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青年工作理念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导向

2019-05-27周瑞婷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导向习近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和健康成长,为此而要求各方协同,增进对大学生成长关乎中国国家命运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对大学生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等主要工作任务,对新时代中国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以及给予了更具战略性的指导理念和思想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工作理念;大学生教育工作;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和健康成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对新时代中國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布置和重要指示,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工作指示,也给予了新的思想指引。

一、增进对青年大学生成长关乎中国国家命运的认识

通过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与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判断,习总书记提出了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之期望。从而,新时代中国高校关怀和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首要是增进对大学生成长关乎中国国家命运的认识,而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青年力量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保障。2013年10月4日,习总书记在关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基于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考量而提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的思想,深刻阐明了青年力量对于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性支撑。为此,中国高校作为聚集青年一代的场所和培养国家发展人才的园地,应当将这一思想贯彻到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以培育提高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人才为根本依归。

(二)青年有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主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得以生生不息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维持着优胜的民族力量。对此,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2],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一代更比一代强”以及“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3]的殷切寄望。据此,高校及广大教师要从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精神高度,切切实实夯实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教育基础,为培养有为青年而奋斗工作。

(三)广大优秀青年是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如此我们务必要坚持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也务必卯足干劲培养广大有为青年大学生,成为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习总书记就此说道,“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4]。

二、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认为,知识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成长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大学生是当代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青年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予以指导自己的生活人生和职业人生,在此过程中,新时代中国高校教师应当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彻落实到自身价值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人生实践中去。

(一)帮助青年学子将自身人生和“中国梦”维系在一起。“中国梦”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实现,习总书记认为,应将其作为广大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因此“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3]。

(二)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工作和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精神之精华,只有通过贯彻落实到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化为现实的社会进步力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总书记据此而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3]。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高校教师则要在此过程中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风、师德和法律规范,通过良好的道德实践示范而教育青年学子,在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时代实践中发挥带头先锋作用。

(三)帮助青年学子正确鉴别和批判各种西方政治思潮及价值观。当前,世界进入风云涌动的大变局时代,多元文化成为当今世界交往的精神文化景象,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潮在不断地交流、交融、交锋。与此同时,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也在步步紧逼,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习总书记指出,“综合看,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5]。所以,高校教师要加强学习当代世界政治文化潮流知识,以此帮助青年学子正确鉴别和批判各种西方政治思潮及价值观,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后备军实施西化、分化。

三、加强党对青年大学生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对青年大学生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3],同时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组织,也得到党的殷切关怀和无微不至的支持。随着中国进入了全球的变局时代,广大青年学生和共青团要更加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而高校及高校老师则要为此作好攻坚性的工作准备,其任务主要如下。

(一)以交心的领导方式来巩固与青年大学生、共青团的密切关系。习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从而高校党委及党员教师要为大学生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大学生塑造精彩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大学生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此外,习总书记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3],这也提示高校党委及党员教师要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关怀落实到他们最关注的人生事业中去,让他们感受国家和党对广大青年人生事业的真切关心。

(二)帮助共青团完善组织工作和解决组织的各项实际问题。一直以来,共青团都是广大青年优秀先锋分子的组织,也是党联系广大青年的坚实桥梁,从而党始终高度重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共青团发展实际出发对各级党委提出更为贴切青年的工作要求,“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团的工作中的实际问題,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为团组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条件”[5]。因而,广大高校党委也要探索制定出能够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措施,以及大力支持共青团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团结联系青年学子,让青年学子通过共青团而团结起来,并牢牢凝聚在党的领导之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2] 习近平.致二〇一三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年11月9日.

[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8页,第278页, 第280—281页,第277—278页,第281—282页.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

[5]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

作者简介:周瑞婷(1990.09- ),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辅导员。

猜你喜欢

导向习近平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报道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