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E 评价理论对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使用状况研究*
2019-05-29庆贺琴
庆贺琴
(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晋中 030619)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日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30 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 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 3 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 25%以上[1]。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确保以及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前提条件。目前塑胶场地被我国广泛应用,其类型丰富,包含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其透气性、防尘性、美观性及实用性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太原市作为山西省教育典范,涵盖省高职、大中小学,且教育资源丰富,在场地设备投入资金等方面优与各地市县,因此通过对太原市塑胶场地的现状调查能够折射出我省体育场地设施现状,望为山西省场地设施管理局及太原市学校体育设施管理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山西省太原市区域划分,分别从太原市杏花岭区、万柏林区、迎泽区、晋源区、尖草坪区、小店区抽取大学及高职院校54 所、中学183 所、小学120 所,共357 所学校为研究对象,具体学校教师及学生为调查对象,具体研究对象如下表示。
表1 太原市大中小学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与阅读大量国内外关于POE 评价理论与体系的研究资料,熟悉当前我国对学校场地器材标准的纲性文件,以“学校场地设施”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核心类期刊若干。
1.2.2 问卷调查法
询问相关学科专家及场地设施管理局工作人员,设计《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设施现状调查问卷》;POE 评价理论得以实施的前提是问卷调查,因此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使用后主观感受调查问卷》,通过大量发放问卷,了解目前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概括,并结合使用后主观感受开展课题研究。
1.2.3 访谈法
选取各区部分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体育教师及不同年级学生,了解学校塑胶场地使用实际情况及后期保养维护工作。
1.2.4 数理统计法
用SPSS24.0 软件对回收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状况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描述统计、多重响应分析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OE 概念与特点
POE,全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可称之为使用中或者使用后状态评价。国外学者A.Frierman 等人将其定义为:“一个建成后并且可供使用的环境,能够获取使用人群的明确表达或暗示的需求度的评价”[2]。基于各国对使用后评价理论的广泛应用,总结出该理论具有广泛适应性、完善的体系性及符合学术研究的科学性特点。
2.2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开展POE 评价的必要性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其特殊地理位置及省会城市给予这座城市更多的机会,例如公共设施、资源优与其他地市。塑胶场地以其傲娇的姿态进驻各大中小学,但随制作与加工、环境气候、使用频率、后期养护等多因素影响,塑胶场地使用的安全性一度被新闻媒体及各界人士推向舆论高潮,引发学术争议。应用POE 评价理论通过塑胶场地使用者或使用对象主客观感受了解场地使用现状及使用满意程度,建立系统问题反馈机制,再将其作用于开发者,促进塑胶场地安全有效、合理利用。因此对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开展POE 评价研究是必要的。
2.3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POE 调查分析
2.3.1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整体概况
表2 太原市357 所学校有无塑胶场地
所调研太原市357 所学校中,铺设有塑胶场地学校有200 所,未铺设的有157 所(表2)。实地调查得知,在大学及高职院校大多设置400 米标准田径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在各区小学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学所铺设塑胶场地为200、300m 非标准田径场,其他辅助塑胶活动场地较少,与其分管体育领导沟通得知由于其经费与学校建筑面积受限,导致塑胶场地建设落后。上述,塑胶场地铺设及普及程度正在逐步覆盖到大中小学,成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主体场所。
2.3.2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数量基本情况
表3 太原市大中小塑胶场地分区数量
结合表2,表3 系统分析在太原市各类学校中塑胶场地铺设及使用状况。表3 显示,在横向区域划分中,拥有塑胶场地最多区为小店区,其次为迎泽区,但小店区与迎泽区间还存在一定数量差异,这与区域学校数量及生源数有较大关系。在纵向学校对比中可得知,塑胶场地使用更多的集中在中小学,其中中学93 所,小学78 所,而高职高专及大学所占数量分别为12 所、18 所。
2.3.3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类型基本情况
表4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类型
表5 太原市塑胶场地类型频率
结合表4、5 得出,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类型主要为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及网球场。其中非标准田径场及篮球场个数居多,集中在高中、小学及大学。标准田径场次之,主要集中在大学,在调研活动中发现,部分高校为满足师生教学需求,铺设两块以上标准田径场,篮球场若干。与学校分管体育教师沟通得知,2018 年10 月教育部对我省各大学及高职院校进行审核评估,其中体育场地器材方面作为总要评估考核项目,因此各高校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投入中未表现出“囊中羞涩”状态。
2.4 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利用基本概况
表6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时间*学校类型
实地调研发现,山西省中小学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号召,开展课间操及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访问得知,部分学校将课间操放置在早晨9:30-10:00,开展一些学校特色体育活动,如足球操、篮球操、国学武术操等;将大课间放置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时间为半小时,主要进行分类项目活动或学校体育教师开展的特定项目比赛训练,例如田径队训练、足球队训练或者花样跳绳队训中。体育课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各类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各类学校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塑胶场地。早操与课后体育锻炼开展相对较好,这与国家政策要求努力提升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息息相关。
表7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时间*场地类型
在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时间及场地类型统计表中可看出,学校篮球场在各个时间段的使用频率最高,这与学生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其次为学校非标准田径场,最后为学校排球场。在所调研学校中,排球场及网球场地在中小学数量较少,而数量较多的是大学及高职院校,而各高校对早操、课间操、课后体育锻炼并未作出硬性要求,因此出现场地利用率相对较低态势。
2.5 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塑胶场地的后期管理与养护是确保场地合理高效使用、场地良性运作、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场地管理与维护是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体育竞赛及课后体育活动的基础,并且能及时预防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的发生,部分学校将其纳入体育安全保障机制措施中。
2.5.1 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设施的管理情况
表8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设施管理情况
调查显示在使用塑胶场地的200 所学校中,基本都设有场地器材管理人员,无管理人员学校仅18 所,访问得知无器材管理员学校在体育课或者使用器材时由负责教师统一安排发放回收器材;在管理人员专兼职数量统计中得知,除省大部分高校外,太原市中小学场地设施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由此可见,学校对塑胶场地器材管理重视程度较低;调研中158 所学校都设有关于塑胶场地器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而无相关规定文件的学校仅有40 所,说明在规章制度制定方面各学校还是较为积极的。
2.5.2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制度管理类型
依据表8,对涉及学校塑胶场地管理制度类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关于场地器材管理维护制度大多体现在图1 所示的8 类文件中。图1 显示,省各高校在塑胶场地器材设施管理制度方面相对健全,省高职院校在《体育场地器材报损制度》上略有欠缺;中小学在场地安全、卫生、保管、借还登记方面制度较为完善,但在场地租借、损坏器材赔付及器材报损制度上存在欠缺。经访谈得知,较多中小学塑胶场地并不对外开放,也不涉及场地租借,因此在学校并未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下图所示太原市各类学校塑胶场地设施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但经实地走访,太原市大部分学校在制度落实实施方面并不理想,制度与实践操作相分离,并未做到依制管理,依制行事。
图1 太原市学校塑胶厂地规章管理制度类型
2.5.3 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设施的维护保养状况
塑胶场地、器材的良性运作离不开后期保养与维护。在表9 中可见,能够进行场地经常维护与及时维护的学校仅43 所,占总数的21.5%,而持从不维护及凑合使用的学校共157 所,占总数的78.5%。调查显示,学校对塑胶场地后期养护态度并不统一,多数学校认为投入资金建成场地供教学使用即完成该场地的价值,并不愿意在后期养护上浪费学校经费,这从另一角度也充分体现出大多学校并未把场地安全防范于未然意识提升到一定高度。
表9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设施维护保养概况
2.6 太原市大中小学塑胶场地满意度评价分析
基于POE 评价理论,以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对其塑胶场地使用后主观感觉进行心理量表等级划分,共分为5 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分5、4、3、2、1,依据问卷数据,客观反映使用后满意度。
塑胶场地使用满意度评价选取下图中7 个指标作为评价内容。如图2 所示,在塑胶场地卫生环境方面大学及中小学处于L1和L2等级,而高职高专使用后认为一般,这与学校场地管理具体措施相关。使用主体不满意的指标主要集中在塑胶场地的照明条件及场地夏季防雨冬季防滑两项上,尤其体现在大学和各高职院校;在塑胶场地类型及活动空间尺度上多数中小学持不满意态度,经实地走访发现,部分中小学各年级设置班级数较多,导致体育课或者课外体育活动时场地严重受限,人均场地占有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出现,该两项也是调查中满意度最低的指标。
表10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量化标准
图2 太原市学校塑胶厂地使用满意度量表图
2.7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中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2.7.1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中存在问题
2.7.1.1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分布相对合理,但总体覆盖率有待提升
塑胶场地覆盖率是评估学校体育场地合格达标的重要指标。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占所调研数量一半以上,但场地覆盖存在区域、地域和结构空间差异,如高职院校以标准塑胶场地为主,而中小学则以符合学校空间地理环境的非标准场地为主;调研发现市区学校与郊区学校在塑胶场地覆盖率上差异较大,表现为市区学校场地覆盖率高于郊区学校。
2.7.1.2 学校塑胶场地类型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不同塑胶场地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太原市塑胶场地类型多为田径场、篮球场,而其他功能性场地如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毽球场等场地较少。实地调查得知在太原市高校其他类塑胶场地基本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求,常常出现“占场地”现象;中小学由于体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加之学校活动场地限制,在塑胶场地类型建设上相对于高职院校表现出场地类型单一化特征。
2.7.1.3 各类型塑胶场地使用率受限,未能实现场地设施使用多元化要求
塑胶场地的合理、多元化使用是体现场地价值的唯一标准。为提供便捷、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各类体育塑胶场地应运而生,但在太原市学校各类场地只限应用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导致部分场地因较少使用导致荒废,这与场地建设初衷相悖。
2.7.1.4 塑胶场地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但管理与后期养护具体措施落实滞后
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更好履行职责保驾护航。太原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但实际履行情况却不尽人意,塑胶场地器材管理出现“有据可依,无人可管”的现状,出现专职场地器材管理人员缺乏,场地养护知识经验不足,导致场地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现象产生。
2.7.1.5 塑胶场地使用主观满意度不高,在场地活动空间指标上尤为突显
使用者主观反馈是促进改革提升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不满意评价主要集中在场地功能不健全、场地活动空间受限因素上。场地功能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市高职院校,如场地的照明条件、冬季防滑及夏季防雨指标上;场地活动空间受限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如人均场地占有量小,“占”场地开展课程等因素上。
2.7.2 太原市学校塑胶场地使用优化提升策略
2.7.2.1 统筹规划,提高学校塑胶场地总体覆盖率
严格依据国家关于学校场地器材规划标准,逐步增加学校塑胶场地数量,并严把质量关;省教育厅应加大场地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尤其针对郊区及教学条件较差学校;依据政策引导,科学缩小市区、城区场地差异,逐步提高学校塑胶场地总体覆盖率。
2.7.2.2 供需合理,满足体育教学多样化需求
各学校依据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年级特点,理清学校体育场地与课程供求关系及现状,依据国家推出的体育艺术“2+1”要求,合理配置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逐步实现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元化目标。
2.7.2.3 因校制宜,实现塑胶场地使用功能多元化
依据所在学校塑胶场地器材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利用途径、利用时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各学校可采取对外免费或适当收费的开放政策,增强场地器材开放性的同时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使学校资源走进社会,达到学校场地资源的优势共享。
2.7.2.4 协调统一,保障制度与管理养护措施协同性
体育塑胶场地器材保障制度与履行措施两手抓。各类学校在思想层面应重视塑胶场地器材后期保养与维护,积极组织专人学习场地后期养护知识与技能;为学校塑胶场地器材设置“专人专管”岗位,不断提升专管人员职业素养水平,为延长场地使用寿命及预防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尽绵薄之力。
2.7.2.5 博采众长,提升使用者主体满意度
在塑胶场地使用满意度方面,太原市各高校应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对场馆设施做出合理配置,例如高校学生篮球爱好者较多,可酌情安装照明设备并在不同季节设置合理照明时间;依据课程性质对现有场馆设施进行改造,减少自然因素对场地使用的影响;中小学应依据本校师生人数建设符合国家要求的体育场馆设施数量,避免“人多地少”的现象;各类学校间在场地设施使用满意度上应博采众长,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