,发生严重并发症概率较低[24]。NIPPV是过滤通气模式,它最初是应用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撤除后、应用PS治疗后的过滤通气模式,它能降低拔管失败率[25]。本研究结果显示,NIPPV治疗RDS患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NCPAP,NIPPV治疗RDS患儿7 d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PS治疗率明显低于NCPAP,NIPPV治疗RDS患儿有创辅助通气、总辅助通气时间明显低于NCPAP,无创辅助通气、总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证明NIPPV辅助通气的参数较为稳定,能降低拔管失败率,缩短有创辅助通气、总辅助通气时间,降低再次使用PS治疗的概率,能稍微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本次研究结果可能与选择案例数较少有关,由于NIPPV的临床应用较少,还需要对NIPPV的疗效做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NIPPV与NCPAP治疗极低体质量儿RDS,NIPPV能提高氧合指数,降低7 d气管插管和再次使用PS治疗的风险,缩短有创辅助通气、总辅助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