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养鲫鱼对罗氏沼虾种虾培育效果的影响
2019-05-30程海华郭建林顾志敏张宇飞陈雪峰徐宾朋白植标
程海华,郭建林,顾志敏,张宇飞,陈雪峰,徐宾朋,白植标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1; 2.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个体大、生长快、抗病性强、营养丰富,自1976年成功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重要的经济品种之一。“南太湖2号”是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经过4年连续大规模家系选育,于2009年获得的我国第一个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等优良性状[1]。目前,“南太湖2号”经过持续8代的家系选育,其优良性状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市场上覆盖率逐年提高。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为取得养殖收益最大化,池塘养殖模式日趋单一化和高密度化,导致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养殖风险增大。为改善这一现象,有学者进行了罗氏沼虾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混养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单一养殖品种带来的环境及病害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6]。罗氏沼虾种虾池塘培育过程对水环境要求较高,有关其培育过程混养其他养殖品种鲜有报道。笔者以3个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种虾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生产资料等数据的跟踪采集和分析,研究混养不同密度杂食性鲫鱼(Carassiusauratus)对“南太湖2号”种虾生长和养殖效果的影响,旨在为罗氏沼虾种虾池塘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与周边环境
3口种虾养殖池塘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罗氏沼虾种虾径山基地,呈长方形,面积均为0.3 hm2,深度2.0 m,底质为泥砂土,位置相连且各自配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三口池塘均配备3台0.75 kW变频叶轮式增氧机。水源pH 8.0~8.3,溶解氧>4.0 mg/L,氨氮、亚硝酸盐<0.05 mg/L,基地四周建有2 m高围墙与外界环境隔离。
1.2 种虾苗种来源
虾苗为国家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湖州)当年繁育的“南太湖2号”无特定病原(SPF)良种亲虾苗,体长0.7~0.8 cm,规格均匀、体质健壮。
1.3 清塘与肥水
4月初抽干塘水,曝晒塘底,4月下旬池塘加10 cm,用生石灰150 g/m2进行清塘;5月中旬加水50 cm,施撒复合肥4 g/m2,10 d后,水色淡则适量泼洒肥水膏,水色浓则适当注入新水。
1.4 放养
6月初,待水体pH和水温稳定后,于放苗前3 d,全塘泼洒解毒类水质改良剂。选择晴天投放虾苗,密度3.0×105尾/hm2。
养殖约30 d时,2#、3#池塘分别混养规格3~4 g/尾的鲫鱼450、900尾,1#池塘作为对照组不混养鲫鱼。鱼种放养前用有效成分为10%的聚维酮碘20 mg/L浸泡消毒15 min。
1.5 饲养管理
选用罗氏沼虾专用饲料,并根据虾规格选择相应的粒径。在每口池塘上下风口各置放一个直径80 cm的料台,便于观察虾的摄食和健康状况。放苗初期,池塘水深保持在70~80 cm,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每隔3~5 d加入少量新水,保持水质的鲜活和幼虾的健康。当表层水温达到30 ℃时,池塘水深应达到1.7~1.8 m。早、中、晚巡塘,结合天气、水质情况和虾活动状态合理确定增氧机开启时间和时长。养殖中后期,每日进行检查,确保虾摄食足够且无残饵,每隔5 d下午停食一次;定期检测水质、观察水色变化和随机抽查部分虾体征状况,如发现水色过浓,少量虾出现断须、黑鳃、体表不干净时,晴天上午按3 g/m3泼洒生石灰消毒。
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测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养殖中后期,每隔15 d测量虾生长和肥满度。
肥满度=100m/L3
式中,m为体质量(g),L为体长(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池塘中种虾的生长
9月25号起捕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经过近110 d培育,3口池塘“南太湖2号”种虾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8.36、18.95、22.6 g。生长较快,已满足种虾进温室的规格要求,其中1#和2#池塘种虾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3#池塘差异显著(P<0.05)。1#池塘虾的产量最高(931.5 kg),其次为2#池塘(898.4 kg),3#池塘最低(842.95 kg);饵料系数由依次为1#<2#<3#;3#池塘收获的种虾个体最大,肥满度最高,其次为2#池塘,1#池塘种虾的个体和饱满度最低;2#池塘收获鲫鱼24.7 kg,3#池塘收获鲫鱼43.2 kg。
2.2 各养殖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变化情况分别见图1和图2。养殖初期(约前60 d),各池塘氨氮质量浓度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前期肥水,水体中含有丰富的藻类、微生物和浮游动物,三者之间维持着良性的动态平衡,水体缓冲和自身净化能力较强;苗种阶段的投喂量、摄食量和排泄量均较少,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较低。而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量和摄食量的逐渐增加,种虾和鲫鱼的代谢物越来越多,塘底沉积增加了水体负担,养殖过程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产生量超出了水体转化利用能力,导致二者质量浓度逐渐升高。由图2可知,养殖后期2#池塘和3#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迅速升高,这可能是混养鱼类的池塘,养殖后期水体肥度较大且藻相不稳定,易导致“倒藻”,使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迅速升高,通过采取合理的解毒调水措施,约10 d后恢复正常。
表1 各养殖池塘罗氏沼虾种虾养殖效果比较
注:表中“平均体质量”数据右上标中不含有相同字母的两项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
图1 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图2 养殖过程中各池塘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变化
3 讨 论
3.1 杂食性鱼类对种虾培育的影响
本研究中,罗氏沼虾种虾塘中混养一定密度的杂食性鲫鱼会与种虾竞争饵料资源,使种虾的饲料系数偏高。然而,适宜数量的杂食性鱼有利于提高种虾的品质,一是在饵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鲫鱼摄食加剧了种虾间的饵料竞争,对种虾造成一定程度的饥饿胁迫,导致一些小个体或处于生理劣势的个体(如疾病、伤残、蜕皮)被同类相残[7];二是杂食性鱼类也会清除种虾的残饵和粪便,改善池塘水环境和底质,减少或抑制虾病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混养鱼类在水体中游动时可活化水体,同时将底部残饵、粪便带入溶解氧丰富的水层,加速其分解代谢,增加水体营养盐含量[8-9]。因此,混养一定密度的杂食性鱼类可间接降低种虾的养殖密度及改善水体的环境,促使种虾快速生长。本次试验表明,混养杂食性鱼类的池塘中种虾平均个体较大,肥满度较高。林小涛等[10]研究发现,罗氏沼虾大个体亲虾的基础代谢率、能耗率低,在培育期间,即使因投饵不足或自身生理原因造成减食或停食,其也可靠氧化体内的脂肪供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不易发生衰竭。个体大的亲虾在人工育苗生产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然而,本研究只是初步探讨了池塘混养一定密度杂食性鱼类会提高种虾品质,但同时也会导致种虾培育过程中成本增加,如何兼顾种虾培育和育苗生产过程中效益最大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3.2 混养杂食性鱼类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的饲料仅有少部分能够被养殖对象有效利用,其余的大部分以污染物的形式排放到水环境中。鲫鱼属于底层杂食性鱼类,其摄食过程会搅动底部水体流动,促使底部残饵粪便进入到溶解氧丰富的水体中并加快其氧化分解,提高水体营养盐含量。营养盐含量丰富则有利于水体溶解氧和浮游生物含量的提高,从而增加养殖对象的饵料来源,提高其养殖产量[11-12]。因此,本次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量逐渐增加,尤其是混养杂食性鱼类的2#、3#塘,水体藻相较高。然而,此时若遇天气突变,则易发生“倒藻”,引起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亚硝酸盐是虾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毒性污染物之一,一定含量的亚硝酸盐会诱导虾血细胞产生血细胞活性氧,诱导血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血细胞总数下降[13]。本次养殖过程2#、3#池塘分别发生了一次倒藻事件,约2~4 d水体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升至1.0~1.2 mg/L。但有研究发现,罗氏沼虾在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1 mg/L条件下,48 h内血细胞活性氧含量、细胞凋亡率、血细胞总数均无显著变化[5]。本次主要应对措施不是立即大量换水,而是主要通过大量繁殖微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离子铵,减少亚硝酸盐的来源,再结合换掉少量底层水(10 cm)、解毒和底质改良等工作,使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在10 d内降至0.3 mg/L以下,且稳定不易反复。当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较高时,也可延长中午增氧机开启时间,增加水体溶解氧,可以明显降低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毒性[14]。
种虾养殖密度低于商品虾养殖,水体负荷较低,因此养殖中后期调水工作不应采用商品虾养殖中“大排大换”的方式,而应定期检测常规水质指标,检查虾摄食和早晚水色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少量多次换水,更有利于种虾的健康生长。
3.3 混养杂食性鱼对日常管理的影响
混养一定密度杂食性鱼类会增加池塘单位水体生物量,水体耗氧量增大,养殖后期应重点关注水体溶解氧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缺氧事件发生。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15],因此,密度应控制在3.0×105~3.75×105尾/hm2。饲料投喂量要结合查料结果再确定,当虾个体逐渐长至能摄食颗粒饲料时,每次投喂3 h后用专业的查料设备进行查料,根据查料结果确定下次投喂量,严格杜绝每次投喂前塘底还有残饵或者由于杂食性鱼类摄食而导致饲料投喂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发生。在虾苗体长长至6~7 cm过程中,应投喂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为虾苗健康生长提供丰富营养;在之后养殖阶段,则应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含量,且每隔5 d选择下午停食一次,不仅有利于种虾肝胰脏和肠道健康,还可缓解水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