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19-05-28杜天贵
杜天贵
【摘 要】大黄拥有众多功效,且其作用较为突出,故而在医学领域应用尤为广泛,备受关注。目前大黄在婦科疾病临床治疗中发展尤为迅猛,是公认的妇科良药,因其为峻猛之品,故而把握确切恰当的用量、用法尤为关键,否则极易阻碍其临床使用、影响应用效果。文章从大黄的历史渊源、药理作用出发,对其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情况加以梳理、归纳与分析,以期能为进一步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黄;妇科;临床应用
大黄具有确切的止血效果、突出的抗感染作用、很好的退热导泻功效等,故而临床在治疗过程中认为应根据实际病情辨证论治,将大黄与其他不同药物进行配伍,对疾病的治疗可收获很好的疗效。文章主要阐述了大黄的历史渊源、药理介绍、应用进展等内容,旨在更加有效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1 大黄的历史渊源与药理介绍
大黄味苦且性寒,《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归属泻下药,其药用历史悠久,拥有肤如、锦纹大黄之多种别名,《本草经集注》提出:“主下瘀血,血闭,……,破髒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由此可见,其不仅攻下作用卓著,且兼具行瘀导滞、凉血解毒等多重功效。之后《药性论》又做进一步补充,认为大黄为“主寒热……贴热毒肿……蚀脓……”,而《本草纲目》认为此品可治疗黄疸,此外,《名医别录》明确提出:“平胃下气,……,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更加明确其可治疗瘀血阻滞所致之病症,使得治疗范围更为详细、更加具体。
大黄药理极为复杂,因其化学成分尤为繁多,包括蒽醌类、鞣质类、萘类以及其它多种在内,故而在临床中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止血、致泻、抗菌、收敛等多重功效与其活性物质休戚相关。比如,其包含有大黄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对大肠具有确切刺激效果,在这些物质的作用下,可增强推进性蠕动,进而发挥泻下作用、促进排便。再比如,其包含有鞣质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十分突出的收敛效果。此外,大黄还可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强化血小板凝聚性、对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病毒功效卓著等。
2 大黄在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妇科血症。女性因其需经历经、带、胎、产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而这些生理过程与气血盛衰与否、经络畅通与否高度相关,因此,历来都十分关注妇科疾病相关治疗,而大黄具有理想的止血、活血之功效,故而在妇科疾病相关治疗中应用尤为广泛。在很多医集均有关于大黄治疗妇科血症的相关记载,比如《医林集要》提出:“治妇女经血不通,赤白带下,……,产后积血。”再比如,《千金要方》记载:“治产后恶血冲心,……,腹中血块,……,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温醋服之,……”。此外,《金匮要略》认为联合大黄、桃仁、土鳖虫三种合理配伍,可有效治疗产妇因干血内结进而出现的明显腹痛症状,此外,对机体因存在血瘀不散而出现明显经水不利之证亦具有突出优势。桃核承气汤来源于《伤寒论》,是治疗蓄血证、血瘀所致机体出现经闭之现象、痛经剧烈之良方,而此方是以大黄为主,配以桃核与桂枝,以及芒硝、甘草等作为辅药。而《医学发明》提出将大黄与当归、红花等药材合理配伍,即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良方—复元活血汤,此方在临床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还不仅仅拘于此道,在治疗瘀肿疼痛之证亦是常用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与大黄的蒽醌类衍生物有效成分密切相关,故而将其辅以妇科盆腔炎、附件炎等临床治疗中,可产生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收获良好效果。童桔英[1]提出将大黄配伍芒硝,二种在盆腔炎炎性肿块的临床治疗中相得益彰,可达到化瘀、止痛之目的。宋尚晋等[2]也提出大黄联合芒硝在产后瘀滞肿痛等病证方面可收获理想效果,二者相辅相成,可使热毒得以彻底清泄,还可发挥强大的凉血、止血之功效。
积滞便秘。《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大黄属于攻下药,而《本草经疏》则认为大黄为“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为泻伤寒温病……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可见大黄因大苦则具有燥湿之力,大寒则具有清热之力,尤其在治疗实热便秘方面拥有突出优势。《伤寒论》认为将大黄合理恰当配伍厚朴、枳实、芒硝等诸种辅药,组成大承气汤,对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等尤为适宜,此方秉承急下存阴之治则,可行釜底抽薪之效,进而促使机体腑气得通,最终诸症得解。但因大黄泻下之力过于峻猛,因此临床建议治疗虚实夹杂之证时,应与扶正之品合理配伍,方能攻补兼施,比如《温病条辨》提出的增液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辅以麦冬、生地等诸种辅药。由此可见,临床将大黄应用于妊娠便秘、产后癃闭等可收获可靠效果。戴淑艳[3]提出将生大黄粉用适量温水调和后,将其敷贴于产妇脐部,不仅安全可靠,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温和,可收获良好的产后便秘预防效果。
妊娠黄疸。《本草纲目》明确指出大黄在治疗痢疾积滞未尽方面效果尤为显著,考虑与其具有泻下之强大效果密切相关。大黄对肠道湿热积滞之症可发挥确切下泄之力,故而在中毒性菌痢临床治疗中多添加大黄以获良效。大黄亦能利小便,辨症加减,在湿热黄疸及淋证等均能收到满意效果,比如,将大黄配伍适量茵陈、栀子,再依据患者实际湿热黄疸病情,稍加增减,均能使患者症状得解;而将大黄配伍适量伍木通、车前子,如有必要则应加入适量栀子以及其他等,将其应用于治疗湿热淋证,在短时间内可收获良效。祖国医学认为“有病则受之……无病则胎受之……”,认为在妊娠黄疸治疗中辅以大黄之药力,施以泻下、活血、通腑之治法,可使症状得以消除。张芳等[4]剖析了“退黄以大黄为专攻”的思想,为临床将大黄应用于黄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术后并发症,如淋巴囊肿、盆腔血肿等。《本草纲目》认为大黄在治疗“诸火疮”有明确效果,因妇产科手术后多部位无法彻底消毒处理,而辅以本品借助其清热解毒兼顾泻下之力,能收获满意效果。《日华子本草》论述大黄为“敷一切疮疖痈毒。”认为大黄运用得当,在治疗热毒痈肿方面确有良效,如将其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后切口部位,可使此部位真菌等得以有效抑制,在促进切口愈合、防止感染等方面亦功效极大。《太平圣惠方》认为将大黄与枯矾配伍后,将其敷于口疮糜烂之处,即可得愈。而《妇人良方》提出金黄散,就是将大黄与粉草科学配伍,两者共同研磨,加酒使之煎熬成膏,治疗奶痈之功甚捷。宋春娟等[5]提出大黄配伍芒硝,同时辅以食用醋调和,将其敷于产科术后切口之处,对积液、红肿等预防之效果十分明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大黄止血功效卓著,故而,凡临证见妇科出血性疾病等一般见证,即可将此药物与其他不同药材科学配伍,尤其是在月经过多、先兆流产、产后大出血等治疗之中,则可助止血之功,疗效十分肯定。此外,大黄还可止呕、泻下之力可治消积、清热解毒等,故而在妊娠、产后多种病症以及其他妇科杂病方面均能收获可靠、安全的治疗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黄虽然功效多重,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是应控制好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要根据实际疾病细心辨证,科学、灵活配伍,方能最大限度发挥此品的药物疗效,药力持久。
参考文献
[1]童桔英.大黄芒硝腹部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05):1130-1133.
[2]宋尚晋, 阮亦, 苏维铎等.大黄、芒硝外用在妇产科中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9):106-109.
[3]戴淑艳.大黄粉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便秘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75-76.
[4]张芳,孙丽霞.浅析“退黄以大黄为专功”[J].环球中医药,2016,9(04):450-452.
[5]宋春娟,胡丽娜,张志涛.大黄、芒硝及食用醋配合外敷在产科术后切口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