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长路与美景相得益彰

2019-05-30

中国公路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公路

最近,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旅游公路因为被《人民日报》的头版点赞,刷爆了公路人的朋友圈,旅游公路成为交通领域热议的话题。

要建设具有无限吸引力的旅游公路,第一步便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公路本身打造为旅游资源。同时,在“四好农村路”日益吸睛的今天,规划和打造美丽农村路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热点。

旅游交通景观规划的“大政方针”

从制造吸引力开始

旅游公路作为旅游产品制造吸引力

在制造吸引力阶段,核心旅游产品与配套联动旅游产品,构成了旅游域(旅游域是以一个旅游集散地为中心,由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所延伸出来的资源利用的空间范围,它与这个集散地配合承担旅游区功能。)吸引力的核心与基础,却并非旅游域吸引力的全部组成。管理者与设计者应转化思维方式,将旅游交通的定位从旅游成本转化为旅游收益,用产品思维重新审视旅游交通。在时间维度上,旅游交通不再只是“旅游”之前的“抵达”过程,而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公路同样可以打造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产品,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成熟,如美国蓝岭公路、66号公路,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公路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交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如丝绸之路、蜀道、茶马古道等,打造交通旅游产品,推广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

慢游作为旅游产品制造吸引力

全域旅游提倡“快进慢游”,“慢游”这一概念的提出令旅游交通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交通不再仅仅是以快速运输为目的的交通网络,还包括了自行车、徒步、游船、低空飞行等以游赏为目的的交通网络,“慢游”游赏交通和周边景观风貌、旅游资源结合,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通过规划设计形成慢游产品,与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公路产品共同增强旅游吸引力。旅游交通要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而这些功能需要通过慢游系统补充实现。

国道319线江西萍乡湘东段

萍乡莲乡路(摄影:曹祖席)

联合核心旅游产品增加吸引力

根据城市群旅游定律,城市群旅游能增加旅游投资者和游客选择几率。该理论符合“损失厌恶心理理论”。城市群旅游让旅客在一次旅行中,付出更少的旅游综合成本,能够游览更多的城市,利用游客的损失厌恶心理,有效提升旅客旅行决策时的选择几率。通过合理的旅游交通规划,串联多个旅游域的核心旅游产品,打造联合旅游域群,同样能够增加旅客选择几率。另外,旅游交通网络发达,有助于旅游域之间的相互导流,也能提升游客“知晓—选择”的几率。

实现吸引力的大幅提升

快进网络 提高通达性

“快进”是传统旅游交通的主要价值导向,是高等级公路的主要功能。交通部门要通过合理的旅游交通规划,依托民航、高铁、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网络,提高核心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使游客能远距离快速进出目的地,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实现效率。

次级网络 旅游交通的毛细血管

快进网络是旅游交通的动脉,次级网络是旅游交通的毛细血管,快进网络连通“城际—旅游集散点—核心景区”,次级网络则连通核心景区与周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二者共同形成完整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同时,进一步提出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间的联通公路。

旅游公路规划之要点

综合性

旅游公路为旅游业服务,涉及旅馆业、餐饮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文化卫生业、自然资源、商业、农业、工业等,主要生产用于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产品。旅游公路规划应综合考虑与旅游业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使之协调发展。

依赖性

旅游公路依托于旅游业,旅游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系统是依赖于很多行业支持的系统,没有这些行业的支持,旅游系统就难以运行。旅游公路应满足旅游系统运行的需要,同时满足自身及其他产业正常运行的需要。

地域性

旅游公路规划是对一定空间范围、旅游域内的旅游游线进行规划,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系统性

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旅游公路是与旅游系统相匹配的小系统,其包括许多子系统,如运输子系统、安全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服务子系统等。旅游公路规划具有系统性,才能处理和协调好复杂的系统关系。

动态性

旅游的本质是实现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产生相应变化,从时间轴上看,旅游具有动态性,这就决定了旅游公路规划是动态规划,要适应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分步走

区域旅游路网规划

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是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规划应顺应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确定旅游交通格局,有利支撑旅游分区、空间布局及重点区域发展,明确旅游路网各区域在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方面的结构布局。

特定旅游公路规划

特定旅游公路规划具有战略和设计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与区域旅游路网规划总体战略相衔接,另一方面要能指导旅游公路的具体设计。该阶段应明确旅游公路类型,确定其设计定位、主题,形象,并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模、内容和布局要求,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提出总体要求,以指导景观方案设计。

特定旅游公路方案设计

特定旅游公路方案设计在其规划指导下完成,提出具体的路线、典型断面、服务设施、安全设施、引导设施、绿化方案,其主要作用在于将景观规划确定的景观控制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结构中。

特定旅游公路施工图设计

这一阶段的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对具体的工点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设计,提出型式、尺度、位置、色彩、材料、绿化种植、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指导土建的结构设计和景观段点的施工。

集散功能 为游客提供便利

快进旅游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如服务区、停车区,可与客运枢纽、游客中心相结合,增设旅游集散、物流、票务、旅游信息等功能,推进联程联运,提供一体化的运输集散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

设小环线 减少拥堵

高峰期旅游目的地交通拥堵问题的本质,是道路终端未形成闭环或互通网络,交通流动性差,导致道路瞬时容量不足,从而造成拥堵。核心景区外围设置小环线并结合交通管制优化交通流线能缓解这一问题,有效优化游客体验。

信息触达 提升服务

交通作为线性载体,能通过视觉重复、序列组合等手段发挥独特的宣传作用。可利用标志标牌、慢行道路彩面铺装、主题驿站等形式实现目的地引导、周边旅游网络提示、文创产品与地方特产宣传等信息触达功能,起到营销的作用。同时,还要开展交通产品与公路旅游线路推介,加强旅游交通信息服务。

留住吸引力

吸引力维持阶段在旅游能量模型中十分重要,能否减少旅游能量的消耗,维持并放大旅游吸引力水平,决定了旅游能量的循环增量大小。交通在这个阶段同样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容量共享 缓和高峰

萍乡芦武公路

旅游目的地旅游容量规划不足,使得高峰期容易出现停车难、破坏环境、干扰当地居民等情况。这些情况影响旅游体验,并将形成恶性循环。交通需要发挥优化路网,保证交通空间通畅性增加旅游域空间承载量;公路停车区与旅游区停车区共用增加旅游域设施承载量;优化道路周边环境增加旅游域生态承载量;通过有效交通流线规划与管制增加旅游域心理承载量等措施,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增加旅游域社会承载量。高速公路可与景区联合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鼓励在干线到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

全时服务 方便自驾

自驾游在旅游中比例持续增大,自驾游旅客成为旅游公路的重要乃至主要服务对象,要求公路服务区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高速公路服务区需要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服务区及驿站除了如厕、简易餐饮等常规服务外,还应增加休闲、餐饮、购物、露营、房车营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公路需要全方位、全时段地为以自驾游游客为主体的用路者提供服务。

人性设计 保驾护航

安全性原则是交通设计的首要原则。全域旅游环境下,慢游游客比例增大,这类游客除了通行需求,更有休憩、观赏、娱乐、购物、住宿等需求,其行为方式与路径更加复杂,保证其旅游期间的安全尤为重要。这需要对交通功能结构、流线组织精细化、人性化设计,如旅游高峰期交通管制方案设计;服务区与驿站的大小车分流、客货车分流、人车分流设计;临水临崖路段、视距不良路段、陡坡急弯路段特殊安保设计等。

共享设施 改善民生

慢游交通系统,穿越多个村镇级别行政区域。若在设计时,考虑交通旅游设施与沿线居民共享,整合沿线居民对休憩空间、商业空间的需求,如驿站与村民游憩园共建,驿站与村镇土特产售卖点共建等,这将有效改善沿线民生,不仅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提供了就业可能性。

给旅游公路一个定位

类型定位

根据调研分析,确定旅游公路类型(产品型旅游公路、配套型旅游公路、景观型旅游公路),进而确定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要素结构。

产品定位

产品型旅游公路需确定核心旅游资源、旅游活动项目、旅游产品性质与内容。

目标定位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布、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布,客源市场结构定位,如亲子游、老年游、探险游、自驾游、团社游等。

主题定位

根据旅游资源、产品定位及目标定位,确定旅游公路主题,通常以旅游资源特点为主要考虑因素。

元素主题是对旅游公路周边旅游资源及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应简化元素,抓住其精髓部分,展示最有表现力的部分。常见主题有风景奇观旅游路、户外休闲旅游路、历史人文旅游路。

功能主题是对旅游公路提供休闲功能的高度概括,应明确展示旅游公路的旅游休闲功能特点,常见主题有免税购物旅游路、汽车露营旅游路、商务会务旅游路、游学教育旅游路等。

美“划”乡村路

广袤而美丽的乡村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释放了这种需求和供给。但是,不可否认,在农村公路特别是赋予旅游功能的农村公路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规划设计时对公路沿线环境调研不够;设计选线时与当地实际结合不紧密;重视路内环境建设,路外廊道范围环境研究不深入;对附属设施与环境的融合关注不足等。因此,规划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致调研、注重保护,美“划”乡村路。

“划”重点之多维度守护

工程维度的守护

工程角度的保护可分为建设工程的保护和与建设工程相关的交通遗产的保护。

安全要求高是具有旅游功能的农村公路的一大特点,因此建设工程环节的保护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工程和技术措施,使农村公路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提供较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农村公路的工程安全和交通安全。

狭义的交通遗产是指在人类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沿线自然与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线性遗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劳动人民发挥聪明和智慧,为后人创造了诸如秦直道、蜀道、茶马古道等一大批闻名于世的交通遗产,这些交通遗产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传承价值,它们与旅游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给交通遗产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因此,在旅游公路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沿线交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古代交通设施与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融合共处,相得益彰,为交通遗产注入新的生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早已进入“高速”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被新建和低等级公路尤其是农村公路被改扩建。此外,一些越岭线、滨河线等原有低等级农村公路基础设施逐渐被整体或局部废弃,而这些整体或局部被废弃的公路却因当初的建设条件限制,与自然环境的契合度高,自驾游和徒步旅游的价值极高,形成新的广义上的交通遗产。新的旅游农村公路建设同样应对这类交通遗产的保护予以重视,使新建公路与老路做好衔接,局部废弃的原有公路可以开辟成农村公路的观景台、服务驿站,整段废弃的原有公路可以开发成新建旅游支线,发挥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生态维度的守护

旅游农村公路的存在及个性特点依赖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特点赋予其不同的旅游价值,从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旅游农村公路。从作用发挥和价值提升的角度看,其建设过程中,保护的重点就是所依存的环境。

应该重视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表土资源、植被、动物栖息环境等均需高度重视,最大限度给予保护,在规划设计阶段,对这些有价值的自然环境因子进行识别,确定保护的范围和方法;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沿线自然河流、湖泊、湿地的保护。加强植被砍伐、动物栖息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公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国道319线萍乡段

萍乡三山公路驿站

人文维度的守护

我国还有大量以乡土文化为典型特色的农村公路,如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农村公路等。在建设中,这些农村公路应该重视对沿线环境的保护。人文环境包括沿线的各种城堡、民居、村寨、寺庙、道观及民俗、文化等,这些人文环境对农村公路可识别性和趣味性的塑造作用极大。因此,通过对公路沿途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的发掘与展现,可以丰富旅游公路的景观类型,实现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展示的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农村公路。

“划”重点之多角度发展

完善标准规范

旅游农村公路建设过程的保护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持和保障,为实现农村公路的交通、美学、文化和游憩等复合功能要求,应充分体现“灵活、创作、协调、宽容”等理念,开展更加灵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管,传统的公路建设标准存在“统一有余、灵活不足”的问题,对于指导公路建设尤其是保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应从行业和地方等不同层面上针对旅游农村公路建设、制定、完善相应标准、指南,并在标准中突出保护的要求。各项标准要注重灵活性,在降低技术指标、技术等级上做到“宁低勿高”,设计车速上做到“宁慢勿快”,平纵指标上做到“宁曲勿直”,景观绿化上做到“宁少勿多”,实施时序上做到“宁慢勿快”等。

做好规划布局

科学、前瞻的规划,既是促进旅游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开展好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公路规划中做好对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及交通遗产等旅游资源的调研,既要使农村公路服务于乡村振兴,更要注意对敏感资源的避绕,尤其是涉及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敏感资源时,应按有关要求做好环境的影响分析和专项的景观评价工作,做到从源头上保护。

支持创新研究

旅游农村公路在建设中对资源的保护,对我国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虽然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类似经验可资借鉴,但要结合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农村公路建设与保护体系还需突破一系列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创新驱动是突破农村公路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大对制约农村公路旅游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在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湿地保护及补偿技术、公路景观乡土化技术、生态敏感地区植被保护技术、交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技术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支持,尽早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农村公路保护体系。

保护与恢复并重

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产生破坏和影响,在采取全面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生态及景观恢复的力度,遵循生态恢复与景观修复的农村公路建设思路,通过精心规划设计施工、植物筛选、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和适宜恢复技术的选择,最大限度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营造出与原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景观。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交通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繁忙的交通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公路断想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父亲的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