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2019-05-30栾飞飞
栾飞飞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厦门,361003)
白血病经常会伴有很多并发症,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有着较大不良影响,因此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该使用新型的护理模式,从生理和心理上进行系统护理[1-2]。本次研究的是系统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白血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37±3.27)岁。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收治患者无精神障碍,可与之正常交流;2)需要有至少1名照护者可长期陪同患者;3)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长在6个月以上;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常规做法有:帮助患者按时用药;传达医生对患者的医嘱;给予患者健康指导[3]。并在患者出院后,经常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周4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新型系统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模式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由相关的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对患者进行疏导缓解[4]。2)加强社会支持力度: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将患者所要倾诉的告诉患者家属,让家属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在病房中开展白血病患者病友会,让患者相互交流自己最近的治疗情况,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3)出院随访: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2次,家庭随访每周1次,门诊随访每2周1次。其中应该包括常规护理和对并发症的预防。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生命质量检测,使用QLQC30评价。其中包括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对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PSQI、SAS及SDS评分进行检测。最终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抑郁情况越严重[6]。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均有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时间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及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易疲劳乏累,容易产生并发症,降低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有可能产生情绪波动[7]。长此以往,患者的病情很难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功能评分最高,这是因为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陪伴是很重要的。由PSQI、SAS及SDS评分可知,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8]。所以系统护理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应用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