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2019-05-29孟小琴
孟小琴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已经为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体系打开了一扇门。这次课改是在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教育事业快步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深刻变革。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改;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已经为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体系打开了一扇门。这次课改是在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教育事业快步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深刻变革
一、有关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突破;
(二)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编排学习内容、知识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三)在学习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开展方面有所突破;
(四)在评价方法上有更有效的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选择一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感兴趣的、能带来一些对于美术学习有着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有效学会的知识与方法,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让他们学会快乐地学习、合作的学习、探究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二、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相比较
从当今我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的开展是一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之一。如今的美术课程标准并没有采取展现具体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一些具有有效概括性和正确导向性的核心内容标准,并细致提供指向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以及有效建议。我经过细致分析,提出以下教学活动建议:?
(一)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教室,用心观赏校园景观和所在地区的外部景色。
(二)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各类美术作品并提出评价意见。
(三)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体会造型和色彩的各类特点。
(四)带领学生通过观摩视频录像、美术画册,对中外优秀的美术造诣以及美好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五)让学生学会欣赏并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研究的浓厚兴趣。
(六)带领学生到美术教室翻阅画册、研究学生美术作品或观看学生作品展示,找出最喜爱的一类作品,并说明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后教师引导大家积极探讨,表达不同观点。
(七)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器具造型与色彩的方法,积极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各种民间玩具。
(八)引导学生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视频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谈出感受。
(九)欣赏世界级的画家描绘儿童的学习生活的美术作品,让他们深刻体会美术带来的崇高魅力,让我们的学生有效的体会这些画家的绘画灵感。
(十)指导学生在电视及电脑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以及展示动、植物的清晰图片,让学生发表观点,增强认识,提升对美术学习的灵感。
课程标准的设立既然标明是建议性的,那么就不具备该有的强制性,教材的编写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选择。只有这样,“课标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美术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大地发挥空间。
三、以美术的学习方式清晰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和综合性
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基础知识体系構建课程的思想内涵和方法论,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我国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理论知识来划分学习领域。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我国课程全面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及探索”这一较为新颖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较为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积极研究美术相关内容,创造性的研究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寻找美术的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各科学习、现实社会之间的切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
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
(一)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b.将美術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