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糌粑,青稞面团里的原生态

2019-05-29漠西

环球人物 2019年9期
关键词:糌粑酥油磨盘

漠西

每次过新年,藏族人家一定少不了一个民俗环节: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3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音译,也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如果你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会给你端来各类特色美食,比如香喷喷的奶茶、金黄的酥油或者奶黄的“曲拉(干酪素)”,而且一定不会少了糌粑。

作为青藏高原一部分的西藏,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西藏首府拉萨的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被称为“日光城”,加上高原的日温差甚大,人们称其为“一日能见四季”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青稞便成了西藏的主要农作物。青稞是大麦的变种,别名“裸大麦”“元麦”“米大麦”。它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而糌粑就是由青稞制成的。

美丽的布达拉宫。

收获青稞是令藏族人快乐的事。

浓香的酥油。

在节庆场合,糌粑是必不可少的食品。

糌粑的制作过程可不简单,有两道充满西藏特色的工序:炒和磨。藏族人先将青稞用水洗净,晾干水汽。然后拿出陶罐,将粗沙粒倒入罐中加热,罐底几近烧红时,将适量青稞倒入罐中。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握住罐子的双耳,使劲儿摇动。几分钟后,罐内开始冒烟并发出青稞的爆裂声。等爆裂声停止,用铁筛将沙子筛尽,西藏特有的“爆青稞”就做成了。

接下來,藏族人会将青稞拿到水磨上去磨。水磨一般安在水渠边或溪流岸边。当地人将磨盘下部固定,上部与木制水轮轴杆连接,轴杆穿过磨盘中央的孔,最下端安装水轮。

在水流的动力下,轴杆带动磨盘转动起来,青稞从进料口徐徐进入磨盘里,再出来时就是糌粑面了。

糌粑的吃法也大有讲究:首先要在碗里放些酥油(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的脂肪,冷却后即酥油),冲入茶水,再放上细细的糌粑面,然后用手将面与茶水、酥油搅拌在一起。搅拌时,藏族人一边轻轻转动手中的碗,一边用手指将面压入茶水中,等搅拌均匀、能用手捏成糌粑团时,就可以进食了。

历史上,作为游牧民族的藏族人经常更换居住地点,需要携带方便的食物,而糌粑就是极佳选择。过去,藏族人出门时一般是如此装备:怀揣一只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饿了时,便把糌粑倒入木碗,再找些酥油茶,用手捏成团就能吃了,不用生火做饭。

当然,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来说,糌粑的口感并非每个人都能习惯。但如果你想体验最正宗的西藏特色食品,糌粑是绝对不能错过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请游客亲手制作、品尝糌粑成了一项特色旅游项目,许多人觉得十分新奇有趣。

此外,糌粑的做法也在与时俱进。一些餐馆为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传统糌粑里加入适量白糖、奶渣等成分,并做成各种形状,为这种历史悠久的食品增添了更加美味的口感。不过,对于那些自驾去西藏的背包客来说,改良过的糌粑虽然更符合现代人的胃,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那种原生态的美。他们或许更愿意走进牧民的家中,喝一碗纯正的酥油茶,再捏一团地道的糌粑吃。

猜你喜欢

糌粑酥油磨盘
达娃次仁:糌粑香飘致富路
黑牦牛
磨盘草,养鸡的良药
浅谈青海称多县“卓木齐糌粑祭祀节”
藏族饮食与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糌粑和酥油茶
跟踪导练(二)5
卓木其印象
红磨盘
家门口的磨盘
送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