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的因缘·清代

2019-05-29宇野雪村编译韩天雍

艺术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御制康熙乾隆

文/宇野雪村 编译/韩天雍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清康熙 胡星聚制幽兰墨

明代灭亡。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年代,继万历之后至乾隆(1736——1795)形成独自的文化并盛极一时,如果说嘉庆(1796——1820)年代有所下降的话,那么乾嘉时代则形成一个文化兴盛的时期。继而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约百年间内乱及鸦片战争,西欧诸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制墨业几近衰亡。

1912 年,制墨业与国运同步重新振兴起来。继明代万历盛时之后,经天启、崇祯之乱呈现出衰微的迹象,当时的墨工又开始活跃于康熙。我想朱一涵、汪美中、吴叔大、吴鸿渐、程凤池、叶柏叟等墨匠,应该是活跃在顺至至雍正初年。康熙九年张仁所编撰的清内府藏本《雪堂墨品》中,就列举了以上这些墨匠。从康熙到雍正年间,曹氏的声誉也日益提升。

到了乾嘉时代,由于乾隆帝的文化政策,制墨也在清代盛极一时,尤其是乾隆御墨有着区别于明墨的优良品质,更为爱墨家所青睐。嘉庆年代以汪近圣为中心而创研出来的新型“嘉庆墨”,一跃而使乾隆墨屈居亚流。至道光年间,胡开文的后裔胡氏墨崭露头角。由于过于追求量产而质量却有所下降。

清代也有由文人监制,如著名的诗人袁随园、画家金冬心以及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制的墨最为知名。此外,还有陈曼生(鸿寿)、曹文敏(振镛)等也有相当可观的业绩。

清康熙 张英恭 呈凤阁书云石绿墨

清代的墨匠:

吴氏

吴守默(延绿斋)、吴天章(暗然室)、吴文英、吴天常、吴光、吴球、吴列武

曹氏

曹素功(芸粟斋) 曹尧千(素功的来孙) 曹德酬(素功六世孙) 曹毓东(曹功七世孙) 曹有千 曹素文 曹定远 曹饮泉

詹氏

詹达三(乾隆六年铭墨) 詹成圭(玉瑛堂、文方斋) 詹大有 詹鸣岐 詹文魁 詹文寰 詹西园 詹子云 詹子虔 詹衡襄 詹威宇 詹公五 詹方寰 詹文宪 詹益三 詹素亭(宝墨斋) 詹公生 詹大信 詹振升 詹素文 詹友翰 詹利川 詹惟怀 詹大生 詹永利 詹盖元 詹公和 詹尚章 詹启源 詹奎元 詹斗山(二宜斋)

清康熙 吴天章制集锦墨

汪氏

汪近圣(鉴古斋) 汪惟高 汪节庵(函㺪斋) 汪应三(节庵七世孙) 汪千波 汪徳茂 汪次候 汪继廷 汪禹庭 汪己阳 汪启茂汪蔡有 汪善长 汪胥源 汪希古 汪斗山 汪心农 注敬如 汪干章汪恭有 汪易斋 汪西亭(气华斋)

胡氏

胡开文(苍佩室) 胡季泽 胡正文 胡同文 胡裕盛 胡伯奎胡修五 胡开明 胡闰明 胡景兆 胡聚奎 胡成锦 胡子卿(奎照斋)

程氏

程正路(悟雪斋) 程凤池 程公瑜(真实斋) 程岐山 程一卿(瑶田) 程怡甫(尺木堂) 程步青 程丹木 程元常 程音田 程丽中 程虚谷

清乾隆 御制石鼓文集锦墨

叶氏

叶良仪(简崖) 叶公侣 叶靖公 叶容五朱氏

朱禹川

其他

廖腾煃 王晋卿 王文恭 张鲁庵 江天一 游永元 游元绍 陈延龄 石爱文 鲍文淳 巴小孟 洪文元 张敏 余子士 余福从 吕宫 游成美 王俊卿 王丽文 方维田 俞稼园 方密庵 洪汉东 洪吟麓 张敬山 查二妙 金照禅 张鲁庵(绿宜亭) 开泰 许眉庵 金锡公(怡雅斋) 蔡升元 李英 橘阳月 孙默 钱文起 李禺园 姚治先 佟钟山 林酉仲

清乾隆 百花朱砂墨

明末清初的墨匠。名绰,斋号暗然室。素以传承豪华的“集锦墨”而著称,一匣、五盒共四十九笏。在《古墨缘》卷三收录了玉堂清玩、漱金家藏、天梯及二笏小墨。此外,见于“上海博物馆珍藏文物展”(1980 年秋横浜产业贸易中心)、安徽省博物馆等。

胡星聚

名奎,字星聚。开一家“宝笏斋墨店”。明末清初,休宁人。长子伯奎、次子修伍皆承其家业。乾嘉年间,其弟子戴玉章、王尧章继承其业称“宝笏斋”。紫玉光、翰墨林等小墨即被收录在《古墨縁》中。曹素功

清乾隆 胡开文制小巫山樵书画墨

清乾隆 胡开文制乐老堂录古训墨

(1615——1689),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别署孺昌,荩庵,歙县人。清康熙二十八年卒。一时辞官回归故里,学习吴叔大制墨法,遂开一家名叫芸粟斋的制墨店。着有《曹氏墨林》墨谱。

二代 曹永锡

三代 (康熙末年至乾隆初期)

曹世候(定远)、曹雨候(霜远)

四代(康熙末年至乾隆中期)曹阶立(士悦)、曹鹤亭(士恂)

五代 曹维公(早逝)

六代(乾隆至嘉庆年间)曹献准、曹尧千、曹德酬、曹饮泉

七代(道光年间)曹东

八代(咸丰年间)曹云崖

九代(同治、光绪年间,在上海开一家墨庄)曹端友(寿明)

十代(光绪年间)曹月舫

十一代(清末至民国初期)曹麟伯、曹仲璋、曹叔翠、曹季笙

十二代 曹志远、曹志鸿

十三代 曹述文(早逝)、曹述雍、曹述钓、曹述勲、曹述圻

清康熙 曹素功 谷璧墨

康熙帝临幸江宁时献上墨并赐名”紫玉光”。作”康熙御墨”,我想是沿袭了”乾隆御墨”。另外,他还制作了许多的集锦墨。有枕雷阁、名花十二客、二十八宿图、齐云山景、十八学士登瀛洲墨、十二生肖墨、御制耕织全图墨、十六罗汉、御制西湖四十五景、御制名园图诗墨、古钱仿古墨、凌烟阁功臣图墨、御制咏墨诗墨等。如仙山楼阁、雎鸠、南极寿量、功臣封爵铭、东林莲社、昆仑玄实、龙德、天保九如、为龙为光、百爵图、驺虞、鱼戏莲叶、七香图、兰亭高会、春华秋实等巨墨,其名声远大于汪近圣和胡开文。

汪近圣

号鉴古,绩溪人。初在曹素功店学习制墨,其后在徽州府城内开一家鉴古斋墨店。社会评价甚高,制墨精妙。乾隆六年(1741)应清廷之召,与汪近圣次子汪惟高(兆瑞)进京,从事制作御墨。由此,汪氏父子之名声风靡一世。惟高在北京滞留三年之久。近圣之孙汪炳宇、汪君蔚、汪穗岐、曾孙汪天凤合着《鉴古斋墨薮》四卷。汪近圣的作品也多以御制耕织图诗、御制罗汉赞、御制西湖名胜图诗、黄山图、御制四库文阁诗墨等最为著名。《鉴古斋墨薮》所收的御制四库文阁诗墨中的文渊阁墨和文溯阁墨,曹素功也有类似的同型的产品。

汪节庵

乾隆中期人,得到当时著名的金石学者阮元和曹振镛的称赞,博得了与曹素功和汪近圣并列的好评。开一家“函㺪斋墨店”。

汪希古

康熙年间,徽歙的墨匠。墨庄名曰贮月斋。制作最有名的“御制耕织诗墨”,有康熙庚午(1690)年款。御墨,可追溯乾隆御墨和康熙御墨。

汪允卿

清初墨匠。歙县人。名号苍玉亭。

汪次侯

康熙年间,休宁的墨匠。在墨谱中有”洞天福地”“紫霄巗”等小墨。

王丽文

名士郁。康熙年间墨匠。休宁人。名号漱芳斋。王丽文的墨很少。《清代名墨谈丛》中就列举了松滋十友和秀桐液二种墨。家藏有竹简墨。在《古墨缘》里收录了除松滋十友、文林清赏墨之外还有一笏小墨。

叶公侣

康熙年间的墨匠,休宁人。名号知白斋。

程正路

名义,字正路,又字耻父,号雪斋。歙县人。康熙年间的墨匠,名号悟雪斋墨厂。

程怡甫

歙县墨匠。乾隆年间,继兄程易田墨业店”尺木堂”之后,在嘉庆、道光年间又盛大开业。潘怡和继其后。

胡开文

(1742——1808),名天注,绩溪人。乾隆三十年(1765)在休宁开设胡开文墨庄。

二代 胡余德(1762——1845),天注次子。

三代 胡钖熊(1803——1862),余德次子。

四代 胡贞观 (1825——1879),余德长子。

胡贞权(1832——1909),余德之孙。同治初年,开设胡子卿墨店。

五代 胡祥醴(1844——1890),贞观之子。

胡祥禾(1851——1899),贞观四子。

六代 胡洪椿(1892——?)

清康熙 梁清标款蕉林书屋墨

其子孙在各地开店生意兴隆。其制作球、人磨墨墨磨人墨、八仙、权墨、如意墨、乾隆御铭不砚墨、天保九如等豪华墨,与曹氏、汪氏有共通的集锦墨。

詹氏

可能是明代詹云鹏一族。可以看到有“乾隆六年詹达三主人造”的墨铭。江户时代末期,日本输入了许多有詹大有铭文的墨,我想是清朝后期的制品。有”詹成圭九世孙瑞兰”铭文的墨,我想詹氏文方斋可能在乾嘉年代有店。

光绪乙酉(1855)徐康所著的《前尘梦影录》中批评地说:”这一期间,续开的詹姓墨铺仿旧,墨料不佳且一面有金冬心的款,一面有方于鲁造的款”,这里边或许有猫腻。与曹氏和胡氏的墨相比,多恶劣之处。

洪汉东

光绪年间,婺源人。名号聚宝斋。制有景阳氏、景民氏的款墨,恐怕是汉东之子吧?

猜你喜欢

御制康熙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time of the Jesuits: Studies following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清康熙御制牡丹盌拍出3565万元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