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皇会的前世今生

2019-05-29程林盛

百科知识 2019年8期
关键词:天后宫娘娘妈祖

程林盛

“会”,原本是民间发起的自娱自乐的游乐团体。旧时,逢岁时节令、皇家庆典、庙坛祭祀、迎神赛会等节点,民间常以团体、队列的形式串演戏曲、杂技、歌舞等技艺于街头、广场,时走时停,俗称“走会”“出会”或“过会”。元明时期皇宫中称之为“耍把戏”,清代称之为“玩意儿”,民国时始称“花会”。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在历史上扮演着连接京城与南方城市交流与贸易的重要作用。妈祖信仰就是伴随南北漕运落地天津并发扬光大,后世传承并延续至今。与其密切相连的天津皇会,旧称“娘娘会”“天后圣会”。它是天津民间极为隆重的民俗活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皇会的缘起

说起天津皇会,就不得不提天津的妈祖信仰。古时的天津是南北漕运的重要码头,大量从南方运输的货物经海路到达天津码头,再经陆路运往京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了保佑运输途中平安顺遂,人们也将诞生于福建的妈祖信仰带来北方,并在天津古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为妈祖建立天后宫。自此,天后宫就成为人们奉祀海神天后娘娘的重要据点。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运粮到达时,都会向天后祈求平安。

为庆祝农历三月廿三天后娘娘的诞辰,善男信女们以隆重礼节为天后圣母举行一次抬神像出行的集会,祈求祛灾赐福,这个集会被称为“娘娘会”。民间口传这一仪式源于元明时期,但直至清康熙年间,各种仪式才趋于完备,并在康熙四年(1665)留下了最早的文字记载。

康乾盛世时期的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大都市,康熙、乾隆皇帝都曾频繁驾临津门(包括南巡过津)。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经天津时适逢娘娘会期,皇帝一时兴起,命令船只停泊在三岔河口,各会表演者经过皇帝船前竭力表演,尽显其能,获得皇帝嘉奖。其中,乡祠“跨鼓”表演甚为精彩,四名鼓手各获皇帝特赏黄缎马褂一件;鹤龄会唱得好,得赏龙旗两面,四位鹤童各得赏金项圈一个。因得皇帝宠赐,后来会名也更名为“皇会”。

丰富多彩的活动

皇会的举行是有组织、有计划并有严格规定的。早年由妈祖庙(天后宫)承办,后来由于天津地区迁入一些腰缠万贯的大盐商,遂由他们牵头并联合当铺和银钱业承办。这些商人一方面为获得荣誉显示自己的威风,一方面希望妈祖保佑平安如意、生意兴隆,他们“花钱费事在所不惜”,大肆操办皇会,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参与者和观众。

参与者以“会”的形式出现,形成若干团体。每道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有的是组织单位,有的是表演单位,有的是服务单位,有的兼组织和表演。自皇会举办以来,每次出道的会数不一,如1894年皇会有52道会,1924年皇会接驾有41道会,1936年皇会接驾有42道会、出巡散福有56道会。不过,这些“会”大多数是表演单位,即各行业的表演队。

会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净街、门幡、太狮、捷兽、中幡、跨鼓、杠箱、法鼓、鹤龄、进香、秧歌、花鼓、绣球、寸跷莲花落、宝塔、銮驾、接香、花神、接驾、华盖宝伞、大乐、高跷、献灯等40余种民间技艺。

由于每道会都是多种技艺的组合,按照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可归为以下会档:

服务协调类,这档会负责整个皇会的筹备、实施和指挥调度以及公益服务。其中,扫殿会是各会的神经中枢,只有一道,其他会要服从指挥。公益服务会有净街会、请驾会、接香会、梅汤会、护棚会、防险会等20余道。

仪仗设摆类,这档会主要负责依照敕封天后应有的制度配备相应的仪仗执事,将各种道具、灯饰、旗幡、家具、古董、字画等物品,陈列在事先搭好的大棚内供游人参观,有护驾会、銮驾会、华辇会、门幡会、太狮会、华盖宝伞会、宝鼎会、宝塔会、广照会、日罩会、灯罩会、灯亭会、鲜花会等30余道。

还愿劝善类,这档会没有特定表演,但会的规模、道具和服饰皆属上乘,旨在祈求神灵保佑、许愿还愿,有庆善堂巡风圣会等10余道。

玩艺表演类,这档会主要进行表演,包括鼓乐表演、戏曲说唱、舞艺耍技、寓意造型等演出,有杠箱會、法鼓会、秧歌会、高跷会、提炉灯会、大乐会等。

天后娘娘散福

农历三月廿三是天后娘娘诞辰日,天津民间会以香会和歌舞游行表演等活动组成班底开展“娘娘会”。会期有4天,即农历三月十六、十八、二十、廿二,不过加上准备与收尾,实际天数则要远多于4天。

三月十六为“送驾”日,由扫殿会率领各会上香,然后起驾,门幡、太狮前导,各会按规定顺序排列,后为銮驾、四位娘娘宝辇、天后华辇,出发行进时沿途表演,送至西头千福寺,由接驾会跪香迎入,升殿拈香献戏,十七日留千福寺中受西头万众香火献礼。路线为由天后宫起驾,经宫南、磨盘街,进东门,出西门、横街子、韦驮庙,进千福寺。

三月十八为“接驾”日,各会均于千福寺汇集,接驾返回天后宫,途径路线不同,但沿途表演活动无异。路线为由千福寺起驾,经双庙街、驴市口西头湾子、双街口、太平街、针市街、估衣街、毛贾夥巷、宫北大街进宫。

三月二十、廿二为“巡香散福”日,从天后宫出发,途经各通衢大路,沿途各地信众愿进香者,可待大会经过,将香烛投入接香会所抬的香锅中,以表心意。各会仍进行沿途表演,最后回天后宫,此为“天后散福”。路线为由天后宫起驾,经宫北大街、毛贾夥巷、大胡同,过金钢桥、大经路、天纬路、三马路,进市府西辕门,出东辕门,过旧金钢桥、大胡同、估衣街进北门,出东门,经袜子胡同、宫南,进宫;或由天后宫起驾,经磨盘街,进东门,出西门,由西马路至南阁,经针市街北马路、东马路、袜子胡同进宫。

三月廿三是天后娘娘寿诞正日,这天天后在宫中接受人们敬献香火,大会也在宫中进行最精彩的节目表演,活动达到最高潮。这天前来上香的香客從早到晚络绎不绝,直至夜静人散、烛灭香消,至此,年度皇会圣会告终。

皇会再现

在称作“娘娘会”的初期阶段,民间庆贺天后娘娘诞辰,规模小、花费少,举办次数频繁。但之后因皇帝赏赐,更名为“皇会”后,规模不断扩大、开支增加,外加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影响,皇会的大规模举办就改为几年或数年一次了。

天津皇会从元明走来,经清康乾盛世登上历史舞台,享誉盛名,到1936年谢幕,在天津社会生活中陆续存演了近300年,影响颇大。

半个多世纪后的1988年,天津首届民俗文化博览周在古文化街的宫前广场举行,久负盛名的天津皇会重露头角。1994年,设址天后宫的天津民俗博物馆协同广大信众,恢复纪念天后诞辰仪式及皇会花会展演等民俗活动,之后规模逐年扩大,内容不断丰富。2001年,首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举办,皇会穿越历史大幕重返天津社会生活的大舞台。2008年,“妈祖祭典(天津皇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天津天后宫与台湾北港朝天宫首次联合举办庆祝妈祖诞辰仪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祭典”仪式以一定的程式延续着这段历史荣光。整个祭典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活动、献礼仪式和天后出巡。其中,献礼仪式是祭典的核心,包括迎神礼、盥洗礼、上香礼、问讯礼、读祝礼、进献礼、祈福礼等内容。礼毕,分乘五架宝辇的天后娘娘、痘疹娘娘、送子娘娘、送生娘娘、眼光娘娘在千里眼、顺风耳两“将军”及仪仗执事的护卫下出巡散福,舞龙、舞狮、飞镲、文武高跷、法鼓等各道花会及千余民间艺人组成的皇会仪仗随行巡街表演,为民众送去祝福和快乐。

天津皇会以民间祭祀天后诞辰庆典为中心,将神祇崇拜、妈祖信仰、还愿祈福、问医求子、赛会表演、会亲访友、观光购物、社会交往、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形成新时代天津的大型庙会文化活动。它也是展现天津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民俗活动,蕴含着津门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信仰礼俗、伦理道德、民间艺术以及商品观念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天津皇会也延续着天津人对生活的追求与信仰,反映着天津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文脉。

猜你喜欢

天后宫娘娘妈祖
妈祖祭典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
娘娘寨的春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