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科我知道

2019-05-28

奇闻怪事 2019年5期
关键词:比萨斜塔定心丸安禄山

    “靠山”的由来

“靠山”这个词出自唐朝,靠山的“山”指的安禄山。据说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宠信安禄山,要升他为宰相,杨国忠知道后,进谏皇上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唐玄宗于是就不让张洎拟定提升安禄山的诏书了。张洎是安禄山的好朋友,很快把这件事告诉了安禄山。一次,张洎与在京任职的大诗人李白谈起了同安禄山交往的事。李白直言不讳地说:“我看胡儿有谋反之心,他的野心很大,到时会连累你的。你万万不可靠山(指安禄山)!还是靠近皇上吧!”张洎点头称是。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反唐,张洎却仍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张洎深有感触地说:“幸亏我没有靠山啊!”“靠山”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比萨斜塔不那么斜了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正面临着“身份危机”。因为它正逐渐变得“不那么斜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监测小组专家近日证实,在过去20年间,比萨斜塔“纠正”了4厘米的倾斜。已经存世800余年的比萨斜塔也倾斜了800余年,为何突然“变直”?有网友称,“很显然,是所有游客把它给推回去的”。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其设计原本是垂直竖立的,后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5年后该塔便开始倾斜。该塔的修建耗时200余年,其间建造方一直试图纠正倾斜,但未能成功。但是,正是“倾斜”造就了这座塔的名声。1990年,由于担心比萨斜塔处于倒塌边缘,比萨斜塔首次对公众关闭。此后,从1993年至2001年,一个国际委员会开始对比萨斜塔进行固化修复,耗资2亿英镑,终于将比萨斜塔的倾斜度纠正了45厘米。监测专家称,比萨斜塔目前处于“健康状态”。虽然比萨斜塔在不断“变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变直。一位专家称:“以目前的速度,塔变直将需要大概4000年的时间。”虽然比萨斜塔“不那么斜了”意味着塔的状况更加稳定,倒塌的风险也降低,但以“倾斜”闻名的塔可能不再“倾斜”,也许不完全是好事。《纽约时报》称,虽然比萨斜塔依然是世界上最倾斜的塔,但瑞士和德国正在争夺这个名号。

    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进入富足区间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区间。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和经济学家恩格尔提出了“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即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烟酒的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这一概念,后来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通常,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至60%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属于相对富裕;20%至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世界上哪些城市最宜居

美国美世咨询公司近日公布了2018年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连续第9年蝉联全球最宜居城市,而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垫底。美世咨询公司的调查针对全球231个城市,目的是帮助用人机构决定向外派员工发放多少艰苦条件津贴。排名标准有数十项,包括政治稳定、卫生保健、教育、犯罪、休闲和交通等。在今年的全球10大宜居城市中,有8个是欧洲城市。瑞士的苏黎世名列第二,新西兰的奥克兰与德国的慕尼黑并列第三。加拿大的温哥华位居第5位,是北美城市中排名最高的。排名第6至10位的城市依次为:杜塞尔多夫(德国)、法兰克福(德国)、日内瓦(瑞士)、哥本哈根(丹麦)、巴塞尔(瑞士)。新加坡名列第25位,在亚洲城市中排名最高。拉美城市中排名最高的是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第77位)、非洲城市中排名最高的是南非德班(第89位)。

“定心丸”真的存在吗

在日常言谈中,人们经常用吃了“定心丸”来比喻思想、情绪得到了安定。殊不知“定心丸”的确是一种药,而且是古代军中的必备之药。在明代的军队中,为了使士兵的心神安定,去面对残酷的战争,我国的国粹―中医在此就发挥了威力,一种叫作“定心丸”的药品在军队中开始配备。定心丸是由硼砂、甘草、沉香、雄黄、辰砂、木香等中藥构成,这些中药都有安神和解毒的效果,因此确实有很好的稳定心神的效果。后来这种药品逐渐消失,而“定心丸”的比喻却逐渐流传了下来。

    古代“快递”有多快

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四百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一百二十里,骑马一百八十里,皇帝颁布的敕令须日行五百里。到了清代,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被提高到一昼夜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立刻以八百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然而,这些“快递”业务虽然高效,普通百姓想要享受却非常困难—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靠私人捎带。

    为什么称女孩为“黄花闺女”

初见“黄花闺女”这个词,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不是红花、蓝花或紫花,而非得是黄花呢?原来,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欢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黄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贴黄花”是少女特有的妆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词。按照风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间有俗谚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时间久了,“黄花”两字用在“闺女” 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猜你喜欢

比萨斜塔定心丸安禄山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比萨斜塔
爬上比萨斜塔
定心丸
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移动支付进医院需要“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