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育工作者的“最后一公里”
2019-05-29王露宁
王露宁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进入新时代,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教育工作者,在新领域有一番新作为,用情怀书写教育之路成了青年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教师;教育工作者;最后一公里
做新时代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不单单是将理论性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更应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真正缩短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走进学生内心,是当下所有青年教师所应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直挂云帆勇担当,向时代精神看齐
每一个时代的优秀教师,其魅力都離不开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青年教师,我们固然要认清自己的时代,那我们的时代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教育怎样,我们的时代就怎样。在过去的教育中,不难发现,本该发挥独立教育功能的中小学被功利性教育所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性格各异的孩子们只能挤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寻求快乐,在通向考试的路途中渐渐失去珍贵的笑容。起初,千千万万个家庭,他们将自己聪慧的、可爱的孩子交到我们手上,那我们应该给他们怎样的教育?多年以后,我们将还给社会一个怎样的青年?我们从不敢放松警惕,因为我们的教育交出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个青年就会以怎样的姿态加入社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而作为引领新时代风向标的教师,我们需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为新时代的教育书写华丽篇章,为宁津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润物无声真善美,做有人格魅力的引路人
虽然教育仅仅是一个职业,但确实也是一份凭良心的职业。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拥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而且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将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留守儿童”现象在农村是普遍存在的。在我身边有这样一则例子:在一次品德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大部分孩子都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得: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回答,她用坚强的外壳包裹着自己,任凭我怎样与她沟通始终走不进她的心里。直到有一次,我看见她的小手都冻裂了,便拿着我的护手霜给她涂抹,她说:“老师,这个可真香啊,我妈妈以前也会给我抹。”我听了心里直泛酸,我告诉她,以后老师天天给你抹。渐渐地,我开始打开了她的心门,她从原来的沉默不语到现在能和我敞开心扉,我特别欣慰。面对这些“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的孩子,我们需要为他们建立起心灵的象牙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爱自己、爱他人。
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远?身为青年教师应该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这一瓶颈,让教育真正的走到学生心里去,让青年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这也便是新时代下青年教师今后所应努力的方向。
三、最大限度的贴近学生
“我愿意为你蹲下来,和你一起看世界。”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有多少老师愿意为自己的学生蹲下来?我想,弯下腰,一定是在寻找学生的高度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该学的内容,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感,更好地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放下权威的架子,时常自己“照照镜子”,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常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这对于过去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
四、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
首先,做一名好教师,从不抱怨开始。我们或许经常会消极地面对生活,抱怨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甚至抱怨孩子不够聪明,却从不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这样做既不能改变现状,还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其他人。怀揣一颗宽容的心,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择!
其次,及时给自己“充电”,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师的工作需要博采众长、“十八般武艺”。平日里,我们一直强调要学生多读书,头回看看我们自己,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把学习放在一个长的时间轴上去进行”,这句话不仅针对学生成长过程,同样也是针对教师的自身发展。建立好自己“知识库”并使其丰富起来,学习多种技能,多种才艺,适当的机会展示给学生,展现教师魅力。进行专业化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阅历。至少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再是采用“迂回战术”;在想赞美某种事物的时候,不再是语竭词穷;在回首自己成长经历时,不再是“囊中羞涩”“空空如也”。
突破“最后一公里”,缩短自己与优秀教师的距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从你我做起,踏踏实实做一名社会满意、自己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