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里的“新绿色农庄”

2019-05-28丁云通讯员金梦姣

现代苏州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庄农耕盆栽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金梦姣

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约120平方米的顶楼阳台上,党员志愿者王炳泉、蔡凤金、俞福男正将采摘下的大蒜、生菜、莴笋等装进篮子。这些采摘下的蔬菜随后将被送至小区困难家庭。

楼顶上的新农耕时代

金筑社区是拆迁安置房小区,多数居民是白洋湾的失地农民,世代的农耕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种植情结。金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迎青,在2013年底社区正式成立之初,对居民挨家挨户走访建档时就发现,80%的小区居民源于白洋湾地区的新城村、新益村、富强村和民主村,生活习性类似,普遍存在种菜念头。同时,出于对蔬菜质量安全的高要求,这些原本的种植“好手”们就更倾向于自给自足了。于是,小区交房入住初期,居民毁绿种菜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小区的环境卫生,也使邻里矛盾不断升级。

沈大妹就“走过一段弯路”,2013年搬进小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居民生活。因为手“痒”,熬不住就在小区公共绿地里搞起了“圈地运动”,种菜施肥。渐渐的,像她这样的居民多了起来,这块地我种茄子,那块地他种菠菜……

就在此时,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多次上门与居民沟通,另一方面与城管、物业三方合力整治,问题得到缓解。为防止这一情况回潮,社区多方争取,启动“筑绿园”项目,依托市蔬菜研究所这一专业机构,建立了盆栽蔬菜科普馆这一主阵地,同时招募到一批盆栽蔬菜爱好者,引导居民们文明种植盆栽蔬菜。

2014年,沈大妹等30多位居民在社区牵头下,当起了志愿者,一起走进苏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阳光大棚学习种盆栽,成为“城市绿色农庄”公益项目的一份子。沈大妹说,社区经常组织小区醉心种植的居民去蔬菜园艺场学习,下田,甚至组织去更远的地方参观学习。与此同时,她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建立了良好的邻里关系。

近几年来,依托盆栽蔬菜科普馆,金筑社区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了“种植攻略”大讲堂,“筑绿园”城市绿色农庄,“变废为宝”盆栽DIY大比拼,“我植我秀”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居民从原来的毁绿种菜,转而加入盆栽蔬菜进家园的队伍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友爱、和谐的绿色健康社区。

“筑绿蜂”的新爱心风尚

经过数年积累,金筑社区的盆栽蔬菜基地——“筑绿园”城市农庄已有一定知名度,并拥有了稳定的居民志愿者队伍。为了引导居民尽快融入城市化新生活,同时保留农耕情结,社区党组织以“拒绝毁绿种菜,提倡盆栽蔬菜”为主题,“发挥不忘初心,传承新时代农耕文化”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开辟了“蔬菜园农耕田”、“天台农耕田”、“阳台农耕田”等十多块红色“责任田”,并以“城市农庄”为主阵地,由党员带动居民培育菜苗,认领移植到自家的“责任田”中,使绿色生活深入人心,农耕文化传承发扬。73岁的俞福男居住在金筑家园12幢,在社区学习了盆栽蔬菜后,如今自家阳台成了“自留地”,种植了香葱、茄子、辣椒等。

从2018年起,“筑绿蜂”行动支部依托社区现有的“筑绿园”城市农庄,招募党员、居民骨干种植能手,并与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农业专家结对,形成技术支撑。前期社区“筑绿蜂”行动支部共招募到9位党员志愿者,与3位“护绿大使”携手共同打造管理“筑绿园”城市农庄。社区将阳台划分为四块颜色不同的区域,以分组包干的形式,承包给志愿者们。

同时,党员志愿者还与辖区内18户困难家庭以结对帮扶的方式传递爱心,将种植出来的果蔬赠送给小区内困难家庭。“每周,他们都送蔬菜过来,切切实实契合了我们的生活需求。”小区低保户吴菊明说道。

今年,“筑绿蜂”行动支部更是深入挖掘白洋湾的农耕文化,让居民在接受盆栽蔬菜的同时,将菜园子升级为“创心智造”,用新颖的文创盆栽蔬菜,深度引导社区居民因地制宜地打造社区绿色环境,打造社区“梦想空间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拆迁安置小区的管理服务,有效助堆社区治理,引导失地农民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大力宣传盆栽蔬菜。并将农庄产出的爱心蔬菜扩大赠送范围,结对辖区孤寡、独居、低保等困难家庭。

在金阊新城和社区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筑绿蜂”行动支部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益人群3200余人次,邻里之间因毁绿种菜引发的矛盾纠纷降为零,土地耕种的旧观念已经转变。失地农民真正告别农村生活模式,迈向了城市化新生活。

猜你喜欢

农庄农耕盆栽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仙人掌盆栽
水果盆栽种起来
农庄
玉米人农庄
农庄里的羊圈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