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2019-05-28周烨

农业与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农产品

周烨

摘 要: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对农产品从田间采摘、存储、装卸、包装(加工)、运输、配送、终端销售等环节均要实现低温冷藏或冷冻处理。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描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服务质量要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81

前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主要是指基于冷冻工艺学原理,以制冷技术为基础,将各类生鲜农产品经采摘后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销售等整个环节中始终保持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的低温物流过程。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对生鲜食材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呈规模性的快速增长。据《2018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报告》[1]统计指出:“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大幅度提高,2010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仅有 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仅有 15%、30%、40%,2017年我国生鲜市场(肉类、水产品、禽蛋、牛奶、蔬菜、水果)规模超过13亿t,达到13.28亿t,冷链交易额市场规模达4700亿元”。

1 贵州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随着贵州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全省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入实施,生鲜农产品的下行流通量和本地产量快速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冷链物流需求大幅增长

贵州省立足山地农业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全国主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辣椒、马铃薯、柑桔、猕猴桃、麻羊、香猪、乌骨鸡、野桂花蜜、特色渔业、茶叶等,均是贵州省力抓的特色农业亮点。相关资料显示[2],截至2018年上半年,茶园面积达到近46.67万hm2,连续3a居全国第1位;辣椒种植面积达33.33万hm2,居全国首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43万hm2,位居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第2位。贵州省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为 2300万t,其中本省自产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为 1500万t,外地调入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年均约为 800万t。

1.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贵州省“黔货出山”战略的实施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推动全省基本形成以冷链仓储为主,冷链加工、运输、配送及其配套服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截止 2018 年底[3],贵州省冷库库容约 120万t,冷藏车约1000辆,2017年贵州省以贵阳、六盘水、黔南3个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面向全省重点启动了22个冷库建设工程,包括 1个库容 10 万t以上的大型冷库和 7 个库容1 万t以上的大型冷库。

1.3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近几年,贵州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在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先进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技术;在运输环节,大力推动运输车辆从单一向高温、低温、常温“多温层”冷藏车发展;在储藏环节,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装卸和搬运机械化;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正在加快完善。

1.4 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近年来,贵州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呈现多种形式的发展业态,初步形成了以冷链运输、仓储和批零配送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据贵州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 年底,全省已建一定规模冷库的企业有 248 家,自有冷藏车的企业共 119 家,涌现出如贵州省物资集团、省供销集团、贵阳农投集团、遵义铁投集团等国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开始面向全省完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

1.5 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近几年,贵州省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 年)》等文件,加强对全省冷链物流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发改、商务、财政、交通、农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投入,开展了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强化冷链物流监督管理,为全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存在问题

贵州省冷鏈物流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而论,整个行业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特征体现为:总体规模小、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冷链运营质量不高、冷链“断链”情况还比较严重,与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经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状态下运输。据省物流行业协会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总体规模偏小,不能满足贵州省的农产品外销和本地消费需求,全省2300万t的冷链物流量与冷库库容120万t,以及1000台冷藏运输车,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贵阳、遵义、六盘水地区发展较快,黔西南、黔东南以及个别县区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着部分区域冷库冗余,而大多数地区冷库严重不足的局面,影响了贵州省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产地冷库严重不足,大多数农产品未经预冷处理即进入流通环节;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专用装备较为缺乏,冷藏气调库数量不足,现代化物流装备还很欠缺;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冷库运营效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少,可视化的全程冷链动态监控平台只在少数企业得到应用,全程冷链总体程度不高,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低,管理手段粗放;冷链物流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及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冷链运营企业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冷链标准化程度不高。如在基础设施上,大多数冷库尤其是小型冷库的建设标准绝大多数都没有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设计建设,如在月台高度、层高、隔热材料、制冷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冷链物流的管理和作业流程上,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企业占比不大;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上,由于标准的缺失,没有依据;在冷链物流信息标准上,基本没有采用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在运营管理上,冷链标准化意识不足,工作人员粗放式、随意性操作现象还较普遍。

3 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要素分析

冷链物流服务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业态,影响其服务质量的因素较复杂。如在技术层面主要有:如何整合运力资源,优化配送方案;如何保证低温可控,实现全程不断链,不掉链;如何提升仓储效率,增强货品周转;如何延长货品的保存期,保持营养值;如何实现货物跟踪及追溯,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在经济及社会层面主要有:如何扩大产品的销售半径,如何促进反季节销售,如何为新零售业发展提供交付的可能,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印发了《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推动服务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服务标准提高及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等12项主要任务。故笔者认为,基于SERVQUAL模型理论,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提升要满足服务业质量评价的五大通用要素,也应该符合供应链各环节上的相关管理和技术要求。结合这2个方面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要素作简要归纳,见表1。

基于以上服务质量要素,可以从产地预冷、低温存储、装卸、包装(加工)、冷藏运输、保温配送、终端温控等环节全程进行跟踪评估,形成对整个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水平进行定性及定量掌控。

4 对策建议

4.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冷链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要紧密围绕《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总体要求,发挥好各地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冷链物流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带动绿色发展;积极引导省内外冷链产学研相关技术机构与各级政府合作,结合扶贫攻坚的工作要求,科学制定本地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以贵州省创建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推动各地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措施,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延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产业链,总结和推广试点城市和区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带动全省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4.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冷链物流业组织规模化发展 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和特点,以“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和区域品牌建设的需求为导向,从农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存储、装卸及包装(加工)、冷藏运输、保温配送等全程冷链提升服务质量,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支持运用市场化手段壮大区域发展规模,打造区域优势服务品牌,形成规模化发展效应。

4.3 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保障,是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进步、推动创新的有效手段。要积极开展冷链物流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实施和宣传,加大企业标准化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对标准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引导企业积极采标、贯标,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及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以标准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市场话语权。

4.4 探索检验检测与认证技术应用,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发挥行业协会主导作用,调动相关行业检测机构的积极性,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检测指标和服务项目,并鼓励在大中型商超、农批市场建立相应的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借鉴GAP、GVP、GMP、HACCP、ISO质量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的认证制度,研究建立冷链物流产品及服务的特色认证技术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构筑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4.5 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跨越式发展

基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加强冷链物流在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全面推动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鼓励GPS、RFID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8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报告[EB/OL].中国物流与采购网(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804/12/330210.shtml)

[2] 赵曌. 绿色农产品“泉涌”出山 生态日邀你“寻味”多彩贵州[EB/OL].多彩貴州网(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17/06/09/015779949.shtml)

[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EB/OL].贵州省商务厅官网( http://www.gzcom.gov.cn/xxgk/xxgkml/zdgk/zcwj3/201709/t20170930_2850952.html)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履职尽责 提升服务质量
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